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抓文眼“异” 妙解注释“疑”
——《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一词解惑

2012-01-29何金翠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原文中字眼外人

何金翠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东晋渔人,无意中闯进了一个与世隔绝了五六百年的世外桃源中的故事。原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对于这一句中的“外人”一词的注释,苏教版教材课文的注释 (九年级上册第183页,2010年5月第1版)和教学参考书中的解释都是一样的:“外人:指桃花源外的人。”整个句子的意思为:这个无意中闯进桃花源的东晋渔人,看见与世隔绝了五六百年的桃花源人,他们在这儿来来往往,忙于耕田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完全和他这个桃花源外的人的穿着打扮一个样。

如果真按这样理解的话,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有“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之嫌疑,不符合人们的认知常理,也不符合文意。

原文中提到:桃花源内的人是在“避秦时乱”的时候来到这儿的,从秦朝到晋朝中间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桃花源内的人与世隔绝五六百年,而他们的穿着打扮竟“奇迹”般地与五六百年后的外界(桃花源外的人)一样!我惊讶,我不解,我困惑——要么是五六百年后的外界(桃花源外的人),他们的穿戴始终不变?与五六百年前一样,事实上这不可能;要么是与世隔绝五六百年的桃花源内的人,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穿着打扮竟能与外界(桃花源外的人)相呼应?很明显,也不存在这样的可能。

该如何理解“外人”一词,才更贴近常理、更符合文意呢?我认为,可结合文中关键的字眼“异”字来理解,这样或许会更准确一些。

我们知道,陶渊明生活在黑暗、动荡的东晋,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是非常不满的,但他无力改变现实。因此,在他的《桃花源记》中,他借虚构一个理想、美好的生活境地——世外桃源,来表达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内,境遇美好;桃花源外,现实黑暗。一“内”一“外”,一“好”一“坏”,存在着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强调桃花源内的“异”。而结合全文来看,这个关键的字眼“异”字竟贯穿了全文,使桃花源的一切,处处显示出与外界(桃花源外)不同的“异样”光彩。

一、桃花源的“景异“

文中“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对桃花源旁的“桃花林”的景物描写:这片桃花林沿溪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它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到处都是。这里写桃花林的美景,犹如在仙境一般,即已透露出“异彩”,虽然还在山外,可是却有了“尘世之外”的味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的景象,桃花源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平安宁的氛围: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荷塘,桑树、竹子遍布村落,还能听见鸡鸣狗吠的声音。桃花源内的美景、氛围远不同于渔人所处的桃花源外的残破不堪、兵荒马乱的景象。文中通过对“奇异”景物的描写,隐隐约约透露出桃花源内外的迥异。

二、桃花源内的“人异 ”

“其中往来种作”,提到桃花源中的人们,竟安然地在这儿来来往往,耕田劳作,与桃花源外的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景象完全不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发现生活在桃花源内的人,这儿不管男女老幼,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不同于桃花源外的人们因饱受战乱的磨难,惶恐不安、愁眉不展、度日如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中的待人真诚、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不同于桃花源外的尔虞我诈的污浊现实。“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外已经变更了好几个朝代,桃花源中的人却全然不知,与桃花源外的人们深知、深受朝代更迭苦难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生活在桃花源中的人们,希望渔人不要把他们这儿的情况说出去,这也是很让人费解,颇为奇怪的。总之,桃花源内的人们,举止行为处处显露出与桃花源外的人大不相同。

三、桃花源的“踪异”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当渔人想沿着原先所作标志再次寻找桃花源时,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去桃花源的路。此刻的桃花源,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结局,更增添了桃花源奇异、神秘的色彩,使桃花源呈现的“尘世之外”的味道越来越浓。

根据以上对桃花源的景物、人物、踪迹的奇异现象分析,桃花源中的一切,处处显示出与外界(桃花源外)的大为不同,这与陶渊明的创作用意是相吻合的:虚构一个迥异于现实的理想、美好生活境地——世外桃源,来表达他对当时东晋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因此,综上所述,我认为,抓住文章的字眼“异”这个线索来探究,原文中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应是强调桃花源中的人“穿戴上的异”,即:桃花源中的人穿戴完全不像桃花源外的人,好像是超脱于 “桃花源外”这个“尘世”之外的人。这样的解释,与文中关键字眼“异”相吻合,也与陶渊明的创作用意相吻合。这样,句中“外人”一词的理解为:“外人:尘世之外的人”(即“桃花源外”这个“尘世”之外的人),这样的解释更符合文意、更贴近常理。整个句子的解释则变成:“这个无意中闯进这儿的东晋渔人,看见与世隔绝了五六百年的桃花源人,他们在这儿来来往往,忙于耕田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完全像是尘世之外的人。”

①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版。

②李道英、刘孝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猜你喜欢

原文中字眼外人
[拜托了妈妈]우리 엄마를 부탁해像外人的家人 像家人的外人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谚语趣画
剔除口头禅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怎样和最亲的“外人”处好关系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一个小字眼
请你把我当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