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2-01-29郝苓苓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人类

郝苓苓

(枣庄市实验学校,山东 枣庄 277100)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一、全球生态危机的现状

自17世纪人类进入近代化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为了自己的需要,从自然中开发和获取大量的资源,其中包括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又将大量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徘向自然。这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往往形成不了良性循环,从而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同时,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逻辑又必然导向以高消费获致高利润,再加上人口快速增长和高度密集,以及各种对自然的恶性破坏与污染,诸如战争、核污染等,更加剧了自然界的生态失衡,严重损害了人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维持人类生存之能力大大下降,人类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不仅危及当代,而且构成对子孙后代的威胁。当人们陶醉于高度丰饶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吞噬着自我酿造的苦果。

二、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道德的涵义

1.传统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对“道德”一般有两个解释维度,一是外在的社会成员共同遵守或服从的价值尺度和社会规范,一是体现个体品性的内在道德操守,此所谓“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也”。我国普遍认可的道德概念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1]纵观人类伦理思想发展史,关于道德的诠释和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始终局限在人际范围之内。

2.道德涵义的引申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人不仅生活在社会中,还生活于自然中。因而,道德不能仅仅囿于人际视野,必须把人与自然关系作为道德之维度。生态与道德的结合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与社会统一的角度进行价值判断和意义思考,构建具有客观性、合理性、前瞻性的道德体系。[2]这为传统道德增加了一个新的层面,即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人类在维护自身尊严、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尊重生命种群繁衍生息的权利,主动承担起人类“赞天地之化育”,主持自然万物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正视来自现实的危机和压力,将自己的视角投注到生态道德教育这一领域,来回应时代的挑战。道德教育的使命不但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培养完美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实现其对人生的调节、引导功能,也在于将这个范围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使人在日益开放的世界中获得意义,诗意生存。然而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要达到这样的德育效果势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学校德育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生态意识较差

学校教育仅从文明习惯方面去评价学生,没有教育学生从生态学的意义上去深刻理解学校文明规范,许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遵守文明守则,有时学生守则形同虚设,更有清华学子刘洋在公园用硫酸伤熊事件的发生。

2.教师生态意识淡薄

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电磁辐射、基因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未能引起教育界人士的足够警觉,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常见的环境污染情况解释不清楚,也很少有教师能说出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更不要说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了。[3]

3.教育实践误区多

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使得一线学校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对生态道德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是有,也只是粗浅的、低层次的。实践中许多教师亦有许多困惑:环境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既然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源于人的因素,那么环境教育是否需要更多地关注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

4.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生态道德教育长期被学校教育所忽视,致使社会、家庭生态道德意识淡薄。浪费水、电、粮食的现象在社会、家庭生活中随处可见,宾馆、酒店以吃野生动物、蛇宴、狗肉招揽顾客,青蛙益虫也是寻常百姓家中餐桌上的美味。有的家长不遵守公共道德,肆意破坏周边环境;青少年在此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对他们的道德人格的培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应对生态危机的道德教育策略

道德教育面临生态危机的新课题,必须关注受教育者生态道德的普遍生成。归根结底,生态危机是人的问题,是价值取向和意义选择问题,是传统价值观念所必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直接后果。正如《关于环境伦理的汉城宣言》所指出:现在的全球环境危机,是由于我们的贪婪,过度利己主义以及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的盲目自满造成的,换一句话,是我们的价值体系导致了这场危机。如果我们再不对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进行反思,其结果将是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从而最终导致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崩溃。[4]因此最关键的就是道德教育要通过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来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生态道德由观念形态转化为现实形态,是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所倡导的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理性态度,以及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伦理精神,使人类在更高层次上复归自然,实现“诗意地栖居于自然”之理想生存境界。

(一)树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

人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拥有身体、拥有各种自然性的存在,人又是为存在于人之外的自然所限定的,人的现实是:他是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早在一百多年前,思格斯就指出,人类只能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教育要使人们认识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事实。其次,人作用于自然,自然同样也作用于人;人作用于自然的力量增长,自然对人反作用的效应也随之增大。从空间上看,这种效应在当代已经扩展为全球性的问题。从时间上看,由于人的作用节奏加快,导致弥补反作用效应的时间和机遇减少,这样也增强和恶化了自然界的反作用效应。

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一方面不要把人等同于其他一般自然物。当我们把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时,还要承认他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是以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为其中介的,为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其他自然物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物质循环是不相同的。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以劳动为中介的物质交换同样也要遵循自然界代谢、循环的法则。劳动不能仅仅是一种征服、占有自然的活动,还应是介入于自然循环、代谢之中的一个环节;劳动作为一种自觉活动,要有助于自然的良性循环和代谢作用的生成,形成自然生态的平衡。教育所要形成和发展的就是“我们与地球共生存”这样一种基本生态伦理观。从这种基本生态伦理观出发,道德教育要使人善待自然,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健康的、理性的关系。

(二)树立人与人关系的新观念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还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当代人在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观念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它的内涵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求。这种可持续发展观体现的是空间与时间上的一种人类整体观,也就是以类为本位的人与人的关系观。这种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观表明的是“我们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这样一种事实,也阐发着对于整个类的伦理关怀,这是当代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伦理关怀![5]

从上述基本生态伦理观出发,道德教育首先要着力培养人的一种共生理念。人既然共同生存于一个地球之上,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已经呈现的生态危机决定了人与人只有协调相处、同舟共济,才能共生共荣,获得人类的持续发展。此外,人与人的共生还必须以承认共同的人在生存与发展上的平等权利为前提,既要承认同一时代中不同地区、国家、民族和个人具有同等的生存和发展权,还要承认不同发展时间内每一代人也同样具有同等的生存发展权,以一己的生存发展去剥夺或限制他人的生存发展是违反共生的生态道德准则的。为此,没有平等观也就没有共生观。

实际上,这种新的伦理观是要使每个人自觉地将自己纳入于整个世界、国家、民族、集体,亦即整个类中来规范自我发展的一种具有类本性的道德观念和准则。也许正是以这种生态伦理观为契机,以此为切入口,人类的道德和道德教育才有可能突破以单子式个体为基点的偏狭的道德观,向着具有普遍性的符合类本性的新的道德水平迈进,将人类道德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

道德教育的任务是要使人懂得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存在着道德上的善恶问题,学会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教育还要形成人合理的生活习惯。对于尚未进人创造财富阶段的青少年消费者来说,形成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尤为重要。要养成一种新的节约观,对于任何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消费和使用,不是以个人经济条件能否支付或仅以个人是否方便为准绳,而是要以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财富为原则,不暴珍天物,不您意浪费自然的赠予,要自觉抵制按利润法则运行的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过一种合理消费的健康文明生活。就生态伦理而言,最重要的是改变人的意识。因此在家庭、在学校、在整个社会进行生态道德的培养和教育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道德地对待自然界的规范一旦变成人的内在需要,它就会在解决生态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

[1]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

[2]陈妤丹.结合儒家生态观对大学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8.

[3]李玉环.诗意地栖居于自然——大学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5:10.

[4]徐嵩林.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58.

[5]高明华.论生态道德与生态道德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21.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人类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