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特色地理工作教室
2012-10-13王曦
王 曦
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非常复杂,不同的教学环境,其构成要素也不一样。具体来说,有有形教学“硬环境”和无形教学“软环境”等。而沟通“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桥梁则正是特色地理工作室。
一、建设地理工作室的主要目的
地理工作室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实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目的。具体而言,建设地理工作教室实现了以下目的。
1.完成了地理教育的目的
地理工作室是地理教学活动赖以开展的物质依托和舞台,其各种构成要素本身就有意义。例如在分析“洋流”这一专题时,即便是地理教师的“三板”艺术非常地道和精准,但毕竟不如世界洋流实际分布图描述得细致入微,学生再对比教师和实际的洋流分布图时,能把地理位置、海陆轮廓等问题分析得更加精细,这样通过有形的洋流地图等,熏陶和感化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成为激发师生积极性的动力。例如,在笔者所教的高二(×)班的学生之中,有一名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地理基础薄弱,甚至不知道“横纬竖经”的问题。但是在地理工作室这种外部因素的不断影响下,她对地理图像已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已经基本学会徒手画世界海陆轮廓分布图了(在不临摹的情况下),自然她也就获得了“区域定位”这种能力。所以,建设地理工作室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振奋地理学习精神。
3.传播现代地理信息
信息环境是学校地理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环境下,从地理教学形式上看,学生不仅能在单机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主动学习,还可以通过上网阅览相关的地理软件进行地理学习。例如,利用因特网在网上观看谷歌卫星影像的资料,既可以复习地球的运动(如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问题),也可以认识世界海陆轮廓、卫星云图(借以复习天气系统)以及各个城市的空间结构等,这样就充分地体现了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相关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实践能力。
二、地理工作室的已有成果
1.设计方案
在设计之中,教师前台依然安置多媒体电脑,四周的瓷砖和墙壁上粘贴相关的地理图像,并做好按月更新的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地理工作室俯视示意图已设计完成(如图1所示)。
图1
2.实操效果
图2 教室左墙壁
在地理教室的实际布局当中,我们要求将《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粘贴在教室北侧(如图2所示),因为其使用频率高。而将不常用的,如《世界陆地自然带》《中国水系》《中国七月平均气温》等图布置在教室不显眼的地方(如图3所示)。第一,因为其使用频率不高;第二,也方便学生课下去看。另外,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也不乏如运动会获奖证书、学生色彩作品等班级日常生活和学习留下的佳作,这样布局就充分体现了以地理班主任为主导的班级文化。
图3 教室右墙壁
三、地理工作室的情况介绍
北京市古城外国语学校施行走班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上什么科的课程,你就去哪个学科工作室上。”学校在每学期初始都会按照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安排课表,尽量不出现教室“撞车”的情况。我们的地理工作室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室,而且是3位地理教师工作和教学的工作室,使用频率很高,一周在本教室上课的节数大约有15节。在地图的耳濡目染下,相信学生的地理学习会日趋进步,更上一层楼。
四、对未来的展望
地理工作室不仅仅包括课内的环境,也包括课外的环境,地理课外工作室也是地理教学环境的重要内容,其存在是由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如认识地形、气候、居民点、工农业生产、交通等,都必须走出教室到课外实地进行。
就学校目前的条件,可以建设“地理园”,即在学校地势略高的空旷场地上种植草坪,场地四周最好无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方便进行地理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