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类职校办学模式探索
——“生态型水运交通职教集团”的内涵解读与策略分析

2012-01-29盛建龙

职教论坛 2012年26期
关键词:生态型水运集团化

□盛建龙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类职校办学模式探索
——“生态型水运交通职教集团”的内涵解读与策略分析

□盛建龙

在目前校企合作有待深入、现代职教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职业教育资源仍分散隔离的现实背景下,探寻适当的且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是突破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提出构建生态型水运交通职教集团的理念,并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旨在整合发挥与水运相关的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湖北水运交通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新路。

生态系统;水运交通;职教集团;办学模式

新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职业教育坚持贴近交通产业,积极主动与交通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大批学校和专业的建设成效明显。但客观分析,随着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不断深入,交通类职业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十二五”交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办学体制上条块分割严重、宏观失控,多头管理,重复培养及部分学校规模小,效益低,服务面窄,分散办学,专业设置重复等;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交通行业人才需求;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等。

一、研究缘起

加快交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人才是基础和保障。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实现交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1]。而实现这“三个转变”,就必须要有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交通从业人员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通类职业院校区别于其他职业院校的最大特征不在于其是否依然由行业部门主管,而在于其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鲜明的交通行业特色及服务面向。在目前校企合作有待深入、现代职教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职业教育资源仍分散隔离的现实背景下,探寻适当的且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是突破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作为办学模式改革的一种选择,职业教育集团在全国广泛兴起。这种通过契约、资源等联接方式,使职业院校、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甚至政府部门形成联合组织,具有明显的集聚、联合功能,提高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贴近度,是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主要改革措施。各地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近十余年的发展经验让我们在分享其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成果的同时,也看到了部分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尴尬。集团化办学虽然是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渐进性、方向性探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但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与障碍,需要我们从内涵解读与策略分析的角度进一步厘清。

湖北水运“得天独厚、得水独厚”,长期积聚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化成为良好的现实优势。因此,我们须用创新的观念、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湖北水运教育事业。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为加速湖北水运交通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发展进程,打造中部地区行业性职教品牌,促进校际联合与校企合作,引导各水运交通类职业院校更好地为长江流域发展提供高端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将着眼于在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宏观形势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成为新的政策议题的背景下,探讨如何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交通行业转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交通职业教育资源合作配置效率及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创新。

二、内涵解读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2]。“集团化”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目的是积聚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目前常见的职业教育集团一般都是指由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以集团的形式有机联系、自愿组成的产教联合体,通常以高职院校或者重点职业学校为主体,以协议或者资本作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作为共同行为规范,以举办职业教育或者职业培训作为其主要工作内容的。

生态型职业教育集团这一概念则是生态系统与职教集团内涵的外延扩展,是一个通过横向联合纵向衔接构建集团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形成经济上的“再循环”,从而在市场中发挥其竞争优势拓展其发展空间[3]。

正在建设中的 “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主体,联合湖北省内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长江海事、长江航道、长航公安、三峡通航管理、长江通信管理等子系统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组成。凡水运行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均可加入,成为集团理事会成员。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可减少院校和企业的重复投资,实现水运交通教育及培训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现有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我们尝试将生态系统的理论引入到水运职业教育集团的研究与建设之中,旨在充分利用其交通行业背景,依据院校、企业自身需求、共同利益和内在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撑和服务水运交通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并以期从理论上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共生机制的构成要素和整合模式。

三、策略分析

对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分析,其本质是根据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基础,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如何在实践中选择和规划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战略、设计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管理结构以及开展相关的制度建设,以提高集团内资源合作配置效率,实现集团的发展目标。其中,战略规划是前提条件,组织设计是必要载体,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

(一)战略规划

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将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水运交通类专业为纽带,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依托,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为重点,组建由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参加的,具有显著行业性、区域性、鲜明水运交通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首先,职教集团将对接水运企业的岗位标准,服务水运企业、支撑水运产业;主动适应水运交通行业发展和湖北经济发展战略,整合区域内分散的水运交通教育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省内同类型、同层次水运交通职业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湖北水运交通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4]。其次,在政府的主导下,在企业的支持下,职教集团将以集团内各院校的特色专业为抓手,开拓各种合作模式,逐步实现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和校际之间的多元合作,吸引水运交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同时,加强集团运行的规范化、法制化,逐步形成科学、严谨、高效的职教集团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职教集团的健康发展。最后,通过“共建”、“互补”、“共享”、“多赢”战略,实现湖北水运交通教育及培训资源的循环利用,走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二)组织设计与制度建设

1.以自愿为前提,组建“生态型职教协同体”。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成员各具独立法人资格,相互之间的约束力受集团章程或所定的协议、契约制约。“协同体”以合作共赢为准则,以优先合作、共同发展为原则,积极发挥成员单位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具有校企合作联动特点的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实施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制,借助相关法规将较松散的联合体转型成较紧密的合作体,并以契约方式明确成员法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通过探索建立一种多元参与模式,使多元主体力量在合作氛围下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职教集团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个平等畅通的互动交流机制,使各利益相关者能够直接参与职教集团决策与管理,促进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5]。同时,在确保集团内各类合作项目或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形式多样、优势明显、纵向连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

2.以特色为目标,组建“功能种群协同体”。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内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及武汉海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武汉航道学校等办学历史悠久,都有各自服务水运交通的品牌特色专业。职教集团将根据各校的专业特色及服务面向,借助生态系统理论对集团化办学的专业布局进行分工调整,确定航道种群、航运种群、海事种群和船舶种群,改变集团内的学校过去在专业设置上“求齐求全”、效益不高、特色专业的发展受限制等现状,“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各校可以集中投入并专心致志建好特色专业,降低内部成本。当然,集团重点专业的分布格局形成之后,可以通过协商、协议、交换、购买等方式,统筹安排和合理调配生源、师资和教学实训设施,达到集团和各成员单位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目的。

3.以资源为纽带,组建“共生型协同体”。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将通过集团化办学所形成的教育与行业、企业相联系的载体,将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水运交通企业等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结起来并借此促进集团内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政策和知识共享,促进职教集团各成员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集团内的校企之间、企业之间和校际之间共同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及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使学校和企业在统一的教学计划下,分工合作,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习者实现从“学习到工作”或“学校到生涯”的平稳过渡[6]。(1)建集团网站,全面链接集团内各理事成员单位网站,建立起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更新理念的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为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实现政策与法规、技术、市场、经验、教学、科研、培训、竞赛、就业等等信息沟通。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参与完成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初步构建4个共享型的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各院校相关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等成果,将通过集团的网络资源库以及师资培训、互访交流等形式,实现集团成员学校免费共享;(2)建共享实训基地,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已建好的三个国家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集团内单位实训实习基地共享机制,利用牵头院校与集团内合作企业共建的省内领先的多个校内共享型实训基地,为集团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学生及企业员工。同时建立三级实训网络体系,即国家、省级公共实训基地、本校实训室、企业内实训基地,为水运交通类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为其毕业后的无缝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3)建立专业教师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在职教集团体制框架下,改革集团内教师评聘机制和考核标准,出台聘用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构建职教集团内部人才良性循环、流动机制,建设优势互补的技术人力资源库。通过这一功能的发挥,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借助于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另一方面,也可保证集团成员学校的高水平师资来源广泛,队伍稳定,实现校企双方利益共享,以完善集团内成员学校的师资结构;(4)建立新型的产教结合纽带,激发企业依靠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认可以“订单教育”为主体的单一层次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企业的技术标准、岗位要求甚至文化理念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以企业的发展带动专业发展,以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提高、岗位变化更新来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及结构优化,并从人才培养合作逐步拓展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深层领域的产学研的互动,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

4.以特色发展为主线,组建“生态型职教协同圈”。(1)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职教集团将探索协同圈里各种群内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直接对接,通过种群内设置学分银行,种群间允许学分互认,选择3+2或2+3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业进程,实现各类层次、类型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机贯通。拟采取在集团牵头下几校协议、合同约束的方式,组成统一的教学管理指导部门,全盘设计学生的学习发展,减少或避免中高职课程的重复或缺漏,实现教学一贯制的联合培养;(2)尝试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通过构建“生态型职教协同圈”,可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多渠道筹资办学投入体制,优化集团的资源结构,更多地调动民间力量特别是水运交通行业及企业的资金来参与办学,扩大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职教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可基于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以资金、技术、品牌等资源入股的形式,组建股份制的组织实体,逐步形成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在职教集团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还可探索通过有关职业院校的整合,以打破类型、层次的界限,如高职和中职、职教和成教、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统筹管理并扩大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3)打造紧密联合体。职教集团将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研究制定集团内成员学校统一的办学标准和管理规范,并采用统一的标识和徽记,参照现代企业制度,使集团成为紧密型的联合体,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若条件成熟,可以尝试通过转制、改制实现职业教育资源重组。

5.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生态型水运职教集团是做大做强交通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其在办学模式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概念,冲破了体制和机制上的制约,故现有的制度框架已不能适应集团发展的需要,制度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目前,集团建设过程中亟待破解的诸如“地位和法人治理”、“政府推动与办学主体自主发展”、“合作与竞争问题”、“公益性与趋利问题”等等,都需要建立相关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从而理顺内部关系,缩短管理链条,为打造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多重保障。我们认为,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集团的身份认证、体制完善、管理规范、保障条件。生态型水运职教集团将依据 《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等,从组织架构搭建、运行制度建设、育人机制构建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满足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具体完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宏观与微观)、投资体制、招生与就业体制、教学与实习实训体制、科研体制及相应的机制等六种主要的制度内容。

综上,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应该是沿着已有的方向前进,继续探索以合作为主流特征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与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流的交通产业发展模式及转型战略的要求是相适应的。生态型水运交通职教集团是完全依据院校、企业自身需求、共同利益和内在动力来构建的利益相关集合体。其利益的出发点就是水运交通人才的合作培养,这也是集团办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出发点。职教集团将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并动态地加以组合,使接受“非连续学程、往返式学习、终身型教育”的新型职业教育与培训成为现实,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成为可能[7]。这既是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区别于其他教育集团的主要标志,也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及推动、规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多方位、全新的组织载体。

[1]张继会.浅析新形势下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对交通人才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0(12):81.

[2]Donald Worster.Nature's Economy.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293-304.

[3]詹凯,刘珍.试论循环经济下生态型职教集团的构建[J].职业时空,2008(12):16.

[4]王芳,房海静.生态型水运交通职教集团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中国水运,2011(6):33.

[5]孙健,王明伦,试论职教集团的治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44.

[6]卢崇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策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8):6.

[7]余秀琴.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D].天津大学,2009(20).

盛建龙(1964-),男,湖南湘阴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 “交通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实证研究”(编号:FJB080586)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交通类专业高职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编号:20070398)的部分成果,主持人:盛建龙。

G710

A

1001-7518(2012)26-0004-03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猜你喜欢

生态型水运集团化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