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癌前病变专题讲座(十四)※
——息肉

2012-01-28许文学杨建宇杨孙玉冰孙光荣宋珊姗杨成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服法主料制法

许文学杨建宇* 李 杨孙玉冰孙光荣宋珊姗杨成林

(1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31;3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广州510095;4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北京100029)

中医治疗癌前病变专题讲座(十四)※
——息肉

许文学1杨建宇2* 李 杨2孙玉冰3孙光荣4△宋珊姗1杨成林1

(1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31;3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广州510095;4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北京100029)

恶性肿瘤;癌前病变;中医药疗法

息肉是指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肠息肉的发病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他慢性刺激、种族、饮食等因素有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的饮食使胃肠道不堪重负,毒素长时间在胃肠道内蓄积,使息肉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息肉属于祖国医学 “肠癖”、“肠覃”、“泄泻”、“便血”等病范畴。“息肉”一词,最早见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其《灵枢•水胀》曰:肠覃如何?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肠息肉常隐匿起病,常见发病信号主要有:①大便带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②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③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黏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黏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临床上根据病理可将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乳头状息肉和炎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约占80%。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专家指出息肉体积较大;不带蒂的息肉;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的四类状态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目前大多数研究支持腺瘤样肠息肉与肠癌发病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如膳食、遗传因素及癌前状态等。息肉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随着肠息肉病的发病率日渐升高,癌变的几率也在不断的增大。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肠息肉,可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1 中医治疗

1.1 分证论治

1.1.1 湿热下注证 【临床表现】大便粘浊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可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有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粘浊血便,肿物脱出肛外,直肠、结肠内可见多个息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肺经移热于大肠,热盛则伤于肠中血脉,而便血色鲜,肛门灼热,大便下迫乃肠道实热之象。热挟湿浊为患则肠壁糜烂而下浊。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血。

【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味。

【常用药】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8g,茯苓12g,地榆炭10g,大小蓟各10g,枳壳8g。

【加减】便秘加炒决明子15g。

1.1.2 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病久息肉明显增大,硬而痛,纳少,面黯消瘦,脉弦滑,舌质暗,苔白。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纳少,面黯消瘦,息肉增大,舌质暗,脉弦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病久则腑气阻滞,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而见息肉硬且痛。气血不和,脾胃失调则纳少。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生黄芪20g,全当归10g,赤芍15g,地龙六条,川芎10g,桃红各12g,牛膝10g,穿山甲8g。

【加减】腹胀、肛门下坠加枳实10g,木香8g。1.1.3 先天亏损 正虚瘀结证 【临床表现】自幼出现便血,时有肿物脱出肛外,腹泻史较长,腹部隐痛,便血时多时少,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自幼便血,肿物脱出肛外,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先天亏损则正气不足,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不行,瘀结于肠络而生肿物,气血亏虚则见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散瘀。

【主方】良附丸加味。

【常用药】高良姜15g,制香附15g,制黄芪20g,炒枳实8g。

【加减】便时带血加赤石脂15g,血余炭6g。

1.1.4 寒凝结滞 阴盛阳虚证 【临床表现】腹胀痛喜暖,四肢冷而无力,腰膝酸痛,大便清冷,伴面部或下肢浮肿,小便少或清长,舌淡暗苔白,脉沉无力。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腹胀痛喜暖,肢冷无力,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肾阳虚,运化无权,则见腹胀喜暖,肢冷无力,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乃阳虚寒盛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利湿。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山药10g,泽泻8g,茯苓12g,桂枝8g,制附片6g,山茱萸10g,木香10g。

【加减】腹痛者加白芍15g,甘草8g。

1.2 单方验方

1.2.1 单方 三七粉口服10g,2~3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便血患者。

1.2.2 验方 【验方一】薏苡仁60g,蒲公英20g,茯苓20g,败酱草20g,莪术15g;加减:伴有腹泻症状的,加党参15g,白术15g。伴有便血症状的,上方加地榆炭20g,仙鹤草15g。早晚各口服100ml,每日l剂,1个月为l个疗程。

【验方二】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水煎服,每日l剂。用于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患者。患者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

【验方三】丹参30g,生地榆、凌霄花、半枝莲各15g,桃仁、赤芍、炮山甲、皂角刺、三棱、牡丹皮、槐米、山慈菇、牛膝各12g。水煎服,每日l剂。

【验方四】乌梅、党参各15g,黄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蛎24g,甘草6g。水煎服,每日l剂。

【验方五】乌梅炭、炙僵蚕各60g,共焙干研细末调入250ml蜂蜜中,每日2次,每服15ml。

【验方六】健脾益康汤:生黄芪15g,白花蛇舌草15g,儿茶3g,地肤子10g,五味子3g,白鲜皮15g,炒乌梅8g,三七粉3g,三棱6g,莪术10g,甘草6g。

济生乌梅丸与四君子汤加味(乌梅15g,僵蚕15g,穿山甲15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l剂。

【验方七】息肉平汤:柴胡6~18g,猫人参30~120g,炙黄芪15~60g,炙甘草6~18g。水煎服,每日l剂。

1.3 药物灌肠 【验方一】白七散:白七散由白及、三七、苦参、大黄组成。其制法是分别将各药洗净,烘干、研末过筛,每味药各分装入瓶高温灭菌后备用。配伍方法:内痔和直肠息肉出血:取白及5份,三七3份,苦参、大黄各1份,加适量藕粉与上药粉混匀,再用温开水调成稀糊状,冷后灌肠。白七散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通便散瘀,止血止痛,活血生肌的作用。此方法药源广,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又经济,患者乐意接受,是治疗肛肠病的理想药物。

【验方二】六莲汤组成:阔叶十大功劳(木黄连)10g,半边莲15g,榄核莲9g,金莲花12g,半枝莲10g,马齿苋18g,木香8g,炒砂仁8g,甜石莲子35g,罂粟壳9g。每天1剂,2次煎成500m,每次服140ml,每日3次。余下80ml每日分2次保留灌肠。

【验方三】乌梅、五倍子、五味子、牡蛎、夏枯草、浮海石、紫草各15g,水煎浓汁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验方四】复方青白散:青黛、白芷、白芍、白术、白头翁、黄柏、薏苡仁各10g煎汤或研细末用。水煎浓汁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1.4 针灸疗法

1.4.1 湿热积滞、痰瘀交阻 症见腹痛,大便泄泻不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或便秘,大便干结难下,或便秘与泄泻交替出现,大便夹黏液及鲜血,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化痰逐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②处方:天枢、合谷、上巨虚、足三里、丰隆。随症选穴:腹痛较剧,痛引两胁加期门、太冲;便秘兼口干、口臭加曲池、支沟;以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为主加中膂俞。常规消毒进针后,施以泻法行针2min,然后接通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为100Hz,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隔5天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2 脾肾不足 痰瘀交阻 症见腹部隐痛不适,大便溏泻夹杂黏液,或夹杂血便,颜色较淡,身体瘦弱,乏力,纳差,腰背酸痛,舌淡胖,苔白或厚腻,脉细。

治法:补益脾、肾、行气化痰逐瘀。取俞募穴及任脉经穴为主,多用补法。②处方:脾俞、肾俞、章门、关元。随症选穴:大便溏泻夹杂黏液加足三里、三阴交;腹中冷痛、形寒肢冷加关元俞、命门;久泻不止加合谷、天枢;便血较多,加隐白、血海。常规消毒进针后,施以补法行针2分钟,然后接通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为100Hz,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隔5天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 食疗药膳

2.1 菱粥 【主料】带壳菱角20个,蜂蜜1匙,糯米适量。

【制法】将菱角洗净捣碎,放瓦罐内加水先煮成半糊状。再放入适量糯米煮粥,粥熟时加蜂蜜调味服食。3料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1~2h,调味供用。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具有补气益胃润肠作用。

2.2 藕汁郁李仁蛋 【主料】郁李仁8g,鸡蛋1只,藕汁适量。

【制法】将郁李仁与藕汁调匀,装入鸡蛋内,湿纸封口,蒸熟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每日2次,每次1只

【功效】具有活血止血,凉血,大便有出血者可选用。

2.3 瞿麦根汤 【主料】鲜瞿麦根60g或干根30g。

【制法】先用米泔水洗净,加水适量煎成汤。

【服法】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

2.4 茯苓蛋壳散 【主料】茯苓30g,鸡蛋壳9g。

【制法】将茯苓和鸡蛋壳熔干研成末即成。

【服法】每日2次,每次1 剂,用开水送下

【功效】蔬肝理气,腹痛、腹胀明显者可选用,

2.5 桑椹猪肉汤 【主料】桑椹50g,大枣10枚,猪瘦肉适量。

【制法】桑椹加大枣,猪肉和盐适量一起熬汤至熟。

【服法】可当汤佐餐,随意食用。当日吃完。

【功效】具有补中益气,下腹坠胀者可用此方。

2.6 荷蒂汤 【主料】鲜荷蒂5个,如无鲜荷蒂可用干者替代,冰糖少许。

【制法】先将荷蒂洗净,剪碎、加适量水,煎者1h后取汤,加冰糖后即成。

【服法】代茶饮,每日3次。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止血,大便出血不止者可用此膳。

2.7 鱼腥草莲子汤 【主料】鱼腥草10g,莲子肉30g。

【制法】以上药用水煎汤即成。

【服法】代茶饮,每日2次,早晚服用。

【功效】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里急后重者宜用。

2.8 木瓜炖大肠 【主料】木瓜10g,肥猪大肠30cm。

【制法】将木瓜装入洗净的大肠内,两头扎紧,炖至熟烂,即成。

【服法】当汤佐餐,随意食用。当日吃完。

【功效】清热和胃、行气止痛。

2.9 水蛭海藻散 【主料】水蛭15g,海藻30g。

【制法】将水蛭和海藻干研细末,分成10包即成。

【服法】每日2包,用黄酒冲服。

【功效】逐淤破血、清热解毒。

2.10 菱薏藤汤 【主料】菱角10个,薏苡米12g,鲜紫苏12g。

【制法】将紫苏撕成片,再与菱角、薏苡仁用 水煎汤即成。

【服法】代茶饮,每日3g。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渗湿。

2.11 肉桂芝麻煲猪大肠 【主料】肉桂50g,黑芝麻60g,猪大肠约30mm。

【制法】猪大肠洗净后将肉桂和 芝麻装入大肠内,两头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去肉桂和黑芝麻,调味后即成。

【服法】当汤佐餐,随意食用。当日吃完。

【功效】外提中气,下腹坠胀,大便频者可选用。2.12 大黄槐花蜜饮 【主料】生大黄4g,槐花30g,蜂蜜15g,绿茶2g。

【制法】先将生大黄拣杂,洗净,晾干或晒干,切成片,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煎煮5min,去渣,留汁,待用。锅中加槐花、茶叶,加清水适量,煮沸,倒入生大黄煎汁,离火,稍凉,趁温热时,调拌入蜂蜜即成。

【服法】口服,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2.13 马齿苋槐花粥 【主料】鲜马齿苋100g,槐花30g,粳米100g,红糖20g。

【制法】先将鲜马齿苋拣杂,洗净,入沸水锅中焯软,捞出,码齐,切成碎末,备用。将槐花拣杂,洗净,晾干或晒干,研成极细末,待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成稀粥,粥将成时,兑入槐花细末,并加入马齿苋碎末及红糖,再用小火煨煮至沸,即成。

【服法】当汤佐餐,早晚2次分服。

【功效】槐花性凉味苦,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止血的作用。

3 预防与护理

3.1 合理饮食,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忌食辛热、膏粱厚味之品,积极治疗肠道的慢性炎症,饮食、服药避免对肠道黏膜的过度刺激,戒烟戒酒。

3.2 适量运动,合理控制体重。

3.3 未病先防,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家族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肠息肉的人群,要定期到医院做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某些胃肠道息肉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家族性胃肠道息肉病、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等。很多患者久治不愈或久拖不治,致使肠息肉迁延难愈,癌变可能大大增加。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71

1672-2779(2012)-16-0101-03

��韩世辉

2012-03-15)

国家中医管理局孙光荣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通讯作者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服法主料制法
手提式切石机消音锯片的制法
《严氏济生方》中煮散剂的应用探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论慎子的“制法”思想
软炸和酥炸的小窍门
卫嘴子说津菜:煎烹大虾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识梳理
浅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花样乳蛋蛋饼
心血管疾病茶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