有效整合学科 让课堂焕发生机
2012-01-29刘巧平
刘巧平
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兰州 730058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恰当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 巧借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获得发展。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只凭教师口语表达和黑板上单一的板书,很难创设出吸引学生、冲击视听的情境,很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利用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声,使创设的情境更为逼真地接近生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更接近实际,更利于学生的掌握。
如生物课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当讲到人们对植被的大肆破坏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后果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在一个荒漠里,天空中有炎热的阳光,一群人饥渴地在沙漠中寻找水源……教师可以不运用任何语言去描绘,但当学生看到这副画面时,对他们大脑的冲击肯定会超过用语言描述所创设的情境,多媒体创设的情境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语言表达所无法比拟的。
2 巧借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声色俱备的优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如能恰当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使得一些难以理解的情感、道理不言自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表述清楚的问题,如课文中存在的思想感情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这些问题,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多媒体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时,可以通过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孔乙己的活动就是课文的重难点,传统的教学学生只能通过课本的文字去理会,而多媒体却能巧妙地将文本上静止的文字动化为人的活动。主人公孔乙己先后两次来咸亨酒店,其中第一次到酒店具有讽刺喜剧特色,第二次到店则明显呈现出悲剧色彩。
教学中,在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可巧妙地将课本剧《孔乙己》搬上屏幕,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孔乙己两次来店的生活情景:“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的动作,用长指甲蘸酒写“茴”字的细节,“之乎者也”文气十足的言语,孩子们走散开去的笑声,等等,再现盘腿坐在蒲包上要酒的可怜形象。当这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头脑中的孔乙己也就不再是难以体会的人物形象了,多媒体以动态纷呈的人物活动还原小说中的生活情形,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课堂气氛一定会活跃起来。
3 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务必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真理,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发信息技术资源上,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科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如教学初中语文《观沧海》这一课,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曹操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情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再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画面:大海高山,草木日月,让学生感受雄浑阔大、气势不凡的意境;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踌躇满志,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情不自禁地抒发豪迈情怀。这些壮丽的画面能让学生体会到曹操当时雄心勃勃的心情。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交流、探究,体会古诗中“意”与“境”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这样,学生的创造激情就会得以点燃,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培养。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如能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恰当合理地使用,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将会获得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