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施教帮学生平稳度过心灵断乳期

2012-01-29刘学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31期
关键词:生理家长心理

刘学芳

兰州市第二中学 兰州 730030

初中学生属于青少年在生理、心理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且重要的阶段,是从儿童期(幼稚期)向少年、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有人也将其称为“心灵断乳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矛盾错综的时期。这个时期师生冲突增多,学生易出现一些不可知行为。家长也苦恼地诉说:“孩子上初中了,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不服管教?”而且,往往因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发生人间悲剧:2009年某地中学初二一男生因家庭和学校教育欠妥而跳楼自杀,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这些都说明要高度关注初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此,正确了解和把握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即年龄12~16岁),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遵循规律。

1 把握学生“心灵断乳期”特点,转变教育观念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青少年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成长会形成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就可不失时机地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适时有效得法的教育,从而自觉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长期教育实践观察,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呈现以下一些突出特征。

1.1 生理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属少年期,处于仅次于婴儿期的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大脑的机能有了显著的发展;脑量的分化机能达到成人的水平;性成熟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生理上的这种变化,使学生意识到这是接近成人的标志,成熟感便会随之产生。这个时期生理发育迅速,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个人意识增强,崇尚金钱,攀比消费,在金钱和物欲得不到满足时,易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形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

1.2 思维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处在形象思维逐渐被抽象思维所代替的阶段,其抽象逻辑思维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强,已经能不断地离开具体事物,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逻辑推理。

初中学生最危险的年龄段在初二,因为从进入初二起,也就是十四五岁的多数学生进入青春期,但思维的发展速度不一,所以会出现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不能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交作业次数多或抄袭作业),甚至个别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形成这种状况还有种种原因,如习惯养成、情绪波动、懒惰、不懂不问、疑难问题积累等,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学生没能很好地完成这种思维形式的过渡。

初二的课程门类最多,许多课业(如平面几何、物理学)都需要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和论证,而且还需要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如果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水平上,则必然会阻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给学习造成极大困难。同时,还由于学科的分化,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科目的增多和各任课教师的不同要求等,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求日益增强。譬如: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安排学习活动,科学分配学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会听课,能紧跟教师的讲解会听、会记、会思考问题;复习和完成作业时善于独立思考等。如果上述能力欠缺,没有很好地完成思维过渡,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造成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这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大分化、走两个极端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情感发展的特点

不少人认为青春期是最令人操心的年龄,这跟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兴奋过程过强,抑制过程较弱有关。13~16岁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又是思想行为最危险的时期。他们一般富有朝气,但情绪波动比较大,为人处事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不计后果。据法制日报报道,北京某中学15岁的学生小桦(化名)因小纠纷竟将自己年轻的家教老师残忍地砍死。这些防不胜防的问题令家人和学校担忧不已。

他们对待父母和教师的情感往往也是矛盾的,冲突时有发生,表明他们逆反心理增强,不愿无条件地服从长者,要求彼此之间相互平等,反对居高临下的说教。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脆弱的、不成熟的,他们渴望和欢迎他人的关切和帮助,有一定的依赖性,只是心理上要求这种关心和帮助以平等和民主的方式才能被接受,也就是说家长、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姿态出现,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坦诚相待,才能消除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缩短心理距离,从而使教育生效。

在这个阶段,学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有下列几种。

1)超限逆反。如教师、家长过度强调学习,不断施加压力,超强度地进行学习训练,极易引起厌学情绪。

2)情绪逆反。当学生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对教师、父母的说教予以抵制。

3)平衡逆反。如果学生与教师、父母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情绪障碍,他们讨厌某位教师或父母的日常行为、教育方法,便会产生平衡逆反。

4)自主逆反。每个人都有独立自主的倾向,每当学生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侵害,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便会产生逆反心理。

5)禁果逆反。人们往往对禁止的事物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这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格外明显,越不允许做的事越想去做。

1.4 个性发展的特点

少年个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少年时期独立意识和成熟感的产生决定了他们渴望得到他人尊重,喜欢别人将自己当作有独立见解,能够自己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处理事物的“小大人”,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限制成人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求家长和教师能够平等地对待自己,反对成人过多过细的照顾、监督和包办行为,不喜欢别人说他不行。如果忽视这种变化,一味将其当作命令的对象,极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不满甚至抵触。然而这种独立愿望和成熟感虽然强烈,却又是十分脆弱的,通常以极强的自尊加以维护,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就会封闭心灵,甚至用负面的行为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青春期,学生极度敏感,教师、家长应给予理解、关注,对他们的肯定、信任,他们非常在意,许多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引起他们感情的大动荡。如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劝导说下次考好就是了,没有被评上“三好生”就下次再争取吧,可学生不这样想,他们已经意识到学习成绩不仅是衡量个人学习状况和水平的标志,而且是衡量一个人在集体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学生对待类似这样的事情是极为认真的,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思饮食,甚至悲观、自卑。学校、教师、家长在这时应及时给予具体的帮助,诸如分析考试没考好的原因,找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而且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成绩,重视素质教育,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

1.5 行为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识别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差,抵御外界侵蚀能力不强。由于他们的心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发展时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遇事好走极端,“讲义气”,自身潜意识的影响和法律意识淡薄,行为上带有极大的盲动性、非理性,当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没有一个可以宣泄的正确途径时,很容易导致攻击事件的发生,最普遍的情况就是自我攻击和攻击他人。如某学生周末去滑冰,与外校学生发生冲突,事后他约了班上几个同学到兄弟学校打架报复。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显得一脸委屈地说:“谁让他们先欺负我们呢?”另据报道,某中学两名13岁男生偶然翻到家长藏在家中的黄色录像带,二人看完后即模仿录像中的行为将邻居家的少女轮奸。这些行为都表现出他们的幼稚、单纯、冲动、不理智、模仿性、暴力性、攻击性、偶发性和是非不分、荣辱不清的特点。

了解了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年龄特征,在对他们实施教育时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冲动性,尊重和关怀他们,科学实施教育,帮助教育他们健全人格,平稳度过“心理断乳期”。

2 坚持教育平等和教育创新思想,创建和谐的教育关系,实施科学民主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坚持人本主义思想,科学施教、民主管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新观念,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和人格尊严,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实际,明确教育方向和目标,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活动,开发学生心智和情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与学生谈话有“三忌”。

1)忌揭短。学生犯了错误应“就事论事”,而不应该新帐、老帐一起算,学生最反感的是“揭疮疤”式的教育,不要讽刺、挖苦、嘲弄,不揭“短”。学生家长更不可把学生所犯的错误诉说给亲朋好友,左右邻居,这样极易使学生伤面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健康心态,当学生的自尊受到挫折时,教育就无能为力了。

2)忌“提审”。大多数教师、家长喜欢用审问式的口气“训”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加以训斥,甚至搞体罚或变相体罚。其结果,学生可能慑于教师或家长的威严而口头上认错,而心理因其言过其实则非常反感。

3)忌轻信。主观臆断、不合实际的说话极易导致谈话失败。学生难免犯错误,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认真调查实际情况,要学会耐心听学生把话说完,仔细分析他们申述的理由,找出问题所在,指出错误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家长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要注重心理疏导,注重父母子女情感交流和师生情感交流。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谈心,少训斥;多调查,少武断;多信任,少怀疑,真正做到心理和谐,切忌教师、家长与学生在情绪上对立。

警惕以下“心灵施暴”行为的发生:

①支配,成人悖逆孩子的天性,严格控制孩子的举动,使他们绝对服从大人的意志和愿望;

②冷漠,不管孩子的个性特点,因孩子“不听话”或不合心意而给“冷脸”和“白眼”;

③贬低,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成人或“神童”的标准相要求,达不到就以侮辱性语言肆意贬损;

④抹煞,无视孩子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最佳”标准,就全盘抹煞其成绩,甚至将功为过,这是进取意识过强,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教师和家长的通病。

教师和家长应该学会做学生的朋友,向他们学习,和他们对话,耐心听他们讲,以鼓励为主,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在与学生交往中切忌使用大量的否定词(如“不行”)、大量的限制词(如“应该”)、大量的挑剔词(如太笨、太差等)。

3 结语

总之,维护中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教育的共同责任。在对学生、子女的教育中重视智力培养,注重情感交流,加强素质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能力,使之成为优秀的中学生。没有人天生就是天使,也没有人天生就是魔鬼,多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将来的社会也许就少一分悲剧的发生。教师和家长应该用科学理性的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平稳度过“心灵断乳期”。

猜你喜欢

生理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打破生理“平衡”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家长请吃药Ⅱ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