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习文化圈”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2012-01-28张玉刚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化圈智力因素语文能力

■ 张玉刚(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只重视课堂、课堂外活动,而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合作意识,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已经难以适应。因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新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本文拟就构建“学习文化圈”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加以探讨。

一、纯粹教学的缺陷和构建文化圈的必要性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与能力不能截然分开。没有知识也就无所谓能力,但有了知识,不一定有能力。同时,能力又影响新知识的获得。

学生在纯粹教学中能够获得基础性的知识,并不等于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语文能力,因为这种纯粹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1.纯粹教学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却忽视了学生主体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没有给学生创造适当的环境条件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3.纯粹教学空间狭窄,信息量少,造成学生的知识储存老化,与社会现实脱节。因此,研究和开发文化圈,使其为教学服务,非常必要。

二、“文化圈”的特性及功能

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讨论式教学,开启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了教学氛围。这实际上是团体心理优势,我们把一群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调活动的一个组合称之为“文化圈”(特指)。

1.“文化圈”的特性

适用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圈不同于社会文化圈,其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丰富性和先天的教育功能。由于它的组成及其所具有的规范和目标以及所开展的活动都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关,因而它的语文专业性较强。它的丰富性是由语文课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它的先天教育功能是由其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参与者的角色特性所决定的。

2.“文化圈”的内聚功能

文化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文化圈”的归属效应。我们在举办教学活动时常常发现,学生在这一时期内,对所举办的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甚至是全身心投入,并排斥其他活动。在思想上具有较强烈的倾向,在行动上表现为支持团体的活动,反对否定自己“文化圈”的活动,这就是“文化圈”的归属效应。(2)“文化圈”的强化效应。这是指对某成员、某种观点的共同支持或贬谪,成为某成员行动的动力,某种思想消长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某种见解或者一篇作文、一次演讲,能够得到所处文化圈的鼓励,就会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其在语文的某一方面继续发展。因此,文化圈的强化效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文化圈”的整合性功能

文化圈的整合性功能,是指其对于各个侧面的语文素质进行综合,从而达到目标的功能。文化圈之所以能逐渐对学生的几种语文素质加以整合,使素质或知识最终内化成个人的语文能力,原因有二:(1)“文化圈”的强化学习作用,即学生在文化圈内,由于从众心理影响,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习。(2)文化圈的互补作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经常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写作也是如此。要想写好作文,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力,还要养成经常动笔的好习惯,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两种因素,相辅相成,偏重一面,就会互不协调,使作文教学难以收到预期效果。而文化圈则具有互补作用,使学生互相切磋、互为榜样、互相熏陶,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达到平衡,实现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文化圈”的部分功能可以弥补纯粹教学方式的缺陷

研究和探索适用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圈及其功能,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才是真正的目的,笔者试举几例以抛砖引玉。

1.提供想象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组织开展创造性思维读书会,以读书为形式,以发展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举办定期的读书活动,并有意提出一些想象性的话题,让学生去想象,通过这样有组织有秩序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

2.组织定期的朗诵会,并经常采取集体朗读的方式,使学生内聚意识增强、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情绪激昂、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应用此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诵水平。

3.根据文化圈整合性功能特性,组织语文水平优、差各半的学生,开展读写听说综合能力的竞赛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期望、学习、评比,达到以先进带后进,集体整合,全班进步的效果。

总之,面对“五严”要求,结合新时期社会对学生的期望,语文教学应该主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我们研究并开发语文学习“文化圈”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对纯粹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必要补充,开通第二教学渠道,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唯有改革课堂教学,构建学习文化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才会迎来更为明媚的春光。

猜你喜欢

文化圈智力因素语文能力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圈里事儿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