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2012-01-29岳良举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24期
关键词:探究性课题概念

岳良举

本课题的研究以“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代表,提炼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基本观点。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本课题是我校生物教研组首次承担的重大课题,对插图、模型、生物学概念三个方面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本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一、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热情

本课题研究中,根据我校课程的设置和人员变动情况,对原课题设置的研究内容做了相应调整,增加了厚度,拓展了宽度:新增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学习和提高,课题研究思路和导向与原申报书中进行了有机整合,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上进行了创新,设置了插图的研究、生物学概念的研究、模型制作用于教学上的研究。课题负责人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原则:让新的教学理念全部走进课堂;让新的教学思路贯穿于课堂;让新的教学成果完全来自课堂;让新的教学方法完全用于课堂。优秀的教学成果来自一线精彩的课堂。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学生的思维转变,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处理新教材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方方面面,先重在于研,后重在于教,有研有教,才有教学成果的转化。课题组成员从研究中丰富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思想,完善了自己的学科教学体系,使自己在研究中得到了进化和发展,真正体验到了教学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来源于最精彩和最精华的课堂教学,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就自然成为教学理论。有了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才表现出生机和活力。课题研究是中、高级教师继续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延续,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互为认同,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研究决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决定教学出路,缺乏研究能力或者是照本宣科的教师,其课堂往往贫乏、空洞,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激发了全体教师对新课程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体现在每一次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中,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热烈讨论,使我校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教学中,人人都能得心应手处理新教材,人人都能在课堂上用好45分钟,进一步向高效课堂迈进。

二、课题组人员通过学习,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区别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业务素养、应对新课标教材的处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科教学研究的热情,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的目的。力图使教师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使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能正确处理教材,实施概念教学、插图的教学,使青年教师逐步向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过渡。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组织研究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标教材的相关理论,正确区别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形成共识:研究性学习定位于课程改革,而探究性学习则定位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服务于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是基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对生物学科的科学研究,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注重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让学生注重探究的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提高生物学科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把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理念用于插图、概念教学、模型教学、实验教学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让学生生硬地记住生物学概念,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概念、理解概念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概念教学中,加强了“一条龙”的教学:概念的认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活化—概念的灵活应用,注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抓好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研究得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

根据原课题申请书中设置的方案,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教材中,对同一内容“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和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教法,在不同的班级(实验班级2个,普通班级2个),新课完成后,立刻用10分钟时间,用同一检测试题进行测试,比较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别,来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结论,见表1:

通过上述比较,满分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平均分四项指标,探究性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要好,这进一步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教学实验研究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扬弃”,保留其优点,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本教学研究中,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方式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克服过去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下,构建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找出被动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传统教法的班级只选择了2个,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特色与创新

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经过课题组研究成员的讨论,增加了对插图和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研究。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尤其与图片的有机结合,强化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突破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符合新课标教材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表明了概念教学在新课标教材中的作用,这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1.在插图的实验教学方面

对人教版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全部插图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出分类标准,研究插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类插图与必修一、二、三教学内容的关系,提出插图的教学策略。以必修一教材中“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为典型代表,提炼出插图的识图、释图方法:仔细观察,抓住重点,辨别结构,记住名称,找出差异,知其功能,总结规律。教学中贯穿着探究、合作、讨论,并设置出插图的一般教学模式及教学中设问的一般规律: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是什么?注重识图、释图教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处理好预习、新课教学及复习课中识图、释图的区别。

同时,在插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感悟的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形态美、认识生命科学家的崇高美(体会科学无国界和科学家贡献全人类的博大胸怀)以及生命的结构美。

2.在模型的实验教学方面

在“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中,由于球棍模型中的原子有杂化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不利于观察,教材中要用到与高中化学的学习不同步的有机化学知识,高一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特别是对连接各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共价键)感到极为困惑,氨基酸的平面模型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成空间结构。在此内容的教学中,提出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重点、难点突破的7个对策(指导学生构建氨基酸模型→原子间的化学键介绍→课本后习题改为课堂练习题→加强通式的理解和记忆→用模型解决蛋白质结构中脱水缩合的问题→图文转换处理蛋白质的功能→突破主题)。

3.在生物学概念的实验教学方面

在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中,通过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9个具有从属关系一般概念,进行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概念的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通过教材中的8幅插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对学生成功实现了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从而突破了本章节中核心概念“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教学。

审视新教材,在无图不成书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处处闪耀着生命的迹象。生物的形体美,是大自然中的恩赐,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给予了她美丽。走进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就仿佛贴近了生命,体验生命之美,感悟生命之伟大而艰辛,让学生贴切地理解生命之生。

4.在教材教法的研究方面

在课题组人员的研究中,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与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针对不同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一切学习积极因素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问,敢于发现新知识,成为教学研究的亮点。

由注入式满堂灌改为学习探究,尝试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教师的权威地位下降,成为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伙伴,教师真正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到充分展示和表达,符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略,并将在课堂教学中的成果提炼出来,在重要的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每篇公开发表的论文,都体现了成果的重要性而被其他专家认可,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

五、阶段成果的投稿及发表

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投稿于4种期刊: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杂志;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国家级杂志;广西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学教学参考》省级杂志;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科学论坛》省级杂志。

在重要阶段性成果的收集中,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被相关杂志社的审稿专家予以认可,对投稿中的原文未作重大修改,保持了作者真实的课堂教学思想,展示了课堂教学中的精华。这说明优秀的教学成果来自一线精彩的课堂,教师是怎么进行研究的,在课堂上就应该怎么去讲,教学论文也应该按这样的方式去写。因此,课堂教学是研究成果诞生的摇篮,是成果的发源地,是教学理论来源的主战场。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及继续研究的设想

1.课题命题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原课题研究的范围太大,太泛,针对性不强,什么子课题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故此,对人教版教材的课题研究以小课题的研究为主。人教版的主体结构中,分别对挂图、核心概念、生物学实验三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小而细的课题研究使课题的研究对象更加全面,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更加具有说服力,课题的厚度和宽度都得到了更好的拓展,更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

2.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事实,还应该增加对学生的书面采访和个人学习情况的访谈,说服力会更强;学生识图、释图能力加强了,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研究中被弱化,未能反映出来;研究方面的证据收集薄弱;由于研究时间过短,研究的内容只集中在必修一,未见必修二、必修三的典型代表。

3.继续研究的设想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主体结构,即教材中的插图(实物照片、示意图、结构模式图、图表及曲线图、人物图等)、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学实验三个部分,可设置三个课题:第一个为“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插图的教学策略”; 第二个为“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第三个为“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课题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幾樣概念店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