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医传统养生学在当代的战略价值

2012-01-28熊常初邱明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养生学保健医学

熊常初邱明义*

试论中医传统养生学在当代的战略价值

熊常初1邱明义2*

(1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养生康复教研室,武汉430061;2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别从中医传统养生学的概念、医学观念的演变、21世纪保证健康的新资源和在疾病预防领域的应用价值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中医传统养生学在当代的战略价值。

中医养生学;传统;现代;价值;学术探讨

大量临床医学实践表明,随着医学与药物学的进步,在降低病死率的同时,医源性、药源性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如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等;且医疗成本日益增加,造成了社会的极大负担和分配不公,这种世界性医疗危机的不断出现,迫使人们对医疗的目的开始反思[1]。传统的仅以患者为对象的医疗形式已落后于时代和人们的要求。

健康长寿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如何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成了医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努力寻求好的保健方法,如利用自然界里的一些自然因素防病健身等,故天然医学、身心医学、社会医学相继而起,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方面中医养生学正好弥补了现代生物医学的不足,具有明显的优势。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的定义为“不仅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行为的良好适应”。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 中医养生学的相关概念

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生命规律,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综合性强身益寿活动。简单的说,一切促进健康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养生[2]。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和养生原则及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3]。根据其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中医养生学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它也是生命学的组成部分和最精彩而适用的部分,是用来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实践,提高生活质量的实用科学。

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而文明于世。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并经历了千百万年的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了现在一门独立的学科。由此可见,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从性质上讲, 它既是一个生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产物。从思想内容上讲,它涉及到现代科学中许多学科领域,如医学、心理学、哲学、营养学、文学、史学、天文气象学、地理学、艺术、音乐、宗教等。

中医养生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和延年益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人体素质的综合提高。

2 医学观念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文明,另一方面也给现在和将来的人类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近代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使自然和人类越来越不和谐,给人们生理和心理带来了超负荷的压力。现代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如生活节奏快,运动减少,压力增大,高热量饮食摄入,脂肪过剩,饮酒吸烟等,产生了“现代文明病”,或叫“富裕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脂肪肝、肥胖症、糖尿病、骨质疏松、慢性肺病、癌症等多种慢性病。调查发现,都市化程度越高,这些病的发病率也就越高。与此同时,亚健康的人群也日益庞大,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受到了很大影响[4]。

当代的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演变为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医学模式,它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与环境和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内经》所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全球的疾病谱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由于广泛使用抗菌素,大量因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受到了控制,随之而来的因遗传、体质、代谢、免疫、社会、心理等因素而导致的心身疾病则急剧增多,构成了疾病谱的主体,也为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的国际计划也确定了新的优先战略:①预防疾病,促进和维持健康;②解除由病灾引起的疼痛和疾苦;③照料没有治愈的病人,照料那些不能治愈的人等。

21世纪社会的激烈竞争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干事中岛宏先生曾指出,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死因大致相同—— 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此时,人们已领悟到长期以来对世界主体奥秘人类自身探索的不够,于是生命科学在本世纪勃然兴起,生命的自我管理在更大范围内兴起。

3 21世纪保证健康的新资源

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明白告诉我们:“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每个人自己能否健康长寿或帮助他人健康,不仅在于掌握养生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健康的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自己保护,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口号。要实现这一目标,新的健康资源是什么呢? 依靠医院保证人们健康已经远远不够了,健康的力量就在每一个人手中,就是要学会“生命的自我管理”。制定出一套合乎自己的精神、营养、运动、休息、锻炼等保健方法。“生命的自我管理”,也就是综合性的健康保健。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就能实现的,而应建立起科学的生活方式,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

4 中医养生学在疾病预防领域的应用价值

4.1 降低医疗费用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开展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广泛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使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了10年,而用于这方面的费用仅为同一时间医疗费用的1/10[5]。

中医传统养生学立足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有着丰富的简便廉验的方法,如针灸、推拿、药膳食疗、健身气功等,特别适合我国人口众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可以有效地控制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降低基本医疗成本,缓解我国目前看病贵的医疗难题。

4.2 扩大服务范围 中医传统养生学的各种保健方法的大力推行,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医疗机构相对紧缺、看病难问题,意义重大如雪中送炭。一方面有效扩大了目前医疗卫生的服务范围,因为过去单纯靠医院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患者健康的需要,这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发挥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作用。因为中医传统养生学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内容和手段,蕴藏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宝贵经验,这为广大患者实现康复提供了方法上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和低收入人群来说,可以通过这种低成本的保健方法的应用,来实现他们的健康需求。

4.3 丰富服务手段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为拓展服务领域、提升防治能力和学术水平服务”,同时将“加强养生保健与疾病预防方法”和“个体化诊疗方案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列为优先发展领域[5]。这对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和规范中医传统养生学的方法手段,为预防保健的需求和实践锦上添花——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及重要的政策保障。

中医学整体的、系统的认知方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体系,整体与机能调节的诊疗原则等,独特而简便有效的手段和技术,使中医养生保健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传统养生学在精神调养、起居调摄、食疗药膳保健和传统健身气功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故被现代人称为“绿色疗法”。中医养生学作为现代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好评[6]。

4.4 指导全民健身 中医养生保健的科学就是生命的科学。生命的科学是永无止境的科学,健康的事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事业。21世纪各种学科交叉的主要汇聚点之一是生命科学,这是本世纪的主导科学。保证人类健康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职责,而且是每一个人的任务。每一个人如何履行关爱生命、保护生命的神圣责任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学会科学的健康投资。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健康意识就是最重要的生命意识,现在是竞争的时代,长寿的时代,健康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有了健康的意识,才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要学习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预防现代文明病要从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入手,寻求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法,并把养生实践活动生活化。从社会的角度看,要建立起社会的预防保健体系,积极倡导全民健身活动。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对引起发病的各种危险性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采取多种方法的养生保健、治疗康复的措施,就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中医养生保健事业在我国属于垄断性行业,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也独领风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中医传统养生学作为中医领域中服务性、市场性最强的技术体系,成为目前最抢手的项目。如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和老年大学相继开设了中医养生学的选修课,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街面上陆续涌现了许多养生保健中心,可以为顾客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咨询和全方位的健身计划,需求者络绎不绝。

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养生实践要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现代人养生保健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①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科学的健康观念;②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活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或促进康复;③增强社会适应力,提高在社会实践中的竞争力;④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⑤乐观进取,当好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它起源于商周时期,正式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着重研究和指导人们的保健问题,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生存质量追求的提高,对以自然疗法为主的养生学越来越感兴趣,中医传统养生学必将在今后人类防病保健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 刘兆杰.中国体育养生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10.

[2] 王玉川.中医养生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9.

[3] 孟景春.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3.

[4] 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9.

[5] 王思成.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疾病防控的启示和应用价值[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9(4):194-197.

[6] 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11-14.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01

1672-2779(2012)-16-0001-03

��杨燕平

2012-06-18)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养生学保健医学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传统体育养生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论深入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必要性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