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2-01-29隋英杰

职教通讯 2012年8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高职

隋英杰

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隋英杰

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焊接人才需求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探索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适合我国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焊接产业大国,但却还远不是强国。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的严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型焊接人才的短缺。目前,国内开办焊接专业的院校较少,毕业生数量远远不够,特别是在特殊材料的焊接、高压容器的焊接和焊接自动化方面严重缺乏专业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发展变化为讯号,及时了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认真研究技术变化趋势和产业升级换代的情况。[1]同时,针对焊接专业“持证上岗”的特点,应探索一条适合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使毕业生毕业就能上岗。

一、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模式和TAFE模式,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同时,三者也有相同之处。

(一)“双元制”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后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二)CBE模式

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三)TAFE模式

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不管从课程还是培养途径方面都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注重实践,更好地沟通了企业与学校。[2]

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一)教育目标定位不高

众所周知我国普通教育系统,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考后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高职毕业后很难再有读研究生深造的机会,亦难再获得较高层次的教育。教育目标定位不高无疑抑制了人才结构多样性与个性发展多样化要求,对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都不利。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条件有限。由于教师力量短缺,造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教与研很难同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上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讲授就如无水之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实际上,有较为丰富的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有较强的运用专业技术理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以及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少之又少。

(三)教学计划不尽人意

教学计划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构建。有些院校照搬学科型大学的模式,仅仅是课时删减或课程的叠加,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由此造成专门人才视野不宽、底蕴不厚、动力不足、功力不深、后劲不大、个性不强和品位不高的缺点,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新时期所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产学研结合有待提高

产学研三者是互为一体的。然而,各方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企业处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动力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天然联系,又不可能实行行政干预,研究经费紧张。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由于缺乏动力,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长久目标,造成企业界和学校双方不能相互深度介入,未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使得产学结合的实际运行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的成功,远没有良性循环,对其运行的效果也没有建立适用的体系。

三、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

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并采用多种形式与企业专家一起,根据企业所需就业岗位群,联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层次、知识能力结构、素质要求、核心技能、教学计划等。

(二)校企合作,确立人才培养方案

1.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一些理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成功实行“融、并、删、减”的“课程综合化”的改革。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点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

2.实行职业资格证制度,体现“职教”特色。为实现学院提出的学生就业“零适应”的目标,焊接专业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掌握1~2种电焊工种的操作技能并达到国家职业技能中级工水平,部分达到高级工水平。[3]根据毕业生反馈和企业的要求,积极推行“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着手引入焊工上岗证的考证。

3.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从教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所不足。校企合作为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式有以下三种:(1)焊接专业教师到工厂实习、学习进修、在院内或深入企业参与工程实践,使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目前已有7位教师参加了技师考评;(2)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选聘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担任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3)建立由一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担任部分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讲授和指导。

4.校企合作,实施教学。学院和需求企业一起,承担教学计划的实施。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生产实习和半年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劳务工形式到企业顶岗工作,利用校内技能培训和勤工助学参与产品制造等。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紧密跟踪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培养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促进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的社会声誉,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康涛,周国芳,刘和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01):224-225.

[2]方黛春.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文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1(4):16-18.

隋英杰,女,威海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成型。

G710

A

1674-7747(2012)08-0016-02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高职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