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性结核病临床治疗进展
2012-01-28范连贵
范连贵
耐药性结核病临床治疗进展
范连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耐药性结核病的出现,让世界范围内一度得到控制的结核病治疗与控制形势再度严峻,临床上该病的治疗与研究也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世界上有20%~25%的耐药性结核病例出现在我国,该病诊疗难度大,病程长,患者经济负担较大。本文对于耐药性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耐药性结核病;临床治疗策略;进展研究
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播性非常强的慢性病,长期以来都是国际上关注度很高的公共卫生疾病。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多种抗结核病药物逐步用于临床使得结核病发病与治疗情况得到控制,可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临床大量的不合理用药以及病症治疗不够彻底,导致了耐药性结核病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尤其是 MDR-TB发病率的增加,再加上AIDS人群数量的上升,直接提高了结核病与 HIV∕AIDS病毒的结合率,导致耐药性结核病疫情卷土重来。为了防止结核病治疗期间因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失效,因此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进行与其它手段的联合治疗,周期至少半年,事实证明在临床上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1 药物治疗
1.1口服类药物用于临床上的口服抗结核病药物主要以 INH、RFP、PZA、EMB四种。其中,第一种是异烟肼(INH),具有对各种类型结核分枝杆菌的高度选择性抗菌药,是当前应用于临床杀菌效果最好的针对性合成性抗菌药,是专门用于结核抗菌治疗的药物;第二种是利福平(RFP),主要针对细胞生存环境中处于极速增殖与间断繁殖时期的结核分枝杆菌,这种药物最低应用浓度为0.02~0.05mg∕L;第三种是吡嗪酰胺(PZA),它对于INH耐药菌株有抑制效果,在临床上与抗结核病药物联合使用;第四种乙胺丁醇(EMB),可有效抑制细菌大量滋长,能明显抑制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耐药性产生缓慢的特征,且不会跟其它各类抗结核药一起形成交叉耐药性,可用于临床抗结核药物的联合使用。以上四种一线抗菌抑菌药均有着生物膜渗透性强、耐药性产生期长、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特点;而二线口服药物主要以乙硫、丙硫异烟胺和特立齐酮等,在有效抗结核的同时具有强力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之效。
1.2针剂类药物针剂类药物均为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阿米卡星、紫霉素等,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的合成进行干扰而实现对该病菌的抑制。其中链霉素为首选,但针剂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均比较明显,对于处在特殊生理状态的患者应慎用。
1.3最新药物研发进展由于近年来耐药性结核病发病率的上升,药学界也在不断加大对该病的治疗与预防类药物的研发投入,其中有利福平类的衍生药物,也有对脂肪酸和分枝菌酸合成有抑制作用的硫内脂霉素、硫乳霉素等,近期有以下几种新型药物投入了临床治疗试验期。第一种是以R207910为代表的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这种药物是有关研究者在偶然间发现的,相关试验数据表明其抗结核疗效与已有的同类药物相比,见效速度更快,毒副作用小,更安全可靠;其起效原理是阻断ATP的合成过程最终起到对分枝杆菌生成的抑制与抵抗,这是一种新的抗结核机理,是极具价值的成果,是未来临床上最具开发潜力的候选药品。第二种以PA-824为代表的硝基咪唑稠环类化合物,将之用于耐药性结核病的治疗,活性甚至比异烟肼还要好,厌氧环境中的抗菌性与异烟肼相当,Stover CK等人的研究发现:经结核杆菌 F420的活化之后,这种化合物对于细菌细胞本身的细胞壁脂质层以及其内的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与已有同类药物相比,它对休眠状态下的杆菌也能起效,而且起效强度与甲硝唑相差无几。第三种是抑制脂肪酸、分枝菌酸合成类化合物——硫内酯霉素,该研究领域目前还属于相对较新的范围,该类物质可以对结核杆菌细胞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FabB、FabF、FabH三种酶起到明显抑制作用,整体来说能起到较高效的结核杆菌抵抗效用,且分子量也较低,试验中所用的鼠巨噬细胞样本显示,该药物可以有效杀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但呈现剂量上的依赖性。
2 外科治疗
在临床上,除了使用药物手段对耐药性结核病进行治疗以外,外科手术也是临床治疗和控制该病的一种策略。对于肺部出现像厚壁局限性空洞、心肺功能暂未受损的不可逆性病变情况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的方式对肺部病灶进行切除,当然,在手术结术后,患者还需要接受为期1~1.5年的化疗。
3 免疫治疗
耐药性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手段,除了药物以及外科手术,对于机体免疫功能情况比较差的患者,须附加施用胸腺肽、IL-2等增强免疫类药物,免疫治疗的增加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有效的辅助作用。综上所述,与结核病的斗争已历经许多年,并且这项战斗还将继续,尤其是耐药性结核病在全球的新一轮快速流行更是给全人类带来非常严重的灾难,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的研究与创新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1]王燕,景辉,王俊玲,等.临床结核病耐药性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J].山东医药,2011,51(49):38-40.
[2]毕占友,任合彦,高峰,等.廊坊市结核病耐药现状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77-78.
[3]郑瑞娟,胡忠义.加强结核病耐药性检测新技术研究迫在眉睫[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