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探索

2012-01-29赵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性状

赵曦

(广东省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珠海519041)

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探索

赵曦

(广东省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珠海519041)

本文通过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情况分析,对《中药鉴定学》的理论及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为独立学院培养出“应用为主,注重实践,科研为辅,指导实践”的实用型中药鉴定技术人才提供依据。

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独立学院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立在《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等学科的教学基础上,与《中药商品学》一脉相承,是研究和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1]。内容包括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新药资源开发等,其实践特点鲜明,涉及中药品种繁多,社会应用范围广泛,如药厂、药店、药检所、医院等。根据独立学院“育人为本,服务社会”办学宗旨,培养“立足实践,解决问题”的实用型中药鉴定技术人才是《中药鉴定学》理论及实践教学的目标。

1 理论教学以性状鉴别为主导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即迅速的适应基层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中药材鉴别实践知识。因此,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教学就成为独立学院《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第一要务。在构建独立学院《中药鉴定学》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多媒体演示”-“中药材课堂鉴定”-“总结归纳”的模式。该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在学习中总结归纳每一种药材性状鉴别的规律。

1.1 在性状鉴别的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在性状鉴别的理论教学中,首先根据中药材不同的药用部位来划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根及根茎类中药大多数为常用中药,又在性状上有一定的共同点,应列为教学中的重点;全草类中药切碎干燥后皱缩变色难以识别;果实种子类中药较为细小不便观察,这几类都应列为教学的难点。其次,利用专业术语形象生动的描述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或内部断面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药材的鉴别要点。如桔梗的“金井玉栏”,大黄的“星点”,蕲蛇的“方胜纹”、“连珠斑”,党参的“狮子盘头”等。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快又好地掌握各个中药的鉴别特征,教学中将中药材进行性状异同点的分组比较。如同物异名:药材同名,但来源不同,像川牛膝与怀牛膝,白芍与赤芍等;同物异材[1]:以同一中药入药,但药材的道地与否,质量就有优劣之分,像北柴胡与南柴胡,北山楂与南山楂,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进口沉香与国产沉香等;真伪混淆:贵重药材常有掺伪品干扰市场,像人参整形干燥后假充西洋参,壁虎或蜥蜴假充蛤蚧,菊科植物管状花染色后假充红花,小头三七团上胶水与黄泥假充大头三七等。

1.2 在性状鉴别教学中引入课堂评价指标教学评价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后,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及标准[2]。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中药材鉴别的能力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后,发放中药材或饮片来让学生进行性状鉴别,首先是辨认真伪,其次是辨认优劣,最后结合理论内容说出鉴别的理论依据。学生在进行中药材鉴别之后,可以将发下去的中药材带走,随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复习,加深课后复习的印象。课堂评价指标的引入,培养了学生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试的鉴别技能,通过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一个思维活跃、积极探索、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整合资源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但由于《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药材品种多,类似的鉴别特征多,涉及到大量的宏观和微观的鉴别内容,实践性强。加上中药商品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的实践教学要求,整合学院教学资源,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1 以实践为中心编写适应独立学院要求的教材教材方面,勇于创新,编写新的有较高水平并贴近独立学院实际教学需要的实验教材。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既考虑到培养学生掌握中药材的观察、制片、制图的基本技能,又加强对当前市场常见伪劣药材的鉴别训练,使教学更贴近市场、贴近实际。以教材为纲,组织传统实验教学的开展实施,以运用显微镜为主,观察识别中药材组织碎片的显微鉴别特征,如桔梗中的乳管,人参、西洋参中的树脂道,大黄中的大型草酸钙簇晶等;以运用理化鉴别手段为辅,从药材所含的不同理化成分入手,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识别药材的理化鉴别特征,如青黛含靛蓝及靛玉红,加热后有紫红色烟雾[2]。

2.2 赋予实验教学开放式的实践模式除了课堂实验内容外,设立实体中药标本馆及网上数字中药标本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并于周末开放,供学有余力及对中药材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课外探索研究。除了校内的实验体系外,建立校外的实践场所,包括学生参与共同建立学院药用植物园,安排野外实习基地及中药材交易市场实习基地供学生野外实践及市场调查。

学生通过《中药鉴定学》理论及实验的系统教学后,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技术能力明显增强,能较好的适应和胜任中药鉴定工作,成为能立即投入岗位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乌莉娅.沙依提,徐海燕,等.《中药鉴定学》教学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4(8)∶89-90.

[2]王晶娟,刘洋,张贵君.非中药专业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88-790.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056

:1672-2779(2012)-14-0081-02

:苏玲

2012-05-16)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性状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