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12-01-28周怀永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陡岗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感情美育净化

■ 周怀永(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陡岗中学)

近年来,一些中学生受“网络文学”影响,不甘于“人云亦云”,总想“另辟蹊径”,写出一些“标新立异”的文章来。应该说,这些学生思想解放、张扬个性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求“新”“奇”,发表的见解、写出的文章往往违情悖理,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例如,有学生在谈到秦桧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时,不去揭露批判秦桧的阴谋与狡诈,却指责岳飞犯了“愚忠”的错误,这种混淆美丑、不明是非的现象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审美教育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应该让学生在对美的形象加以整体感知和分析后做到分清美丑、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纯洁语言、完善形象。

分清美丑,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大量自然与社会、古代与现代、正面与反面等琳琅满目的艺术形象,特别是许多美的形象,通过学习、阅读、讨论、分析,使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识别美,从而将其与“丑”区别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点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是不可忽视的。这是因为美与丑在具体形象上不是单一的、分明的,由于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形象的美与丑也极其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的形象是丑是美,一句话很难说清。因此,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对话这一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分辨美是构成美育的第一级台阶。

净化感情,是分辨美丑的继续和深入。看到形象,我们感知它是美的,便觉得“赏心悦目”,这便是感情活动。感情是人对外界现实的一种特有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表现出的心理反应。阅读的感情活动,美学上称之为“审美快感”。它不是因某种物质满足而引起的生理需要,而是由于精神上的满足而产生的愉悦。因此说,审美活动是在“情”中实现的。刘勰《文心雕龙》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入情”,即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样,作者美的感情也就净化了读者的感情,这种“心心相印”在阅读与鉴赏中至关重要。

陶冶情操,是净化感情的巩固和积累。“陶冶”是烧制陶器、冶炼金属,都需要“火”,多方面美的感染、熏陶便是“火”,它能使人的感情不断排除杂质和污秽,逐渐纯洁起来。《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莲?这是因为他笔下的“莲”体现出多样的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美;“濯清涟而不妖”的朴实美;“中通外直”的统一美;“不蔓不枝”的单纯美;“香远益清”的气味美;“亭亭净植”的形象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自重美。一句话,“莲”不仅有形象美,更具品格美,这种美形神兼备、姿韵并茂,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和追求,我们要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纯洁语言,这是文学独具的胜过其他艺术的地方。读文学作品,是实现语言美的重要途径。语言美不只限于说话有礼貌,那只是语言美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真”才是它的生命,“善”才是它的本质,语言美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写四个青年妇女看丈夫,其中一个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句话把年轻媳妇想念丈夫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的“真情”、以及对丈夫割舍不开的“真爱”,通过委婉动人的语言,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就是语言的美。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好的诗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韵味无穷,令人击节称赞。学习语文,不但要规范语言,而且要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学生的语言应同时具有绘画的色彩美、音乐的铿锵美和出神入化的艺术美,能够“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完善形象,这是美育的归宿,它要求学生把审美理想与审美实践结合起来,自觉运用美学原则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感知美、审美、净化感情,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更完善、行为更完美。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我们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是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鉴赏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可谓一篇经典的“美文”。至于究竟美在何处,就需要通过反复阅读,以声绘景、以色传情,置身于“荷塘月色”的“情”和“景”之中,在此基础上感知美、审美、探求美。让学生领略荷塘中荷花朵朵、莲叶田田、流水脉脉、月光溶溶的“意境美”;体会文章以行踪为经线、描绘为纬线,经纬交织、荷月相映,淡色绘幽境、曲笔写衷肠的“结构美”;咀嚼那鲜活、传神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操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据,深入挖掘作品美的内涵,把文本中的那些内在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情操美、人情美、人性美、语言美、结构美等诸多因素,变为外在的、可感的具体事物,用心灵去触摸它、感悟它、接受它,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文本中散文或素淡朦胧,或清新亮丽的意境美、语言美;政论文、杂文思想深邃、文笔犀利的哲理美;小说中众多性格迥异人物的形象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与陶冶,这些都需要我们带领学生充分挖掘,无需刻意说教,要让学生去品味、评价。人非草木,孰能不为之所动?那些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其人文性的做法,那些一味强调思想性、脱离作品的架空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美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师生间建立美的情感沟通尤为重要,教师应注意自身美好形象的塑造,自觉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

猜你喜欢

感情美育净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带着感情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带着感情
美育教师
感情强烈的叹号
陶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