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明文教学“五步法”

2012-01-28安徽省蚌埠市固镇三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五步法事理石拱桥

■ 李 强(安徽省蚌埠市固镇三中)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说明文教学的“五步法”。

一、找准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找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就是苏州园林。《万紫千红的花》一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花呈现各种色彩及变色的原因。注意:“说明对象”不同于“说明的主要内容”,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抓特征可以从标题着眼,也可以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通常,概括事物特征采取的方法是:l.从文中的语句直接找出事物的特征。特别是每一段的中心句,事物的特征一般隐含其中。中心句有时见于段首,有时见于段中,阅读时要注意筛选。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3.文章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需要逐层、逐段加以概括、提炼。4.事物的特征表述时一般是主谓句或主谓短语形式。

三、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就是采用了时间顺序说明。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采用了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的特点。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如《苏州园林》一文就是采用逻辑顺序来介绍园林各方面的特色。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一般都有标明时间的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一般都有表示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往往有表示因果、条件、主次等关系的词语。掌握了这些知识,再结合具体的文章,就不难判断出文章的说明顺序。

四、探究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就要使用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在语言形式上往往采用判断句式。如《统筹方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2.作诠释:即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或特点作适当的分析说明。它在语言表述上不必十分概括、精练,也没有下定义严密。如《向沙漠进军》中第四段对“游击战”“阵地战”的诠释。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3.作比较:即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从而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又如《向沙漠进军》中“三地日照时间长度的比较”。

4.作引用:即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从而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

5.列数字:即从数量上运用准确的数字来突出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可以使读者通过准确而具体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作者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6.分类别:即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进行说明。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就分别说明了各种云的形态,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7.打比方:即借助于人们熟悉的具体事物来说明人们不熟悉又不易说明的事物。采用这种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可感性,有助于读者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现出石拱桥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觉。

8.摹状貌: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作者就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介绍柱头上雕刻着的不同姿态的石狮子。

9.举例子:即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这种说明方法可以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能够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以便读者理解。在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首先要把握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联系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分析、综合归纳。

五、品味说明语言

准确、严密、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三大特点。

1.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因此,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或数据、结论的来源、方式、途径等词语或短语,都要求准确无误。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遣词造句怎样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2.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3.简洁性:说明文语言还有一个特点是简洁,也就是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不少说明文在准确、严密、简洁的基础上,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

猜你喜欢

五步法事理石拱桥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家乡的石拱桥
石拱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
谈写字教学“五步法”
“五步法”战胜公开发言恐慌症
谈谈师范生排演课本剧的“五步法”
IFRS15对通信行业收入处理的影响研究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小跨径石拱桥实用加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