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管理的全民修身行动
——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2012-01-28匡和平彭晓新
匡和平,彭晓新
(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328402;2.中山市文明办,广东 中山 5284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山市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富裕小康水平,但在推动和谐社会、幸福和美家园建设的过程中,遭遇到一系列仅通过经济、政治、法律等外在手段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2011年9月,中山市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纪念和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之机,正式启动“全民修身行动”。这是中山推动“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为培育适应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新要求的现代公民,探索和构建既充满活力又稳定和谐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新模式的一大壮举。
一、中山社会管理的新主张
价值取向在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中起着主导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把伟人故里建设成为幸福和美家园,是中山发展的美好愿望,是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根据中山“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战略部署,为夯实科学发展的人本基础,进一步明确共同价值取向,推动加快“五大文明”进程,建设幸福和美中山,中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全民修身行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山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富裕小康水平。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水平更要得到相应提高。但是,在推动和谐社会、幸福和美家园建设的过程中,面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扩张、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和科技主义价值观的蔓延,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理想与信念的缺失与偏差问题不同程度显现,社会生活功利化、多样化趋势日渐浓厚,中山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呈现出片面性、碎片化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之间关系紧张,并严重影响和美中山的建设进程。人的文明修身状况已现实地成为考量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最终目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文明修身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多年的实践证明,许多不能单靠经济增长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来化解;许多不能依赖外界“舶来”的内生性动力,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中固有的精气神来凝聚。
基于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现实考量和时代要求,特别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对提高公民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山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十二五”的主题为主线,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新一轮科学发展。开局之时,便因势利导地提出全民修身这一新主张。中山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搭建全民修身这个平台和载体,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增强党的理想信念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感染、影响与引领作用,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推动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要通过以思想观念上积极健康的“最大公约数”寻求全社会最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取向,以此夯实共同精神家园的思想文化基础;通过信仰重建和道德建设,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唤起全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构筑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支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只有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才能更好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髓,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促进公民个体的完善、培育现代公民入手,探索破解当今社会管理各种机制性难题的新路子。实践证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水平,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提升中山市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推进全民修身行动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培育现代公民为突破口,加快社会主义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五大文明”进程,努力为全省、全国提供一个成功范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中山以文明修身为抓手,通过建构和谐的心灵秩序、持久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秩序,建设和美中山。这是对社会管理本质解读的新跨越,即以着眼于人的发展和人的幸福感的高度来审视社会管理问题。通过全民修身,在提升人的素质和幸福感的同时,无形中使社会管理问题迎刃而解,堪称社会管理中的神奇妙笔,颇具里程碑式的时代意义。也正因为如此,中山才将全民修身行动摆在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将培育现代公民上升为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作为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社会文化工程,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发动和组织全体市民开展修身行动,且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切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在全国属于首创,意义非比寻常。中山市也因此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正式纳入省全民修身行动的试点。
二、中山社会管理的新内涵
修身是人的一种普遍需要。“身”就是个人的生命,包括肉体和精神。人之所以要修身,是因为每个人的“身”都有缺陷,或者说不够完善,而通过修身可以使之更健康、更完善。修身的内容涉及真、善、美,包括智力、躯体等方面,关系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等方面的协调与否。修身是通过个体空间、精神世界的完善来促进公共空间、外在世界完善的思想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现代文明修身是指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来构建人的精神家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以及人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显示,中山市的文明修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而谈,而是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的现代文明修身。其重点推进的是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城市精神光大行动、优良品德倡导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市民素能提升行动、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动、阳光少年自强行动、领导干部尚德行动、和美环境营造行动十项配套行动,其目的是为培育现代公民,凝聚道德共识,提升城市形象,为全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人文保障。
为确保文明修身行动的目标顺利实现,中山还提出了多达三十项的全民修身行动主要措施,具体有:提高公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公民增强法律意识;培育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大力弘扬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扩大“慈善万人行”的带动效应;普及全民志愿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全民践行“四德”活动;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大力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狠抓公共场所的文明秩序;加大群众性文明创建力度;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发挥各种文化载体的潜移默化作用;大力推进全民终身教育工作;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创造力;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受力;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保养力;培育适应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民;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着力破解两个“二元结构”;着力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强化“三结合”德育网络;促进青少年思想和心理健康成长;加强领导干部官德建设;完善任人唯贤的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加强公益广告的规划和建设;切实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十大行动与三十条具体措施浑然一体,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还结合自身实际对每一条分解出实实在在的实施细则,创造性地加以贯彻和落实,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全民修身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中山的修身规划是,集中利用“十二五”时期,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其中:2011年是“全民修身行动启动年”,主要目标是加强调查研究,完成理论和实践准备,制定下发全市性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全市各部门、各镇区、各村居、各学校、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全面启动此项工作;2012年是“全民修身行动普及年”,主要目标是加强社会宣传,使全体市民明确修身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行动,培育和推广各类典型,各项配套细则有效部署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2013年是“全民修身行动巩固年”,主要目标是继续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形成畅顺有序的工作机制,市民修身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体市民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2014年是“全民修身行动深化年”,主要目标是基本完成五年目标,培育现代公民成效显著,市民广泛受益,各种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涌现,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5年是“全民修身行动规范年”,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全民修身行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根本性提升,培育现代公民的各项措施常态化,形成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新模式。[1]
三、中山社会管理的新机制
修身,在传统意义上一般被认为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通过存心养性,提高道德觉悟,通过省察克治,以提高道德素质,通过实践躬行,提高道德水平的一系列过程。中山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全民修身行动是在党委、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由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文明建设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致力于搭建全民修身行动服务平台,建立健全育人机制,优化人文生态环境,激励广东市民修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民修身行动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主客观条件。其运行机制的具体要素如下:
第一,专门成立市全民修身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开展专项工作。市文明委领导分别挂点指导镇区、单位、社区、企业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各部门、各镇区深入领会市委、市政府指导意见的精神,对全民修身行动实施“一把手”工程,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实施方案,针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企业员工、服务业员工、机关工作人员、领导干部、未成年人等各种人群的不同特点,分解任务,层层细化,落实工作责任制,狠抓落实。[2]
第二,确立明确的全民修身指导思想。在《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中,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文明修身的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培育现代公民为总目标,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总要求,以激励市民修身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突破口,以搭建服务平台、健全育人机制、优化人文生态为主要抓手,引导市民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打造富有中山特色的修身文化,探索具有全国借鉴意义的现代公民培育新模式,为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提供强有力的人文保障。[3]
第三,提出全民修身的工作原则。为使全民修身工程有序推进,中山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了四大工作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科学实施。要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的,始终遵循人思想活动的内在规律,坚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相互带动为纽带,以培育为主、管理为辅、环境陶冶为依托,激发市民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全民参与,分类指导。要将修身的主体覆盖全市每一位市民,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同时,又要针对常住户籍人口、常住外来人口以及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企业员工、服务业员工、机关工作人员、领导干部、未成年人等各种人群的不同特点,由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分类别、分群体、分层面、分阶段统筹协调推进。三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惠及全体市民,既要着力解决全社会的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又要帮助市民个体解决切身问题。坚决防止将全民修身行动搞成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四是勇于探索,先行先试。要以开路先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推进有关工作。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树立前瞻意识,开阔视野思路,突破思维陈规,大胆探索现代公民培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积极面向全省、全国推广。[4]
第四,建立健全有关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牵头编订《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本》,做好统筹引导工作;聘请10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这项活动的学术顾问和讲师;研究制定《全民修身行动测评体系》及实施办法,每年将对各部门、各镇区推进全民修身行动情况进行测评,并实行排名通报制度;各级政府将全民修身行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组织人事部门将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情况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每年评选“十大修身模范”,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5]
第五,强调全民修身要虚功实做。修身行动在内体现为人的思想意识、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外则体现为对优美城市环境的建设和爱护,以及对公共秩序的恪守。中山提出,要克服与纠正把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单纯作为“务虚”的观念,真正做到虚实结合、虚中有实、以虚促实、虚功实做。要将开展全民修身与加强城市管理、加强诚信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将全民修身转化为人人身体力行,个个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行动和切身利益。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城市管理的全过程,重点解决“脏乱差”、交通不畅等公共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培养广大市民的文明行为习惯。要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社区服务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统一起来,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境界。要扎实推进城乡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快建设幸福和美宜居城市,切实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修身带来的好处,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6]
四、中山社会管理的新要求
社会管理不是简单的社会控制,而是管理成员之间表现为一种柔性的、协同的和互动的关系,表现为管理成员理念、话语等在同一政治文化平台上的“博弈”。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是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这种管理要求的是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规范和社会政策,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在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等,因而这不是简单地依靠社会控制所能企及的。这就凸现着对社会管理成员应有特别的要求: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与强烈时代特色的讲话。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决定民风,“官”是民的表率。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育人用人标准,倡导在全社会树立和强化“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带领市民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领头羊”,必须成为全民修身的模范和榜样,必须成为全民修身行动的重点对象。[7]
有言道:群众要幸福,干部先吃苦;全民要修身,干部也要先行。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修身不仅是成长进步之基、事业成就之本,而且是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获得信任从而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如果说普通老百姓修身更多的是作为个人向更高目标的努力,那么党员干部修身则是作为人民公仆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全民修身的实践中去,用实际行动为市民做表率。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坚持执政为民理念,积极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培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博爱情怀,满腔热忱、殚精竭虑地为老百姓谋利益、谋福祉。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带头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广大群众,努力形成党员修党性,官员修政德,各行各业讲职业道德,全社会讲诚信、讲互助、讲正气的良好局面。[8]
对于人民群众(在此应该确切地说是“参与者”)而言,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谈到幸福广东建设时强调,“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中山提出,全民修身行动,就是要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把共建共享理念贯穿全过程,努力构建适应形势发展的和谐善治格局。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党政倡导与全民参与的关系。全民修身涵盖全市所有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312万市民人人都是参与者,通过构建具有广泛认同的公共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幸福和美中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人人给力,个个呐喊,加快形成干部群众都是平等人,新老中山人都是一家人,经济社会建设没有局外人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社会局面。要通过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和采纳民意,主动向群众问政、问计、问需,促进“官意”与“民意”的统一,“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把全民修身的过程,变成推动政府和公众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和谐善治的过程,变成全体市民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9]
二是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是相互蕴涵和包容的一个整体,作为社会管理的手段,二者互为支持,不可偏废。牢固树立与不断强化法制观念,本身就是全民修身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民修身,必须在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市的同时,强化道德的教化功能,要在加强培育市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理念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内容的“四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0]
三是处理好传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全民修身就是要在坚持一直以来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着力于文化认同,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人文精神、优秀道德文化与修身文化,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增强文化思想工作的感召力、吸引力与实效性。要注重发掘与利用香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紧密结合弘扬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强化市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夯实全民修身的文化基础。要坚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注重弘扬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平等博爱”思想,以及中华民族“讲信修睦”、“以和为贵”等优秀文化传统,寓全民修身于教育引导之中,寓社会管理于服务与呵护之中[11],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善治。
总之,文明城市的核心是人的文明,从群众满意入手,引导市民通过修身提升文明素养,进而提高整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品位形象,是中山社会管理最富特色之处。中山的全民修身必将对推动全体市民的共同事业和营造全体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产生巨大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召人、凝聚人、造福人、培养人、提升人。
[1][2][3][4][5]中共中山市委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的通知[Z].http://www.zs.gov.cn/main/zwgk/fileview/index.action?id=2265.
[6][7][8][9][10][11]市民是主体,干部要先行——薛晓峰纵论“全民修身”[N].中山日报,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