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药院校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发展思路探讨

2012-01-28富文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诊断学中医药院校

富文俊 曾 蕾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510006;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与认可度在逐步提高,由此带来的境外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探讨此种环境下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思路,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1]

在各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中,境外生所占比重并不高,但中医诊断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境外生中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容置疑。由于境外生教育在中医药院校所处位置较为特殊,仍处在一个发展建设期,教育理论及时间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作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中医院校的一些情况,对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粗浅分析,并提出一些课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 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育目的清晰度不够 目前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这部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医诊断学科有一个大概的整体印象,熟悉并有重点地掌握本学科知识的核心部分。具体来说,主要是理解中医学独特的辨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医知识的分析和自学能力,为将来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中文程度差异、文化认同差异、学习方式差异等因素影响,教师很容易从国内本科生中医诊断学专业授课角度出发,忽略了这部分学生并非要成为国内执业中医师这一事实,导致教学理念的偏差。在这样一种潜在观念的引导下,很可能导致两方面不良结果:一是教师对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失望;二是学生在相对有限时间突然接受大量非母语文化的中医教育冲击,极易感到枯燥乏味,对中医失去兴趣,从而出现教学两相厌的情况。

1.2 使用教材与课程安排标准不统一 如我校所用的为《中医诊断学》5版修订本,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学时安排为80学时,北京、上海、南京等兄弟院校所用教材与课时安排也不尽相同,并没有十分统一的标准,但基本与各自院校的本科生教材与课程安排相一致。对非母语专业的境外生而言,这些教材与教学安排确实并非量体裁衣,并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1.2 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限于教学内容和课程本身特点等因素,目前仍多采用单纯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与国外教育相比欠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有效调动。由于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向境外生大量灌输中医诊断学理论和知识,着重点放在让其对中医诊断学知识有所了解即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全而忽视学精,一方面只能蜻蜓点水,难以讲深讲透,另一方面我国大学教育与国外相比,教学手段与方式单一是不争的事实。

2 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思路

中医诊断学课程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普遍存在且设置广泛的一门公共课程,尽管对境外生开设的意义与境内生有所区别,但它对学生的中医药学科体系构建与促进及中医药知识在境外的普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新课题、新挑战。

从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该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各方面,都还缺乏统一规范,需要相关教育教学研究者对此进行创新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加以完善。

2.1 明确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教育理念 明确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当务之急。对于这门课程,首先要清楚定位。尽管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诊断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在面对教授对象是境外学生时,我们还是需要认真思考一下。境外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及工作环境是一个主要的参考依据。如果学习目的与从业要求与国内有较大区别,那么不光是中医诊断学甚至整个面对境外生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也需要改革。这样的话,境外生才可以在毕业后发挥中医学在境外的积极作用,从事中医药及其他相关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工作。只有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明确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境外生的中医药学基本素养为目的,从而最终真正发挥中医药在国外的作用。

2.2 规范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 根据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特色和这部分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方向,制定适合他们学习的新的教学大纲,并规范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在求全而在求精,既要求注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点间的连贯性,同时要求突出中医诊断学的临床特点,把中医诊断学的桥梁课特点着重体现出来。从我个人的教学体会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中医,以及中医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众多的病案。

2.3 改革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材 根据境外生的文化背景与职业规划,重新编写针对性较强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材。该教材的内容要兼顾专业素质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境外生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因而会产生文化冲突。若教育者不善于处理的话,就会使境外生的教育和培养处于低迷状态,难以发展中医药教育。可以尝试对教材体例和结构大胆创新,保证重点知识在课程结构中的主导定位的同时,适当精简教学内容,让课程变得更实际可用[3]。

2.4 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发展远程网络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模拟境外执业中医师不同的工作环境展开病例讨论,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本学科的临床实用性。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本身的学术水平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境外生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境外生塑造相对专业的中医学知识架构的学术导师。不仅要求教师有全面而精深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有通俗易懂的讲解能力,并熟悉境外中医师执业工作环境与相关从业要求。因此必须要根据教学实际,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师团队,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以加强课程教学实力。

[1]骆文斌.境外生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J].光明中医,2009,24(12):2383-2384.

[2]赵威,辛斌鸿.内地高校加强对境外生教育和管理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158-159.

[3]陈秀琼.浅谈境外生多元文化的融合,促进华文教育[J].科教视点,2010,8:8-9.

猜你喜欢

诊断学中医药院校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