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作用

2012-01-28孙华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患儿

孙华娟 尹 娟



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作用

孙华娟1尹 娟2

(1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儿科,枣庄 277300;2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中心卫生院,枣庄 277300)

探讨整体护理技术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效果的作用。回顾性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系统护理干预。整体护理技术的应用对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整体护理技术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积极采取对症护理和病情观察可提高患儿治愈率。

整体护理;病毒性脑炎;治疗;作用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程大多2~3周,病情轻重不等,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力发育迟缓等后遗症[1]。是由多种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的原发性脑炎[2-3]。小儿病毒性脑炎一般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如发热、呕吐、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癫痫样发作等[3-4]。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且以婴幼儿为主,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程一般为10~20d,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其中年龄最大者13岁,最小者01岁,平均6.0岁;男患儿40例,女患儿22例。

1.2 临床表现 ①前驱期。患儿有发热、头痛、肌痛、呕吐、腹泻等表现。②脑炎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神经异常的表现多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惊厥等,重者则大脑、丘脑下部、底节、脑干、小脑和脊髓的症状都可能有异常表现。精神异常表现为兴奋多语、烦躁、哭笑无常、失眠、行为异常、幻觉、幻想,或表情淡漠、缄默不语、活动减少、不吃、定向力差、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失禁等。③伴随症状在脑炎发病之前或同时伴有相应病毒感染的症状。

1.3 实验室检查 ①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外观清亮或微混。细胞数正常或增加,10~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大部分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②脑电图可有弥慢性高幅慢波或局灶性慢波,病情好转后,脑电图亦渐正常,如仍持续不正常,则可能有后遗症。③血清学检查要用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于急性期和恢复期作双份血清试验,如抗体效价增高达4倍以上即可诊断。④脑脊液病毒分离对确定诊断和明确病原有帮助。此外,用全血、尿、粪便和鼻咽分泌物也可分离病毒,结合血清学检查对确诊可有决定性作用。

1.4 治疗原则 ①积极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静脉注射脱水剂。②控制惊厥:可给予止惊剂如安定、苯妥英钠等。③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④如有可能,进行颅内压持续监测。⑤抗病毒药物治疗。

1.5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护士除了应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患者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具体包括:

1.5.1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时掌握病情动态,每隔15~30min(轻者4h)一次,危重者随时测量,尤应注意瞳孔及呼吸节律变化,前囟有无饱满、紧张等。若心率减慢,血压升高,提示颅内压增高。患儿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应抬高床头15~30cm,以利于颈内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脑水肿;应用20%甘露醇5~10ml/kg及速尿1~2mg/kg,每隔6~8h交替脱水,使用脱水治疗时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给氧使脑血管收缩,从而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

1.5.2 高热的预防护理 小儿病毒性脑炎病初起即出现高热,且常呈持续高热。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或高度抑制,各种营养素代谢增加,氧耗量也大大增加。高热可加重或促使惊厥、意识障碍、脑水肿等发生,因此,采取适宜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体温是病毒性脑炎护理中首要和关键的环节。我们入院后即采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设置温度33~35℃,降温前半小时给予冬眠治疗,保持肛温在34.0~35.5℃。降温时间3~7d。

1.5.3 惊厥的预防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初即可频繁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可危及生命。因此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患儿发生惊厥时,应将头偏向一侧,置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和下颌关节脱位;适当约束抽搐肢体,但不可用力过大,防止骨折和脱臼,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伤害;使用镇静药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抢救的同时应寻找惊厥的原因,高热引起者应配合降温,颅内高压引起则应给予脱水剂,痰堵所致则应畅通呼吸道。对惊厥患儿应保持环境安静,治疗护理等操作应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刺激。患儿因意识丧失、瘫痪或颅内高压,需绝对卧床休息,如没有及时有效的护理,常致压疮、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因此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室温20~22℃,湿度55%~65%;保持床单干燥整洁;将患儿置气垫床,建立翻身卡,按摩受压部位1次/2h;注意胸部物理治疗,包括翻身、拍背、吸痰等,一般需要1次/h。拍击胸背部系通过胸部的震动,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易于进入较大的气道,有利于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

1.5.4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机体对能量的需求。轻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要少量多次,以减少呕吐。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营养和热量。要供给充足的水分,特别是服磺胺药者,要勤喂水,以利于药物排出,预防尿中产生磺胺结晶,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1.5.5 心理与健康指导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可存在瘫痪、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使患儿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能力,患儿及家属受到沉重的精神打击。因此而做好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要使患儿及家属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制定个体化综合康复措施及各阶段的康复方案,有助于患儿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2 结果

治愈56例,好转5例,1例治疗后留有癫痫后遗症。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此病发病急,可累及脑膜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损害,多见于婴幼儿,治疗上目前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因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

小儿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之所以表现出一系列中枢神经受损症状,是由于脑白质水肿、液化、坏死及充血或点状出血而造成血流瘀滞,颅脑水肿,颅压增高,使病变区的循环及供氧发生障碍,在急性期它又阻碍脑组织可逆性损害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供氧,对于保护脑细胞和促进脑损伤的恢复是关键的治疗,而高压环境下吸纯氧能迅速大幅度增加氧含量,显著提高血氧张力,加强血氧向组织间弥散,在短期内有效地纠正脑和机体的缺氧状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降低脑代谢,可减慢或中止病变恶化,为受损的脑细胞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患儿行高压氧治疗能加速智力、记忆、思维、运动等功能的恢复,减少或减轻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在积极系统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整体护理技术对患儿治愈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李青,李娟,常仁翠.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 (11):33.

[2] 陈慧.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09):40-42.

[3] 龚才桂,王小宜,邓利猛,等.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MRI鉴别[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02):17-20.

[4] 龚才桂,王小宜,刘慧.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 (7):19-22.

(本文校对:苏玲 收稿日期:2012-02-0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79

1672-2779(2012)-06-0120-02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患儿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