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2012-01-28杨德荣
杨德荣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杨德荣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收入的8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不同证型给予对症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FD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治愈34例,显效28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29%。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并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1]。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及灼热感、餐后饱胀或早饱,可伴有上腹胀、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及情绪不定、精神紧张等症状[2]。F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医将FD归于“痞满”、“胃脘痛”、“胃缓”等范畴中。现将我科中医辨证治疗FD的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5例患者均为2010年3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患者,男32例,女53例;年龄23~68岁;病程9月~15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有精神、心理问题。中医辨证分型中脾胃虚弱型23例,肝胃不和型35例,胃热阴伤型27例。
1.2临床诊断[2]过去一年内上腹疼痛或不适如上腹胀、嗳气、早饱、恶心等持续一个月以上或间断发作累计达三个月;上腹痛和不适与排便无关,排便后未缓解,亦未见粪便次数和性状改变;内镜、生化、影像等检查排除可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1.3治疗方法[3]所有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具体方法如下。脾胃虚弱型:患者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按,进热食则缓,纳差,恶心,面色少华,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迟缓或沉细。治法以理气降逆、健脾益气为主,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甘草 5g,生姜 8g,紫苏梗、白术、陈皮及砂仁各10g,茯苓、半夏及旋覆花各10g,党参15g,焦三仙各 30g。胃热阴伤型:患者表现为胃脘灼热,胃隐痛,口咽干燥,进食少,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时应清热养阴益胃,用化肝煎合益胃汤加减:甘草、黄芩、青皮、乌梅、佛手及陈皮各10g,山栀子、鸡内金、芍药及牡丹皮各 12g,沙参、石斛及麦冬各15g,葛根30g。肝胃不和型:患者表现为胃脘胀痛,脘痛及胁,进食加重,呃逆,嗳气后有所缓解,大便不畅,情志不顺可使症状加重,舌淡、苔薄白,脉弦。治则为疏肝解郁,理气降逆,用和胃煎合四逆散加减:甘草6g,厚朴、苍术、陈皮、木香、制半夏、沉香及白芍各 10g,柴胡及郁金各12g,莱菔子及神曲各15g。肝胃郁热者可加山栀子、牡丹皮、黄芩。以上均每天1剂,水煎后分早、晚两次服下,连服1月;治疗期间嘱托患者情志要舒畅,调节饮食,忌食辛辣、厚腻食品,不服用与胃病相关的其他药物。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上腹痛、灼热感、餐后饱胀或早饱,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及呕吐等)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显效: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尚有轻度不适感;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有所减轻;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3]。
2 结果
经过积极中医辨证治疗,本组85例FD患者中治愈34例,显效28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29%。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中属于“胃痛”、“痞满”、“胃缓”等范畴,病在胃脘,却与肝脾的关系密切,病机的关键是脾胃功能障碍,从而使中焦气机受到阻滞,升降失常[4]。脾与胃同居于中焦,是气机运化的关键所在,脾、胃虚弱或食积、外邪、疲倦、情志改变等均会影响到脾、胃运化受纳;肝与胃的关系是木土乘克,情志不畅、七情郁结可使肝失条达、横犯脾胃,导致肝胃不和;气机不畅,郁久而化热,导致肝胃郁热,随着时间推移,郁热灼伤胃阴津,从而使胃阴不足。临床分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及胃热阴伤三大证型[5]。治疗方面首先应该分清证型,然后辨证施治,尤其是脾胃虚弱型,脾胃是生化之源,仓廪之官,转五味、散精气,如果脾胃虚弱、中阳不运,则导致脾胃受纳、化生、吸收及转输等功能减退,使体内正气不足、虚不胜邪,容易出现正虚邪实、病情顽固的情形,临床上应该加强注意。FD患者往往有精神症状如常表现出睡眠不佳、焦虑与脾气暴躁等,治疗时也应加强精神心理等方面的治疗,使患者情志舒畅、心境平和,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达95.29%,说明中医辨证治疗FD的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总结中医治疗FD的临床经验,提高自身的治疗水平;同时,加强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以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 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4-425.
[2]范汉淮.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总结[J].四川中医,2006,24(3):52-53.
[3]金晓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8):71.
[4]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5.
[5]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信阳 4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