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三种角色

2012-01-29蒋国珍

中国远程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助产士关键

□ 蒋国珍

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是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我自己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同本次教师论坛发言的教师一样,我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教师,与参加本次论坛的教师们有很多共同经验、共同感受。教师们在发言中谈到自己的教学以什么理论为指导、怎么做、效果如何等,内容丰富而鲜活,不是停留在一般性的经验总结、思考层面,说明大家的研究有高度、有深度。在理论高度上,后现代课程观、混合式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等学术语言频繁出现在教师的发言中,还有基于问题的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原本生僻的术语也出现在了教师们的语境里,说明这些理论正在从专家研究扩散到一线教师的研究中,我们的教师正在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学习模式,正在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在深度上,教师们的教学研究涉及到各个教学环节,不是停留在“如何讲重点、讲难点”的思考上,而是聚焦在“讨论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的研究上,前者(讲授法)是教师们擅长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后者是远程教育倡导的以成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种变化太重要了,令人兴奋,可以说,“以学生为中心”正在从口号变为老师的行动。

关于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我觉得“助产士”这一比喻依然十分恰当。“助产士”让我联想到莫言的小说《蛙》里面的主人公“姑姑”的形象,主人公“姑姑”是名助产士,她采用科学的方法协助产妇生产,完全改变了以往“巫婆”的野蛮做法,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被当地百姓赞为神医。

具体说到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我认为还是“三种角色”,即领导者、组织者和教学者。作为成人远程教育的教师,需要在面对面和网上两种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面临的挑战比单一的课堂环境要大很多。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可能更多地担当着“教学者”这一角色,而不是“领导者”和“组织者”角色。比如,在网上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组织、促进和评价四个方面,在网上教学活动中,由于要在虚拟时空中教学,对分散的成人学生的组织困难很大,教师的领导、组织能力更显重要。

关于教师的作用,我想重点谈一下教师应该在什么层面上发挥作用。我们须常强调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学科发展。我觉得需要反思的是:如果“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学科发展”做到了,是不是就能受学生欢迎呢?是不是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教师不应只在“讲什么”这一层面上发挥作用,重点不能放在“给学生传授什么”上,而要把关注点放在教学情境和学生上。也就是说教师发挥作用的第一个层次是关注教学内容,再高一个层次是关注情境,更高一个层次是关注每一位学生。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扮演上述角色,发挥积极作用?相对于学院范式的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严冰副校长先前就提出了“教师如何做教学学术研究”的课题,教师的教学实践属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层面。教师要做好教学学术研究,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并且能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事实上,有理论基础的教师和没有理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学术研究上明显地不一样,前者深刻而凝练,后者多停留在经验层面,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其次,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如抽样、研究设计等等基本能力,方法的规范性直接影响了教学学术研究的价值。最后,研究要正确的使用文献。一名好的研究型教师,使用文献和不使用文献效果截然不同。在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学会查阅文献,这是基本功。查阅文献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就是要抓住“三个关键”,即你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哪些关键研究者、哪些关键期刊、哪些关键网站,你要长时间从这“三个关键”入手,查阅文献、积累文献,坚持不懈,这对教师做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助产士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获胜关键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
助产士队伍亟待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