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佗《中藏经》精读(十)

2012-01-28李彦知杨建宇韩世辉孙光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胃气肺病肺气

李彦知 杨建宇 韩世辉 孙光荣



华佗《中藏经》精读(十)

李彦知1杨建宇1韩世辉1孙光荣2△

(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 100031;2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北京 100029)

华佗;中藏经;校注;语译

論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七

【原文】胃者,腑也,又名水穀之海,與脾為表裏。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足陽明是其經也。

胃氣絕則五日死。實則中脹便難,肢節疼痛,不下食,嘔吐不已;虛則腸鳴脹滿,引水[1],滑泄;寒則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熱則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臥,語狂、目亂、便硬者是也。病甚則腹肋脹滿,吐逆不入食,當心痛,上下不通,惡聞食臭,嫌人語,振寒,喜伸欠。胃中熱則唇黑,熱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癲狂不定,汗出額上,鼽衄[2]不止。虛極則四肢腫滿,胸中短氣,穀不化,中消[3]也。胃中風,則溏泄不已。胃不足,則多饑不消食。病人鼻下平,則胃中病,渴者不可治。一本无上十三字,作微燥而渴者可治。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赤者,當病折腰。一作髀[4]。其脈軟而散者,病食痹。右關[5]上脈浮而大者,虛也;浮而短澀者,實也;浮而微滑者,亦實[6]也;浮而遲者,寒也;浮而數者,實[7]也。虛實寒熱生死之法,察而端謹,則成神妙也。

【提要】本篇论胃之病证脉候,故题曰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全文分三段:首论胃之生理;次论胃之诸证;再论胃之脉象并决生死逆顺。

【校注】[1] 引水:宽保本作“引出”,有眉批云:“引当作汗”,可参。

[2] 鼽(qiú求)衄:谓鼻出涕血。《素问•金匮真言论》:“春不鼽衄。”注:“鼽,谓鼻中出水。”《说文•血部》:“衄,鼻出血也。”

[3] 消:疑为“满”字之误。

[4] 一作髀:“髀”字疑是。《素问•脉要精微论》亦云:“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

[5] 右:孙本作“左”,据赵本改。依右手关脉以候胃之理,亦当如此。

[6] 实:孙本作“虚”,据医统本改。文义亦当如此。

[7] 实:宽保本作“热”,义长。

【语译】胃属腑,又号称水谷之海,与脾是表里关系。胃是人身的根本,胃气壮盛,就使五脏六腑之气都能壮盛。足阳明经是它所属的经脉。

胃气绝,主五日之内死。胃实可见脘腹胀,大便难,四肢关节作痛,不进食,呕吐不止;胃虚可见肠鸣,腹部饱胀,引饮,水泄不止;胃寒可见腹中作痛,不能进食冷物;胃热可见面色发赤如同醉酒的人,四肢松弛无力,不能安卧,语言狂妄,双目混乱,大便硬结,这些就是胃的虚实寒热病证。胃寒病重可见腹胁饱胀,呕吐呃逆不能进食,正当心窝疼痛,胸膈痞阻,厌恶嗅到食物的气味,嫌弃人们说话的声音,每因寒而发抖,喜欢伸懒腰打呵欠。胃中有热可见唇发黑,胃中热重可见登上高处放声歌唱,抛弃衣裳奔走,疯癫狂乱不止,汗从额上渗出,鼻流涕血不止。胃气虚到极点可见四肢肿胀,胸中短气,食物不消化,这就是中满了。胃中风,可见溏泄不止。胃气不足,常感饥饿但又不能消化食物。病人人中平满,就是胃中有病,这时如果又见口渴的,就不可治疗了。

胃脉搏击坚实且长,病人面色黄赤的,当患腰疼痛如折断的病证。病人脉来软且散的,患食痹病。右关前脉来浮且大,是胃气虚;脉来浮而又短涩,是胃气实;脉来浮而又微滑,也属胃中实;脉来浮而又迟,是胃中寒;脉来浮而又数,是胃中热。虚实寒热生死的判断方法,能明察而又谨慎运用,就成为神妙的方法了。

【按】本篇论胃之生理病理,皆主于胃气。脾胃相合,同为水谷之海。胃主纳化,脾司运化,而纳化运化之功全在胃气之充盛,而胃气足则水谷化,水谷化则可滋养元气,元气盛则百骸得养,故本论云“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胃气绝则五日死”,此实揭脾胃为后天之本之真谛也。

东垣曰:“历观《内经》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本论所述诸病亦宗《内经》之旨,而根于“胃气”之伤而论之。

全篇所论大都本于《内经》及《脉经》,而涉及脉候“实”、“热”二字与《脉经》有关,疑为刊刻之误。

論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八

【原文】肺者,魄之舍,生氣之源,號為上將軍[1],乃五臟之華蓋也。外養皮毛,內榮腸胃,與大腸為表裏,手太陰是其經也。

肺氣通於鼻,和則能知香臭矣。有寒則善咳,本作有病則喜咳。實則鼻流清涕。凡虛實寒熱,則皆使人喘嗽。實則夢刀兵恐懼,肩息,胸中滿,虛則寒生,一作热。咳一作喘。息,利下,少氣力,多悲感。

王於秋,其脈浮而毛[2],曰平。又,浮而短澀者,肺脈也。其脈來毛而中央堅,兩頭一作傍。虛,曰太過,病在外;其脈來毛而微,曰不及,病在內。太過,則令人氣逆,胸滿,背痛;不及,則令人喘呼而咳,一作嗽。上氣,見血,下聞病音[3]。

又,肺脈厭厭聶聶[4],如落榆莢,曰平;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來如物之浮,如風吹鳥背上毛者死。真肺脈[5]至,大而虛,又如以毛羽中人皮膚,其[6]色赤,其毛折[7]者死。

又,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弦者曰春病,弦[8]甚曰即病。

又,肺病吐衄血,皮熱、脈數、頰赤者,死也。又,久咳而見血,身熱而短氣,脈當澀今反浮大,色當白今反赤者,火克金,十死不治也。肺病喘咳,身但寒無熱,脈遲微者,可治。

秋王於肺[9],其脈當浮澀而短,曰平。而反洪大而長,是火刑金,亦不可治。又,得軟而滑者,腎來乘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緩者,是脾來生肺,不治而差。反弦而長者,是肺被肝從[10],為微邪,雖病不妨。

虛則不能息,耳重[11],嗌幹,喘咳上氣,胸背痛。

有積,則肋下脹滿。

中風,則口燥而喘,身運而重[12],汗出而冒悶。其脈按之虛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中熱,則唾血。其脈細、緊、浮、數、芤、滑,皆失血病。此由燥[13]擾、嗔怒、勞傷得之,氣壅結所為也。

肺脹,則其人喘咳而目如脫,其脈浮大者是也。

又,肺痿則吐涎沫而咽幹。欲飲者,為愈;不飲,則未差。

又,咳而遺溺者,上虛不能制下也。其脈沉濁者,病在內;浮清者,病在外。

肺死,則鼻孔開而黑枯,喘而目直視也。又,肺絕則十二日[14]死,其狀足滿、瀉痢不覺出也,面白目青,此謂亂經。此雖天命,亦不可治[15]。

又,飲酒當風,中於肺,則[16]咳嗽喘悶。見血者,不可治;無血者,可治;面黃目白者,可治。肺病頰赤者死。

又,言音喘急、短氣、好唾,一作睡。此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

又,陽氣上而不降,燔於肺,肺自結邪,脹滿,喘急,狂言,瞑目,非常所說而口鼻張,大小便頭俱脹,飲水無度,此因熱傷於肺,肺化為血,不可治,則半歲死。

又,肺瘧使人心寒,寒甚則發熱,寒熱往來,休作不定,多驚,咳喘,如有所見者,是也。其脈浮而緊,又滑而數,又遲澀而小,皆為肺瘧之脈也。

又,其人素聲清而雄者,暴不響亮,而拖氣用力,言語難出,視不轉晴,雖未為病,其人不久。

又,肺病,實則上氣喘急,咳嗽,身熱,脈大也。虛則力乏、喘促、右肋脹、語言氣短一作促。者,是也。

又,乍寒乍熱,鼻塞,頤赤,面白,皆肺病之候也。

【提要】本篇论肺脏之病证脉候,故题曰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全文分三段:首论肺之生理;次论肺之平病生死之脉候;末论肺脏虚实寒热诸证临床表现。

【校注】[1] 上将军:官名,起于汉,唐则各卫置之,为环卫之官。肺为华盖,若心主之环卫,故以此喻之。《素问•灵兰秘典论》喻为“相傅之官”,则谓其主司治节,此则状其形亦喻其职司。

[2] 浮而毛:谓脉来浮而轻虚。此乃肺之平脉脉象。《难经•十五难》:“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3] 下闻病音:《太素》卷十四“四时脉形”云:“下闻胸中喘呼气声也。”可参。

[4] 厌厌聶聶:谓安和濡弱而调貌。《诗经•秦风•小戎》:“厌厌良人”傅云:“恹恹,安静也。”《说文•耳部》:“聶,附耳私小语也。”喻柔和濡弱之声,此状其脉象濡弱和柔而调。

[5] 真肺脉:谓肺之真脏脉。

[6] 其:疑为“面”字之误。

[7] 毛折:谓皮肤之毫毛枯断。《说文•手部》:“折,断也。”

[8] 弦:孙本作“眩”,形近之误。据医统本、宽保本改。依上下文义,亦当如此。

[9] 秋王于肺:秋、肺二字疑误倒。

[10] 从:疑作“乘”。《脉经•卷二•肺大肠部第四》:“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肺,木之陵金,为微邪,虽病即差。”

[11] 耳重(chong蟲):重听也,谓听觉欠灵。张籍《詠怀诗》:“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12] 身运而重:谓身晕转而沉重。《说文•通训定声》:“运,叚借为晕。”

[13] 燥:赵本作“躁”,义长。

[14] 二:宽保本作“三”。

[15] 治:赵本作“活”,义长。

[16] 则:宽保本此下有“肺发”二字,可参。

【语译】肺,是意志寄藏的处所,生命之气的本源,号称为上将军,是五脏的华盖。肺气对皮表可营养皮毛,对体内可营养肠胃,与大肠是表里关系,手太阴是它所属的经脉。

肺气通窍在鼻,肺气和顺,鼻就能察知气味了。肺气寒就容易咳嗽。肺气实可见鼻流清涕。无论虚实寒热,都能使人气喘咳嗽。肺气实可梦见战争或凶杀等令人恐惧的事,呼吸时双肩抬高,胸中满闷;肺气虚可生寒,咳嗽气促,泄泻,少气乏力,常多悲愁感叹。

肺气旺盛在秋季。肺脉来浮而又轻虚如毛,这是肺的平脉。同时,脉来浮而且短涩,这也是肺的正常脉象。肺脉来轻虚如毛而又中央坚实,两头空虚,这是肺气太过,主病在体表;肺脉来轻虚如毛而又微,是肺气不及,主病在体内。太过可使人气逆、胸满、背痛,不及可使人喘息和咳嗽,气上逆而致呼气困难、咯血,喉管以下能听到气在胸中喘喘呼呼的病音。

又有,脉来轻轻柔柔,好像榆荚飘落下来那样小而且轻,这是肺的平脉。脉来不浮不沉,好象抚摸在鸡的翅毛上那样中央坚实,两傍散而且涩,这是肺得病脉。脉来好象物体浮在水面上那样轻飘无着,又好象风吹鸟背上毛那样浮而且散乱,主死。肺得真脏脉来,浮大而且空虚,如同用羽毛触中人的皮肤那样浮散无力,又见病人面色发赤,身上的毛发干枯而且容易折断的主死。

又有,肺有病,见吐血衄血,皮肤发热,脉数,面颊发赤,主死。又有,久咳不止而又咯血,全身发热而又气短,肺有病,脉当涩,这时脉来反而浮大,面色当白,这时反而发赤,是火克金,这就必死无治了。肺有病,见喘咳,周身只畏寒不发热,脉来迟而又微的,可治。

秋气兴盛在肺,肺脉当见浮涩而又短才是正常脉象,如果反而洪大而又长的,是火克金,也不可治。又有,诊得软兼滑脉,是肾来乘肺,不治自愈。脉来反而浮大兼缓,是脾来生肺,不治自愈。脉来反而弦且长,是肺被肝逐,属微邪,即使属肺有病也无妨碍。肺气虚就不能安卧,耳聋,咽干,喘咳气逆,胸背疼痛。

肺有积,就胁下胀满。

肺中风,可见口舌干燥而又气喘,身体感到晕转而又沉重,出汗而仍感头脑昏闷。这种病的脉,若诊察它时虚弱的如同按在葱叶上,而重按又象没有根的,主死。

肺上伤热邪可见唾血。病人脉来细、紧、浮、数、芤、滑,都主失血的病。这些是由躁扰、盛怒、劳伤中受邪,导致肺气壅结而产生的病。

肺胀,可见咳喘并因此而好象双目要脱出,这时脉来浮大,就是肺胀的脉。又有,肺痿可见口吐涎沫而又咽喉干燥。若想饮水的,病将痊愈;不想饮水的,病就未能转愈。又有,咳嗽时伴有遗尿的,这是上虚不能制下。患肺病的人脉来沉而又浊乱,主病在体内;脉来浮而又轻清,主病在体表。

肺气衰败,可见鼻孔张开而又干枯色黑,气满而又双目直视。又有,肺绝,主十二日内死,肺绝的症状是足肿胀,泄痢但自己又感觉不出,面色发白而目中发青,这就是所谓乱经。这时,即使是天赋的寿命,也不可救治了。

又有,迎风饮酒,风邪中伤在肺,可见咳嗽、气喘、胸闷。咳嗽伴咯血的,不可治;咳嗽不伴有咯血的,可治;面黄目白的,可治。患肺病,面颊发赤的,主死。

言语时气喘声急、短气、好睡,这是因为火克金而又土不生金,就象高真和幽鬼交相残害,这就十死十,百死百,是气机大乱的征兆。

又有,阳气升而不降,热灼在肺,肺因而聚结热邪,胀满喘急,狂言妄语,闭目合眼,言辞不是那人平常所能说的,而且口鼻张开,大小便时都感头部作胀,饮水没有限量,这是因为热邪伤在肺,衰败的肺气移变到血中,不可治疗了,约在半年内死亡。

又有,患肺疟使人心中寒冷,寒冷太甚就发热,这样寒热往来,发作休止没有定时,多由惊恐,咳嗽气喘,双目探视着好象看到了什么,这就是肺疟的证候了。病人脉来浮而又紧,或滑而又数,或迟涩而又小,都是肺疟的脉象。

又有,病人平素声音清越而又宏亮的,突然不响亮,而且发声用力,言语很难说出,视定物体,目不转晴,这即使没有形成病候,这人也生存不久。

又有,患肺病,气实可见气逆喘急,咳嗽,身体发热,脉大;气盛可见乏力,喘促,右侧胁部作胀,言语时气短,这就是肺气虚实的一般证候了。

又有,忽寒忽热,鼻塞,腮部发赤,颜面发白,都是患肺病的征兆。

【按】肺冠于他脏之上,主人身之气,宜清宜肃,宜纳宜降。若壅则肺痈,萎则肺痿,或病痰、嗽、咳、喘、衄、瘖,故失其肃降,则诸证蜂起,盖肺外养皮毛,内荣肠胃而为魄之舍,为生气之源。明乎此,则知寒热虚实,乃至躁扰、嗔怒、劳伤皆可致肺之病。

肺为气之王,而肾为气之根,大凡肾虚不可纳气归原者,必发咳嗽暴重,引动百骸而气从脐下奔逆而上,此为医者必明之理,而本论则从咳而遗尿一证,论此为上虚不能制下,诚为精警之语也。

赵本所存本篇,至“此虽天命,亦不可活”止,特录以备忘。

△指导老师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01

1672-2779(2012)-11-0001-03

(2012-04-28)

本文校对:韩世辉

猜你喜欢

胃气肺病肺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人到中年补肺气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