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2012-01-28潘海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静脉

潘海英 王 磊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潘海英 王 磊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潍坊 262500)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0.05);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标率优于对照组(<0.05)。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的深入,为整体护理的改革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溶栓;健康教育达标率;满意度

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对5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需要紧急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0例,女20例;55~75岁,平均65.20±5.23岁。其中中昏迷2例,浅昏迷1例;偏瘫、言语障碍12例;感觉障碍8例;视野缺失2例;共济失调、交叉瘫3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临床指南的诊断标准,符合尿激酶溶栓指征,并排除禁忌证[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方法 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在监护条件下,给予尿激酶溶栓,首剂100万U+生理盐水100ml,30min滴完。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2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观察组住院费用(6538.56±82.86)元,对照组住院费用(8136.52±82.16)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住院时间(7.05±0.75)d,对照组住院时间(10.56±2.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38.584±.15)分,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22.15±2.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2.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1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 临床护理路径

3.1 建立护理路径单 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治疗护理、早期康复护理、休息与饮食护理按先后顺序建立护理条目单,建立护理责任人制度,对每一项目的实施进行确认[2]。

3.2 基础护理 由于脑梗塞的病人大多伴有肌力下降、偏瘫、截瘫及语言、听力功能障碍等,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护士应给病人做好口腔、皮肤、会阴等的护理,保持口腔、皮肤、会阴的清洁,取平卧或健侧卧位,每2h协助翻身一次,并给予按摩骨突受压处,防止口腔、皮肤、尿道、呼吸道感染,预防压疮的发生。

3.3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发展快,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往往心存顾虑和恐惧。护士应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关心同情和体贴患者,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溶栓的相关知识,强调溶栓治疗的重要性和把握溶栓时间的紧迫性,详细介绍溶栓方法和效果[3];同时也说明溶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治愈和好转的典型病例,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4 治疗护理 急查CT、EKG、BS、血RT、凝血四项等。立即吸氧、多参数监护、建立静脉通道(7~8号针头)。在静脉输液中,应有专人守护,应保持静脉通路绝对通畅,控制静脉灌注量,静脉输液速度为60滴/min左右,并在30min内滴注完毕。用药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详细记录溶栓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部分患者在溶栓剂进人体内20min,甚至更早即有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继而情绪激动。此时,护士应要安抚患者,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以利更好地恢复。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须严密观察,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5 早期肢体及言语功能训练 提倡早期训练,患者溶栓治疗24h后,若生命体征平稳,无出血并发症,即可进行瘫痪肢体被动功能训练及言语训练。但要遵循循序渐进、劳逸结合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肌力Ⅲ级以下时只在床上做瘫痪关节的屈、伸、展、旋等运动,每天2h,分2~4次完成,此期要保持主要关节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并要家属学会指导;待肌力恢复达Ⅳ级以上时,则可以下床练习站立、步行,每天2~4h,分2~4次进行,注意变换体位时不可太急太快,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出现头晕或晕倒致伤的意外;若合并语言障碍者则每天要做口腔操、舌运动、发单词等练习,一般每项运动做5~10次,每天练习2~3次。

3.6 饮食指导 宜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宜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硬、粗糙和过热的食物,防止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出血。对于病情危重吞咽困难而不能进食者及时给予鼻饲,保证营养供给,适当饮水,以达到稀释血液,防止血液黏稠、皮肤干燥和便秘的目的。

4 讨论

护理路径是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建立的有步骤的护理程序。临床护理路径不但吸收了质量管理、循证医学与护理的宝贵经验,而且整合了临床护理的新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倡导临床护士主动积极同患者进行接触与沟通,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将护理中的各项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4]。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的溶栓是与时间竞争的治疗,护理路径的建立为整个溶栓过程提供了有条理的护理方式。我们通过建立溶栓护理的路径单,对整个溶栓过程的护理进行条理化、程序化,并体现责任到人的护理要求。通过临床的实施观察,我们发现实施护理路径可以明确护士责任,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疏漏,从而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整体救治效果。

[1] 邱长宜,何芳.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所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1,17:73-74.

[2] 李海兰.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23.

[3] 沈传业,刘玉清.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 2009,7(7):781-782.

[4] 兰琪.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25):75-76.

(本文校对:韩世辉 收稿日期:2012-02-1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48

1672-2779(2012)-06-0069-02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静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