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债下的稳增长
2012-01-28郭斯兰
原本期望中的经济回暖行情并没有如期而至。上半年,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低迷状况更趋长期化,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1-6月GDP增速为7.8%,其中二季度仅增7.6%,为13个季度新低。浙江的GDP增速情况似乎更为严峻,1-6月GDP增速仅为7.4%,低于全国水平。一个共识是,浙江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增长阶段,下一阶段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上形成突破,以更好度过阶段性的中速增长期。
迈入新的增长阶段,不管是结构调整还是产业升级,均须依靠强有力的投资拉动。但是,让人担忧的是,在高负债状态下政府、企业可能存在融资困难,从而导致资金不足、投资后劲乏力,稳增长难度大于以往。
宏观上,高负债问题突出表现为货币的超发。1990年中国的货币总量为1.53万亿元,2011年达到89.56万亿元,21年间翻了58.53倍,几乎是同期GDP增长率的两倍。虽然高负债经济下中国经济取得了可以说是辉煌的成绩,但此模式是否可持续值得怀疑。过去,中国的高负债经济是由民间的高储蓄、雄厚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条件支撑的,但从目前来看,民间储蓄高峰已过,人民币升值已达阶段性顶点,外汇储备有所下跌,出口增速放缓,在此基础上继续放任货币总量的增长有可能造成国家债务危机。鉴于货币超发现象已经十分严峻,继续发行货币或者降低存款利息等手段释放货币等幅度均不会很大,要想继续保持原有的货币融资筹集投资资金、实现稳增长的难度加大,地方政府获得中央投资支持的力度存在下降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下,为加快经济复苏,“4万亿”等财政投资手段使得政府债务大规模扩张。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政府性债务负债率20.15%,高于警戒线10.15个百分点,地方各级财政运行中累累债务为常态。过去的十多年,依靠土地出让收入和企业税收,政府信誉可靠,但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大量中小企业停产甚至倒闭,财政收入大幅减少,政府投资能力和还债能力相应下降。有学者做过研究认为,只要GDP增长速度能够保持8%的增长,政府的财政状况就不至于出现危机,但对于浙江来说,“7”时代已经来临。虽然作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试点,发行地方债务可以拓展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减轻还债压力,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寅吃卯粮”的方式不可能盲目扩大规模,发债规模应控制在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税收增长相适应的水平上,欧债危机下政府破产可谓是前车之鉴。
实体经济同样处于高负债的窘境。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日前表示,中国企业负债占GDP比重已达107%,而OECD组织认为企业负债占GDP比重超过90%,已属危险。去年,温州借贷危机爆发,一些企业主因无力偿还贷款出逃,企业因债台高筑而破产。今年,据报道,杭州600家民营企业联名上书向政府紧急求助,请政府帮助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经营环境恶劣,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而且浙江企业大部分会有一定量的股票和房产投资,而现实情况是这两类资产大幅缩水。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企业可以通过负债来拉动有效投资,获取规模效益,以利润冲抵财务费用,但是在实体经济低迷期,高负债可能最终压垮企业。
从中长期看,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主力,但投资能量势必会受到原有融资方式下高负债的压力影响。加快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将是稳增长的先决条件,而民间资本的全面深入参与或许是高负债下稳增长的唯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