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能力的体会
2012-01-29潘永富
潘永富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镇卫生院,响水224621)
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能力的体会
潘永富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镇卫生院,响水224621)
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公共卫生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体现,更益于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人们遇到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疾病控制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不到位,接收和传出的信息不准确等众多因素,更要求基层传染病防制人员在传染病防制工作中加大管控力度,做到有效预防。针对历年来传染病防控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在农村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方法体会。
传染病防控;农村;公共卫生
传染病防制工作是疾病控制机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搞好传染病防制工作,保护大众健康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天职。而传染病疫情信息,能为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最重要、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要关注传染病疫情信息,在及时、准确获得疫情信息的同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找出传染病流行的规律,从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1 农村传染病的特点分析
在我国大中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传染病的发病种类和发病率差异很大。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狂犬病。由于农村散养犬较多,被犬咬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二是乙型脑炎。近年来乙脑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三是甲型肝炎。四是肠道传染病。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气候潮湿,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果不做好各项防控工作,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农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基层防疫人员的防控能力较弱,疫情监测网络和应急机制不健全,少数地方和部门对狂犬病、乙脑等重大传染病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防控工作重视不够,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农村传染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2 主要做法
2.1 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以犬类“管、免、灭”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一是要坚决捕杀流浪犬。二是要严禁进行犬类交易。三是要切实做好犬类免疫工作。各地要对本辖区内所有犬类进行狂犬病免疫接种,并办理免疫证或挂牌登记。四是要认真做好病犬处置工作。对患狂犬病、疑似狂犬病的犬只,捕杀后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五是要对犬伤人群进行规范处置,及时做好伤口处理、免疫球蛋白应用和狂犬病疫苗接种。六是要加强狂犬病疫情监测。凡发生狂犬或疑似狂犬伤人事件,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要立即按规范报告,并尽快明确处置方案,做到报告及时、处置果断、措施有力、扑杀坚决,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2.2 做好乙脑防控工作认真分析本地的乙脑发病、疫苗接种情况及人群免疫水平,密切关注周边疫情,针对疫苗空白地区、疫苗空白人群,制订科学防控措施;要把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围,做好目标人群的预防接种;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居民区及周围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做好灭蚊防蚊工作;要广泛持久地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对疑似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3 做好甲肝防控工作要加强甲肝疫情的监测工作,发现聚集性病例,要及时进行核实,尽早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学校是甲肝防制的重点,学生是甲肝发病的高危人群。卫生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加强学校水源的监测与消毒工作,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加强校内餐饮管理,做好餐具清洁和消毒工作,积极开展甲肝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预防甲肝在学校暴发和流行。
2.4 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和筛检工作,加强学校、流动人口聚集地、饮食服务场所、建筑施工工地、矿区和边境地区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定期对辖区内的腹泻病门诊进行督导,有疫情发生时,应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进行核实、上报、控制疫情。
3 体会
政府重视是保证传染病防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传染病防制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工作,涉及卫生、农业、交通、财政、教育等多个部门,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当共同承担防制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防制体系,强化政府行为,明确领导责任,从根本上实施和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充分调动、协调各部门共同参加传染病防制工作。
加强能力建设是深入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基础。传染病防制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业务性强的社会性工作,对专业人员及机构的能力要求较高,只有加强业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卫生防病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传染病防制工作才能深入开展。
抓好传染病防制各项措施的落实是实现防制目标的关键。传染病防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需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防制工作机制,不断的完善传染病防制组织网络,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时规范、有效处置传染病疫情,努力控制传染病发病率。
足够的经费投入是开展好传染病防制工作的保障。传染病防制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体现的是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是传染病防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是传染病防制规划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
[1]王靖元,董洁,王永波,等.县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探索与体会[J].卫生经济研究,2005,(05).
[2]苏忠鑫,马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界定[J].卫生研究,2005,(03).
[3]陈文化.基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淮海医药,2005,(03).
[4]康均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与作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0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8.075
1672-2779(2012)-18-0105-02
:张文娟
201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