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癌前病变专题讲座(十六)※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2012-01-29许文学杨建宇李杨孙玉冰孙光荣耿振波谭为
许文学杨建宇*李杨孙玉冰孙光荣耿振波谭为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2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31;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广州510095;4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北京100029)
中医治疗癌前病变专题讲座(十六)※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许文学1杨建宇2*李杨2孙玉冰3孙光荣4△耿振波1谭为1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2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31;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广州510095;4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北京100029)
恶性肿瘤;癌前病变;中医药疗法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AH)属子宫内膜增生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为腺上皮细胞出现异型性。根据增生腺体是否出现背靠背群集,分为简单性不典型增生和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根据组织学病变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是指子宫内膜因持久、大量的雌激素刺激发生过度增殖的病理改变,是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一种。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正常阴道出血,如多囊卵巢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闭经一段时间后有较多的阴道出血;更年期患者表现为月经紊乱、周期长、经量多,或呈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患者可发生绝经后阴道出血,量可多可少。患者常合并不孕及贫血。凡有下列情况的妇女均应做进一步检查:①年轻妇女持续无排卵性功血;②绝经前后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③绝经后阴道出血;④绝经后妇女宫颈阴道细胞涂片中发现异常细胞。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在中医属于“崩漏”、“五色带”、“症积”等范畴。是由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湿热瘀毒,蕴结胞宫,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日久积于腹中所致。
近年有学者建议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腺癌统一归入内膜瘤变(endometrioidneoplasia),在目前普遍采用的ISGP分类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属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视为子宫内膜原位癌。因此积极防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对子宫内膜癌的一级预防及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在妇科病领域有着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可根据不同的体质与病因采用不同的治法,因势利导,以达到治疗目的。
1 中医治疗
1.1 分证论治
1.1.1 气血两虚证【临床表现】突然暴崩出血,色淡质稀,怕冷自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血益气止血。
【主方】固本止崩汤加减。
【常用药】吉林参(另煎)3g(或党参30g),黄芪30g,制首乌10g,白术30g,阿胶(烊冲)15g,鹿角胶(烊冲)10g,炒枣仁10g,煅牡蛎(先煎)30g,黑姜6g。
1.1.2 脾肾两虚证【临床表现】经血紊乱,经量多或淋漓,色淡清稀,乏力纳少,腰膝软酸。苔薄,舌淡,脉细弱而沉。
【治法】健脾益肾固冲
【主方】大补元煎加减
【常用药】党参30g,淮山药12g,白芍12g,炒白术15g,熟地黄12g,杜仲10g,山茱萸9g,仙鹤草30g,陈阿胶(烊冲)10g,牛角(角思)30g,炮姜炭9g,补骨脂12g。
1.1.3 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崩漏日久,血色鲜红,潮热口干,手足心热,头晕腰酸。舌红,脉细数
【治法】阴益肾固冲。
【主方】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12g,淮山药12g,枸杞子10g,山茱萸9g,菟丝子12g,龟版胶(烊冲)12g,仙鹤草30g,旱莲草15g,女贞子12g,生地榆30g。
【加减】眩晕者,加夏枯草9g,煅牡蛎30g(先煎);出血量多者,加陈阿胶10g(烊冲);偏肾阳虚者,加鹿角胶12g(烊冲),锁阳10g,牛角(角思)15g,去生地榆。
1.1.4 血热妄行证【临床表现】经血或崩或漏,色紫红稠,烦热口渴,下腹胀痛,尿黄。苔黄糙,舌红,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
【主方】清经散加减。
【常用药】牡丹皮12g,地骨皮10g,大生地15g,大白芍12g,肥知母10g,黄柏9g,白及12g,生牡蛎(先煎)30g,侧柏叶20g,花蕊石(先煎)30g,生蒲黄(包煎)10g。
【加减】若有血热主证,又伴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少寐等症,为气虚血热之象,宜加白术12g,黄芪15g,党参12g,生龙骨(先煎)18g。
1.1.5 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崩漏日久,色紫有块,下腹胀痛拒按,血下痛减。舌紫暗,边有瘀斑。脉弦细或涩。
【治法】理气祛瘀止血。
【主方】隔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10g,川芎9g,桃仁10g,枳壳9g,生蒲黄(包煎)15g,五灵脂15g,牛角(角思)15g,牡丹皮6g,乌药9g,小蓟炭15g。
【加减】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5g,白术12g;瘀久化热者,加粉丹皮10g,旱莲草15g;如热而伤阴者,加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
1.1.6 暴崩致脱证【临床表现】血崩日久不止,血多色淡,质清稀,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肢冷汗多,面色苍白。舌淡胖,脉细弱欲绝,血压偏低或低于正常。
【治法】益气回阳救脱。
【主方】参附龙牡汤加味
【常用药】野山人参(另煎)3g,熟附片9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黄芪60g,炮姜5g,云南白药(吞服)2g。
【加减】舌红伤阴者,加麦冬15g,五味子9g,去熟附片;阳回后加阿胶(烊化)12g。
1.2 中成药
1.2.1 十灰丸,每服6g,日服3次(适用于血热者)。1.2.2固经丸,每服9g,日服3次(适用于阴虚血热者)。1.2.3荷叶丸,每服9g,日服3次(适用于血热或阴虚火旺者)。
1.2.4 龙胆泻肝丸:每服6g,日服2次(适用于肝胆湿热者)。
1.2.5 益母丸,每服6g,日服2次(适用于血瘀者)。
1.2.6 震灵丸,每服9g,日服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1.2.7 乌金丸,每服6g,日服3次(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1.2.8 崩漏丸,每服6g,日服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1.2.9 全鹿丸,每服9g,日服2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1.2.10 人参归脾丸,每服6g,日服2次(适用于脾气虚而不摄者)。
1.2.11 补中益气丸,每服6g,日服3次(适用于气虚下陷者)。
1.2.12 金匮肾气丸,每服6g,日服3次(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1.2.13 妇血宁,每服5片,日服3次。
1.2.14 云南白药,每服0.3g,日服3次(上药各型均可使用)。
1.2.15 归脾丸、十全大补九或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5g,吞服。用于气血虚弱漏下不止战血止后调治。1.2.16震灵丹,每日2~3次,每次6g,吞服。用于止血。
1.2.17 三七粉,血多时,4小时1次,每次3g,血止停用。对血瘀者更直。
1.2.18 新癀片,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吞服。用于血热者。
1.2.19 野山人参粉,血多时,2~4小时1次,首次剂量1g,以后0.5g温水吞服。用于暴崩血脱者。如无野山人参粉,也可用吉林人参粉,血多时首次剂量1.5~2.0g,以后每次1g,血止停用;也可用吉林人参粉1g,三七粉1g,2小时1次,吞服,血量明显减少,全身情况好转后逐渐延长服药时间和减量。
1.3 单方验方
1.3.1 单方①益母草30g。水煎服(适用血瘀者),每日3次。②三七末3~5g,开水冲服,每日2~3次。③益母草流浸膏,每次10ml,每日3次。
1.3.2 验方【验方一】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30g。水煎服(适用于血热者),日服3次。
【验方二】白芍15g,香附12g,生熟蒲黄各10g。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日服3次。
【验方三】旱莲草、女贞子各15g,山萸肉、贯众、地榆、生地各12g。水煎服(适用于肾阴不足者),日服3次。
【验方四】赤石脂、补骨脂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3g,日服3次(适用于肾气虚寒者)。
【验方五】槐米、白术各20g,黄芪、旱莲草、乌贼骨各30g,甘草10g。水煎服(适用于脾虚失摄者),日服3次。
【验方六】鹿角霜15g,泡姜炭10g,三七6g。共为细末,每服3g,日服3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验方七】棕榈炭、莲房炭、血余炭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5g,日服3次。
【验方八】仙鹤草、生龙牡各50g,乌贼骨30g。水煎服(上方适用于各型患者),日服3次。
【验方九】胡桃肉500g、黑芝麻250g,红枣肉250g,黄芪200g,阿胶250g,冰糖150g。制成膏方,病后调服。
【验方十】黄芪30g,党参15g,仙鹤草30g,生蒲黄(包煎)12g。水煎服。另三七粉3g,分2次吞服。
【验方十一】熟地黄20g,山药30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菟丝子20g,鹿胶、龟胶(烊化)各15g,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9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水煎服。如阴虚火旺,去枸杞子、党参,加太子参30g、白芍20g。兼有小腹痛,经血有块者,去二胶,加失笑散。滋肾益阴,止血调经。用于症见经乱无期,阴道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如崩,或崩与漏交替出现。经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心烦多梦,面部黯斑,眼眶黯;或先天发育不良。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验方十二】滋阴固气汤(《罗元恺论医集•崩漏》)处方:菟丝子20g,山茱萸15g,党参30g,北黄芪20g,白术15g,炙甘草6g,阿胶(烊化)20g,鹿角霜10g,何首乌20g,白芍20g,续断10g。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十三】固肾摄血汤:熟地黄、枸杞子、山药各12g,蒲黄炭、山茱萸各10g,菟丝子20g,续断、党参、北黄芪各15g,海螵蛸18g。水煎服,每日1剂。
【验方十四】固本止崩汤(傅山《傅青主女科》):党参35g,炒白术20g,北黄芪30g,熟地黄20g,炮姜10g,当归12g,炙甘草9g,鹿衔草15g,马鞭草15g,何首乌20g,桑寄生20g,续断15g。水煎服,每日1~2剂。补气摄血,养血调经。用于脾虚型,症见经血非时妄行,崩中与漏下交替反复,经色淡而质稀,可有血块。面色自光白,气短神疲,甚则两目昏花,面浮肢肿,四肢不温,食欲不振。舌淡胖,苔白,脉细弱。
【验方十五】益气固冲止崩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黄芪30g,白术、醋柴胡、陈皮炭、仙鹤草、甘草各10g,党参、荆芥炭、当归、炒续断各15g,升麻4g。水煎服。
【验方十六】独参汤:红参10~15g,炖服,每日1次。用于暴崩血脱者。
【验方十七】保阴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各15g,白芍20g,山药30g,续断15g,黄芩15g,黄柏10g,甘草9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地榆30g,麦冬15g。水煎服。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用于血热型。证见经血非时妄行,时崩时漏,淋漓不止,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夹小血块。面赤唇红,口干渴,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夜睡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
【验方十八】失笑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四乌贼骨一芦茹丸(《黄帝内经》)处方加减:五灵脂10g,蒲黄10g,海螵蛸20g,茜根15g,三七末3g(冲服),鹿衔草15g,马鞭草15g,益母草30g,党参30g,香附子10g。水煎服。
【验方十九】化瘀理冲汤(张达旭《中医妇科验方选》)处方:蒲黄炭15g,大黄炭6g,花蕊石10g,三七10g,茜根10g,血余炭6g,每日l剂,水煎服。若属寒凝血瘀者,去大黄炭,加炮姜、艾炭、肉桂。若兼气滞者,加白芍、橘核。若腹内有包块,或疼痛较剧者,可加三棱、莪术。
1.4 针灸疗法
1.4.1 体穴出血量多者取神厥、隐白。艾灸20min。一般10min后血即见少。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关元、中极、血海、肾俞、脾俞、太冲、水泉、气海。每次取3~4穴针刺,根据病机之不同选用补泻手法。
1.4.2 耳穴子宫、内分泌、皮质下、脾、肾、肝、卵巢。每次取2~3穴针刺,或用埋针治疗。
2 食疗药膳
2.1 苎麻根粥【主料】生苎麻根30g,炒陈皮10g,粳米、大麦仁各50g,细盐少许。
【制法】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
【服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2.2 红米生地粥【主料】生地黄50g,红米100g,冰糖适量。
【制法】取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服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此粥不宜长期食用。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2.3 三七粉粥【主料】三七粉3g,大枣5枚,粳米100g,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三七打碎研末,粳米淘洗净,大枣去核洗净,然后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汁即成。
【服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补血止血,化瘀清热。适用于崩漏下血及其它出血症。
2.4 阿胶粥【主料】阿胶30g,糯米100g,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
【服法】每日分2次服,3~5日为1个疗程。
【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2.5 乌雄鸡粥【主料】乌雄鸡1只,糯米100g,葱白3条,花椒、食盐适量。
【制法】将鸡毛去净,除内脏,洗净切块煮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
【服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益气养血,止崩安胎。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恍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2.6 山药山萸粥【主料】山萸肉60g,山药3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法】将山英肉、山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服法】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
【功效】补肾敛精,调理冲任。适用于肾虚型崩漏。因热致病者忌服。
2.7 花生衣猪瘦肉汤【主料】花生衣100g,猪瘦肉100g,大枣20g。
【制法】花生衣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厚片,大枣洗净,去核。上三味同放锅内加清水4小碗煎至2小碗。
【服法】饮汤食肉。
【功效】健脾止血,适用于脾虚所致崩漏者。
2.8 淡菜瘦猪肉汤【主料】淡菜(干品)100g,墨鱼骨50g,茜根30g,瘦猪肉100g。
【制法】淡菜浸软洗净,茜根、墨鱼骨、猪瘦肉洗净后,连同淡菜放砂锅内,加清水5小碗煮沸后慢火熬至2小碗。食盐调味。
【服法】饮汤食肉,一日分2~3次食完。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效,适用了阴虚血热之崩漏者。
2.9 韭菜奶【主料】鲜韭菜500g,牛奶200m1,白糖15g。
【制法】韭菜洗净后再用冷开水浸洗,捣烂、榨汁,盛于碗内,牛奶加入白糖,煮沸搅匀,离火后放至适温,冲入韭菜汁内。
【服法】趁热饮下。每日1~2次。
【功效】祛瘀止血,适用于血瘀崩漏者。
3 预防与护理
不典型增生过长已属癌前病变,如在绝经年龄,可行子宫全切除术,如不愿切除子宫,则一定要密切随访,多次诊刮,随时了解内膜病变情况。
舒畅心情,稳定情绪,营养饮食。
未病先防,自我检查和定期检查。对于高危人群需加强自我检查和定期检查,及时治疗月经失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患和其他内分泌疾病。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8.058
1672-2779(2012)-18-084-04
:韩世辉
2012-03-15)
国家中医管理局孙光荣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通讯作者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