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儿童保健机制 适应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
2012-01-28朱春生
朱春生 王 昊
完善儿童保健机制 适应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
朱春生 王 昊
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儿童保健
生活方式是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活方式的差异决定着个体的不同面貌,显示着家庭的不同风格,因而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现行的儿童保健门诊每天都会接触到早产儿、留守儿童、单亲儿童、隔代代养儿童等各种类型的儿童,就儿童的成长阶段不同,其劳动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交往方式也不同,使用同一个模式保健是无法应对这些复杂的局面;笔者分别以单亲儿童、隔代代养儿童为代表,提出了尊重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的差异、归还单亲子女希望拥有的权利、指导单亲父母生活原则、开发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的保健方案等建议,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1 “家庭生活方式”概念与研究成果
“家庭生活方式”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影响下家庭生活方面的行为方式[1],如劳动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交往方式等。生活方式是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活方式的差异决定着个体的不同面貌,显示着家庭的不同风格,因而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2]。家庭成员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往往打上了家庭生活方式的烙印。所以说家庭生活方式是制约家庭教育,影响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3]。
2 现行的儿童保健模式不适应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
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儿童创造精神的培养存在不同的影响,只要是有利有益的生活方式都应得到尊重和肯定;例如单亲家庭就是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的一大类。单亲家庭根据其发生的源起不同,而分为以下四类: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比较好强、成熟早、非常实际、自我保护意识强,以至于难免显得自私、不信任感情或者过度恐惧失去感情,大多都是单亲家庭所能遇到的,如怎样给孩子讲离婚的事情,笔者认为孩子知道真相越早就越容易接受父母离婚这个事实;如何应对男孩女生化、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贫穷等都是现行的儿童保健模式要加以重新面对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食宿、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普遍条件较差,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认知、情感、行为、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问题[4]。
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要孩子动手,哪怕是劳动强度很低的家务活。相比之下,核心家庭中的父辈没有祖辈溺爱严重。在学习方面,如果孩子不肯学,祖辈家长近八成认为孩子还小,不肯学习就算了,以下次再要求等搪塞,父辈家长对此的态度截然不同[5]。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 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一项对670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要家长陪伴,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3 现行的儿童保健模式如何应对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
3.1尊重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的差异首先,要变革一种传统病态的价值观念,即认为单亲家庭是不成功家庭,是问题家庭。这种观念将导致社会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和单亲家庭的自我负面意象;必须在全社会逐步确立这样一种先进文化取向,即单亲家庭也是一种家庭形态,是一种家庭生活的选择方式。许多电视剧、电影、报刊等媒体所传达给人们对单亲家庭的感受,多是凄苦居多,快乐居少,造成许多单亲家庭被凄苦的单亲悲剧洗了脑,条件反射地认为单亲就是不快乐、不幸福的家庭生活方式。大多数单亲妈妈潜意识里也认为自己是不幸的,除了对不起自己还附加给了孩子,以及父母。应倡导家庭生活方式的多样并存,使家长杜绝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儿童、同一个模式去塑造儿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非凡的创造能力的新人。
3.2保健与归还单亲子女希望拥有的权利我有权利爱我的双方父母;我有权利得到双方父母的爱;我有权利对自己的父母好;我有权利对自己的父母发脾气;我有权利平等对待自己的父母;我有权利做个好孩子;我有权利不参与父母离婚的谈论;我有权利参加各种活动(而且在父母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我有权利不扮演通风报信的角色;我有权利花自己的钱;我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选择;我有权利把自己的东西带到我另一亲生父母家里;我有权利回避父母的争吵。
3.3指导单亲父母生活原则改变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规划并合理利用时间;降低料理家务的标准;分担责任;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说“不”;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说“是”;和孩子共同分享不同的感受;寻求其它的替代支持体系;学会善待自己和孩子;给孩子归属感和生存的盼望;不要试图做一个“超级父母”;当有需要的时候要学会寻求帮助。
3.4开发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的保健方案如对于隔代代养儿童的保健可以让爸爸妈妈、祖父母填写《孙辈教育》调查问卷弄清异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扬长避短,查遗补漏,形成合力。对隔代代养的关键人物进行保健,有针对性的实施混养型、混住-寄养型、寄养型等隔代抚养优化方案。
[1]唐彦生,隋玉梁.家教大全[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1:558.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6.
[3]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75.
[4]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3(9).
[5]李金锦.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隔代家庭“初探[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10(6).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十堰 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