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人的饮食调护
2012-01-29鄢振琼陈英
鄢振琼 陈英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550003)
痛风病人的饮食调护
鄢振琼 陈英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550003)
痛风;饮食调护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表现为关节炎反复急性发作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基础所在,人体内的尿酸是由食物中的嘌呤(蛋白质的中间代谢产物)代谢和体内自身代谢产生。由于尿酸能沉积于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故久病可有痛风石沉积,导致关节畸形和尿路结石,甚至出现肾功能损害及心血管并发症。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关于痛风治疗的循证医学推荐及国内多位风湿病专家撰文均提及痛风治疗的原则、方法和重要性[1-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痛风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故而通过饮食干预来控制血尿酸水平尤显重要。
1 饮食调护原则
饮食干预对控制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有重要意义。虽然外源性嘌呤不是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但低嘌呤饮食7d后能使血尿酸值降低59.5~119μmol/L;高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暂时增加,诱发关节炎急性发作,因此,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减少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次数是必须的[4]。所以总原则是减少外源性尿酸的来源,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总结如下:①限制总热量:对超重患者可在原每日摄入总热量的基础上,减少10%~15%,使体重逐渐降至标准范围。②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0.8g并且选用优质蛋白质。③限制嘌呤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正常600~1000mg),完全禁用嘌呤极高的食物。具体参照嘌呤含量分类。④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约40~50g:因脂肪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故应选用含脂肪少的动物性食品及需油少的烹调方法如蒸、煮、炖、汆、卤等。⑤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但前提是血糖控制良好。⑥多食蔬菜(500~750g)和水果(200~300g)。⑦多饮水,每日入液量保持2000~3000ml,排尿量最好能达到每日2000毫升。⑧注意补充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⑨忌暴饮暴食,忌饮酒及一切刺激性强的调味品。⑩减少食盐的摄入每日小于6g;少食酸性食品,多食碱性食品。
2 急慢性痛风食物选择
2.1 急性痛风发作期只能采用牛奶、鸡蛋、精制面粉及含嘌呤少的蔬菜,多吃水果,大量饮水,禁食一切肉类及含嘌呤丰富的食品(禁用①、②、③类食物,任意选用④类食物)。
2.2 慢性痛风牛奶每日250ml,鸡蛋白两个或全鸡蛋一个,瘦肉、鱼、鸡肉等每日可选用2两(100g),也可采用水煮肉类弃汤后食用。严禁一次吃过多的肉类和嘌呤丰富的食物,其他可选用精制米面及含嘌呤少的蔬菜(多选用黄、绿色水果和蔬菜等)。禁用①类食物,限量选用②、③类食物,任意选用④类食物。
3 食物嘌呤含量分类
3.1 含嘌呤最多的食物(每100g含嘌呤150~800mg)肝、脑、肾、牛肚、羊肚、沙丁鱼、凤尾鱼、鱼籽、胰脏、浓肉汤、肉精、黄豆、白带鱼、鲢鱼、白鲳鱼、小肠、酵母粉、小鱼干、牡蛎等。
3.2 含嘌呤较多的食物(100g含嘌呤75~150mg)干豆类、干豌豆、扁豆、大比目鱼、鲈鱼、贝壳类水产、熏火腿、猪肉、牛肉、牛舌、小牛肉、野鸡、鸽子、鸭、鹌鹑、羊肉、鹅、兔、鹿肉、火鸡、鳗鱼、鳝鱼、淡肉汤、淡肝汤、淡鸡汤、鸡肉、黑豆、肾、鳗鱼、豌豆、黑鲳鱼、草鱼、虾、鲤鱼、肚、绿豆等。
3.3 含嘌呤较少的食物(每100g含嘌呤<75mg)芦笋、菜花、青豆、豌豆、菜豆、菠菜、麦片、青鱼、鲱鱼、鲑鱼、金枪鱼、白鱼、龙虾、鳝鱼、螃蟹、牡蛎、鸡、火腿、羊肉、淡牛肉汤、花生、麦麸面包、海藻、栗子、花豆、豆干、米糠、鱼丸、黑芝麻、红豆、茼蒿、花生、枸杞、杏仁等。
3.4 含嘌呤很少的食物(每100g含嘌呤<30mg)奶类、奶酪、蛋类、水果类、可可、咖啡、茶、海参、果汁饮料、豆浆、糖果、蜂蜜、精制谷类(富强粉、精磨稻米、玉米)、蔬菜(紫菜头、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冬瓜、土豆、山芋、莴苣、葱头、白菜、南瓜)、果酱、瓜子、麦片等。
[1]Zhang W,Doherty M,Bardin T,et al.EULAR evidence 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gout.Part II∶management.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EULAR Stand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Clinical Studies Including Therapeutics(ESCISIT)[J].Ann Rheum Dis,2006,65(10)∶1312-1324.
[2]施桂英.走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误区[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5)∶519-522.
[3]伍沪生,韩波.痛风的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6(1)∶31-34.
[4]蔡辉,姚茹冰,郭郡浩.新编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67-57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079
:1672-2779(2012)-14-0118-02
:苏玲
201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