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视域下的河南“非遗”开发利用模式探究

2012-01-28李龙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遗产旅游

李龙海

(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而且文化建设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及应有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与文脉,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与共同“记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非遗”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十七届六中全会亦明确提出“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发展硬实力”,作为拥有丰富“非遗”资源的文化大省,在“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河南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容否认,也存在着规划不当、管理混乱、开发过度以及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就是一种有效的保护,而开发利用的模式是否科学与合理,决定着“非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根据不同类别“非遗”项目自身的特点,在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在“非遗”开发利用方面成功与教训的基础上,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河南省“非遗”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建构。

一、“非遗”主题园区模式

目前,河南省已经建立了一套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河南省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5项,已公布了三批省级“非遗”项目,共计372项。此外,全省公布的市、县级“非遗”项目不下千种,不仅数量丰富,而且涵盖了我国“非遗”划分的十大种类。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传统“非遗”项目的重生与发展应该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难得的机遇。不过,由于“非遗”项目分布在河南省的各个地方,尤其是广大的乡村,客观上又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看似矛盾的两个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建设“非遗”主题园区(博览园或公园模式)加以解决,取得多赢的效果,并且绝大部分“非遗”项目是可以采用这种模式的。园区的建设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园区规模可根据所在地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可建成综合型的,亦可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园区不仅突出“非遗”特色,而且还要注意自然景观的建设与高科技的应用,使自然、人文与高科技交相辉映。另外,还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增加与观众的互动环节。这样,一方面群众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非遗”项目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并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园区不仅是“非遗”资源展示与开发的平台,而且还应该是“非遗”学习、交流与研究的基地。

目前,采用园区模式的方法在其他省市已经实施。如于2009年8月落户成都的国际非遗博览园,定位为国际非遗文化节的永久载体,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永久平台。它以国际前沿的商业运作模式、独特的景观和完备的功能业态,成为以非遗文化为主题,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非遗产品生产性开发、科普教育、会议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1]2012年8月28日,国家“非遗”博览园也正式确定落户济南市槐荫区的吴家堡镇。根据规划,该博览园将打造成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以高科技为手段,以现代旅游休闲体验为形式的全新概念主题公园。[2]另外,占地3 500亩的合肥非遗园,按照历史和形态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设置了楚汉文化园、千年文房四宝园、佛艺园、大自然玩乐园、中华物产园等子园区。园区同时引入了民间舞龙舞狮表演、七十二行当起源演示暨表演、黎阳仗鼓、皮影戏、木偶戏、凤阳花鼓,等等。非遗园突出文化、科技与旅游融合的特色,成为合肥版的迪斯尼乐园。[3]

二、节庆活动模式

河南不少“非遗”项目都是通过节会的形式来表现的。如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中的重阳节民俗,民间信仰的黄帝拜祖大典、淮阳庙会、中岳古庙会、浚阳正月古庙会等10项民俗,生产商贸习俗的百泉药会、禹州药会;第二批省级“非遗”项目中的新密溱洧婚俗、摸摸会等15项民俗;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中的九流渡添仓会、仓颉庙会等6项民俗。另外,民间舞蹈、戏剧、音乐与游艺等也多依托节庆来展示。尤其是民俗项目都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离开这些地方,其文化的魅力就荡然无存。河南省民俗活动虽然历史悠久,但除个别在全国有影响之外,其他知名度并不高,并出现衰退的迹象。基于此,我们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民俗的新内涵等形式把这些节庆活动做大做强。近几年淮阳的做法就值得借鉴。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淮阳庙会日客流量最多时能达20万人次,吸引周边省市的群众来逛庙会。而始于2010年在庙会期间举办的“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更是丰富了庙会的内容,使庙会更加热闹非凡。[4]与民俗活动具有空间地域的特点不同,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戏剧与舞蹈等项目则可以走出当地。如濮阳的东北庄杂技在其规划中就有依托城市策划杂技旅游节庆活动。[5]“确山铁花”在2004年元宵节期间也第一次走出驻马店,应邀在郑州第三届中原文化庙会上展演。国内媒体盛赞:“确山铁花”为“中原文化奇葩、民间焰火之最。”2012年5月,确山铁花又应邀在湖南浏阳国际烟花锦标赛上为中外观众表演,受到高度评价。[6]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依托本地特色文化以举办文化旅游节的形式发展当地的经济社会事业。如安阳市政府于1999年创办的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3届。殷商文化旅游节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弘扬殷商文化,扩大宣传影响,突出大众参与,促进节庆文化活动产业化,实现了文化、旅游、商贸及相关产业的互促共赢。洛阳市举办的每年一度的河洛文化旅游节都是把当地的“非遗”项目与旅游、经贸融通在一起。还有长葛市与宁陵县各自举办的葛天(氏)文化艺术节,长葛在建设占地500亩的葛天生态园之后,还将规划葛天氏文化广场、葛天氏文化宫、葛天氏游园等一批旅游文化项目。

三、旅游开发模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众多无形的旅游资源逐渐得到重视和认同。因此,“非遗”项目是完全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的。根据“非遗”项目的特点,我们又可具体划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旅游开发模式:

1.打包销售模式

“非遗”资源中的表演艺术、信仰习俗、节庆活动、工艺技术、食品等是挖掘、丰富、创新旅游产品的重要源泉,比如河南省首批“非遗”项目中的洛阳水席、开封第一楼包子等消费习俗,以及少林功夫、太极拳等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项目,第二批省级“非遗”项目中的新郑大枣习俗与其他制作技艺等均可采取此种模式。当然,这对远距离旅客最适用。比如外地游客去洛阳,不可能只为了去吃洛阳水席,也会欣赏牡丹并游览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的景点。去少林寺,也不仅仅是欣赏少林功夫,也会游玩少林寺及其周边的景点。外地游客到开封,也不仅仅去吃第一楼的包子,还会去游玩相国寺、龙亭等重要的景点。目前,不少旅行社也开辟了这样的旅游线路,但都是走马观花。把“非遗”项目的旅游与自然人文景观打包销售,有利于“非遗”项目的开发。

2.博物馆开发模式

博物馆式开发模式,即是对工艺美术类“非遗”“有形化”和“物质化”的物品进行集中收集和展示。河南省的工艺美术类、手工技艺类即可采用博物馆的模式。这些博物馆也可成为旅游活动线路中的必有景点之一。博物馆开发模式是工艺美术类“非遗”与旅游结合的重要途径。但这种博物馆并不仅仅是“非遗”项目有形化的展示与讲解,更重要的是让游客直观感受到“非遗”项目活态的特质。博物馆应增加与游客的互动环节,让游客参与体验“非遗”项目制作过程,使对技艺的认识更加深刻。而对于传统的民居习俗,则可建设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这一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推动下提出的。其内涵就是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传统建筑以及非物质遗产保存较好的区域一同圈定为生态博物馆,实施就地保护。生态博物馆强调系统的、活态的、就地的、原生态的整体保护。河南省陕县的地坑院即可以考虑此种模式的保护与开发。

3.民俗文化(村)区开发模式

搞民俗文化村,切忌人造的伪民俗,同时也切忌搞成千村一面的模式,必须具有地域的特色。目前,河南省建设了为数不多的民俗文化村。如信阳固始九华山民俗文化村,即以豫南民俗为主调,通过新建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手工作坊,再现了豫南数千年古法酿酒、织布、粮油加工、编织、铁艺、陶艺、豆制品加工、挂面生产的工艺与场景,并配套民俗表演、民间文艺表演、农具展览等,全面展现豫南地区民俗文化。该村展示馆为河南省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之一。[7]而项城市永丰乡火星阁民俗文化村则被称为豫东民俗文化第一村,一条穿林小河的两侧,是爬满青藤的曲径长廊;古朴粗犷的红墙瓦屋;翠竹掩映桃红李白的农家小院;流着浓白豆浆的水花磨;散发着酒香的老酒院;飞速旋转的制陶轮;旷野小道,菩萨香火旺;田埂地头,“针”金野花艳。不穿长衫大褂尽显文雅;不着短袖粗布也很健壮,一幅21世纪的豫东新农村画面。老酒馆、土油坊、土陶坊、豆腐坊、纺织院、草鞋坊、铁匠铺、打绳场等传统手工业,得以真实的展现。[8]

4.“非遗”商品开发模式

“非遗”项目中进行商品开发模式的首推民间手工技艺类与美术类。对这些遗产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不但可以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事业的繁荣,同时还可以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手工技艺和美术类文化遗产自身的一些特点也为“非遗”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传统手工技艺和美术类文化遗产的“有形化”,为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许多民间手工艺品和美术品具有古朴、稚拙的原始美,满足了回归自然的旅游者们的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这也为这些文化遗产进入市场提供了可能。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人们对民俗藏品的追求越来越浓,特色旅游商品市场的火爆,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些代表本地特色和非物技艺的民间剪纸、木版画、泥塑、石雕、刺绣、编织品成为了旅游者的新宠。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持“非遗”产品生产工艺的原真性,要用现代科技延展其实用功能,用历史标准规范其传统工艺,坚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现代企业机制相结合,以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理念,设计非物质文化旅游纪念品。

目前,河南省不少“非遗”项目也在进行积极开发。如淮滨“泥叫吹”被河南省专家定名、定性、定位后,当地政府迅速对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开展抢救和保护。“泥叫吹”制作传承人被评为该县拔尖人才,带出一个30户100多人的专业化生产群体;“泥叫吹”已从过去的赶庙会小商品成为赠送国内外客商的高档礼品。2011年12月,淮滨“泥叫吹”正式列入第三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项目。[9]在方城石猴等产品的开发上,南阳成立了方城石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集挖掘、保护、传承、研发、生产、宣传、销售为一体,以现代科学管理模式开发方城石猴、黄石砚、博望锅盔、赵河泥塑等民间工艺品、文化礼品。淮阳成立了泥泥狗协会,开发多种系列的泥泥狗商品,有高档精品也有超值散货。而浚县的泥咕咕也陆续成立了浚县泥咕咕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公司,探寻将产业做大做强的路子,产品市场已从传统的庙会转向了全国及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10]

除上述手工技艺类与民间美术类外,河南省饮食类的“非遗”资源也多可以进行产业化开发经营,事实上,如道口烧鸡、邓城叶氏猪蹄、逍遥胡辣汤、小磨香油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但是大多还没有形成巨大的品牌效益,因此在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加大产品的宣传,提升营销战略意识;应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政府部门也要统筹规划饮食类“非遗”的开发经营,防止一哄而上,防止以次充好,打击假冒“非遗”品牌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四、文艺产品开发模式

根据“非遗”项目不同种类及其特点,这一开发模式又可分为舞台演出、实景演出、影视剧与动漫产品开发与书刊发行四种形式。

1.舞台演出

河南省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各类项目中的多个项目均可采取舞台演出模式,这也是此类项目最传统的展示模式。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些传统的“非遗”项目可能“可观性”不强,并不受观众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待见”。另外,演出成本高,门票收入不理想也会影响到这些“非遗”项目的开发。所以,对这些项目,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应出台政策加以扶持,不能向市场一推了之。另外,这些传统的“非遗”项目,在保持其“本真”的前提下,应积极探索适应时代的节目,并注意声光电等高科技的应用,增加观赏性。近年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乐团的乐器和服饰复原是考古研究成果的再现。它的曲目乐谱是在古代乐谱、琴谱的基础上,由多界别专家共同合作创编配译。它的演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表现,每一项都联带着科学考古学的背景和带有专利性质的研究过程。[11]

2.实景演出

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融合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独特的文化模式,是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下的特殊产物。目前,全国在不少地方都推出了实景演出,著名的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还有梅帅元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河南省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在建设的音乐大典二期《照见山居》,以实景演出为龙头,主要建设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游客服务中心,青灯古卷、放松身心的禅院式酒店,让游客享受清茶素斋、具有少林特色的素斋居,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精品主题购物街等,为游客提供食、住、游、购、娱禅意无限的全方位服务。[12]

3.影视剧、动漫产品与网络游戏开发

可进行影视剧与动漫产品开发的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项目。近几年,河南省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如电视剧《大国医》即以洛阳郭氏中医正骨的传奇发展史为蓝本,讲述了云鹤鸣这位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女中医的传奇故事,堪称中国版的“大长今”。电视剧《大长垣》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长垣厨师的传奇故事。还有以少林功夫为素材的《少林寺传奇》等。而以钧瓷为素材的电视剧《神垕镇》也即将与观众见面。前些年,美国迪斯尼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曾给我们很大的触动。今天,我们也有以“非遗”为素材的动漫产品。如以少林功夫为背景的动漫产品有《少林传奇》、《少林海宝》等。另据媒体报道,少林寺将与漫画家蔡志忠合拍一部以“少林禅悟”为主题的三维动漫电影。[13]但是必须承认,与丰富的“非遗”资源相比,我们对其在影视剧、动漫产品与网络游戏方面开发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由河南省出品、制作的作品更少。

4.书刊、光盘发行模式

有些“非遗”项目如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与戏剧等项目可通过此种模式进行开发。通过编辑、出版发行进行市场销售。民间文学、美术主要通过书刊的发行模式,如长葛市特邀知名作家孙方友先生创作了长篇传奇小说《乐神葛天》。而音乐、舞蹈与戏剧则可通过光盘制作的发行模式。目前,河南省民间戏剧类“非遗”项目进行了数字化的市场开发,但民间音乐与舞蹈类数字化开发的力度明显滞后。依此,政府部门与相关协会组织应积极进行调研,探索民间音乐与舞蹈类通过数字化开发的市场前景。

对“非遗”的开发务必以保护为前提,务必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促进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1]蔡 律.撼人心魄的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EB/OL].http://www.rongzicn.com/index.php/zhuanlan/news/id/19352.

[2]陈 伟.国家非遗博览园落户槐荫[EB/OL].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2012-08-29.

[3]王素英,等.合肥非遗园国庆迎宾 打造合肥版“迪斯尼”[N].安徽商报,2011-08-08(4).

[4]李亚楠.首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助兴淮阳庙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0-03/18/content_13195175.htm.

[5]郭俊民.中原文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6]曾昭阳,等.“确山铁花”:中原文化奇葩[N].河南日报,2012-08-24(4).

[7]李春露,赵 亮.九华山民俗文化村举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授牌仪式[EB/OL].http://www.gsw.gov.cn/html/xinwenzhongxin/gushixinwen/44289.html.

[8]火星阁民俗文化村简介[EB/OL].http://huoxingge.com/.

[9]王天定.淮滨“泥叫吹”吹响民间文化的吉祥符号[N].河南日报,2012-02-15(6).

[10]浚县泥咕咕不再靠庙会吃饭[EB/OL].http://www.hebi.gov.cn/zhengwugongkai/zhengwudongtai/xianqudongtai/2012-01-16/61151.html.

[11]华夏古乐团[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233104.htm.

[12]袁建龙.《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创新运营机制,抢占文化旅游市场制高点[N].郑州晚报,2012-06-19(9).

[13]滕 旭.少林寺将与漫画家蔡志忠合拍三维动漫电影[EB/OL].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1/04/30/10509966.html.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遗产旅游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旅游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