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缔造人民军队的卓越贡献
2012-01-28□庹平
□庹 平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北京 100017)
朱德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缔造人民军队的卓越贡献
□庹 平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北京 100017)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的起点。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参与并领导了南昌起义,在南昌起义军余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勇担保存新生人民军队革命火种的重任。在转战上井冈山之前,他致力整顿思想,培养新生人民军队坚定的革命意志;建立新的军事指挥制度,加强党对新生人民军队的直接指挥;制定铁的纪律,转变作战形式,提高新生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最后,朱德带领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名扬天下的“朱毛红军”。
朱德;南昌起义;军队建设;贡献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的起点。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并在起义失败后,不屈不挠地为保存和发展南昌起义军余部而奋斗,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个光辉篇章。
一、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充分发挥了其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领导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发动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时期。
朱德早在1925年就立下“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工作”的宏伟志愿,又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十分杰出的军事指挥人才。他不负党的重托,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充分发挥了其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27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在武汉贯中里召集秘密会议,朱德、刘伯承等出席会议。周恩来谈了中共中央关于起义暴动、武装革命的战略设想,并征求与会者的意见。当时有人主张打回四川,以四川为根据地再向西北发展,有人赞成并支持中央“在东南发动暴动”的战略安排。[1]P172朱德和刘伯承则认为,现在四川形势险恶,再谋发展很困难,武汉也日趋紧张,搞不好连站脚的地方也没有。朱德还根据自己在江西工作半年了解的情况,提出可以到江西发展革命军事力量的建议,并号召大家到江西去。他的这一建议,成为党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的重要参考。在党中央作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并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这次起义后,朱德根据党的安排秘密返回南昌,利用滇军中老部下和老关系的掩护,详细了解敌情,精心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南昌市敌军布防图交给周恩来。在这张图上,敌军驻地的碉堡、火力点以及进攻路线,都标得清清楚楚。周恩来非常满意地称赞朱德“为准备起义立了一大功!”[2]P80“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3]P96在南昌起义正式打响前,朱德又执行党交给的特殊任务。他在佳宾楼宴请驻南昌市的第三军第二十三团、第二十四团的团长和副团长,一直拖延他们到晚上9时许,使其放松警惕,为消灭该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偶然得知起义军内有叛徒告密的紧急情况下,朱德立即赶往第二十军指挥部,将此事告诉贺龙,使起义提前发动。
接着,在起义军南下的军事行动中,朱德继续发挥其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月3日,朱德改任第9军军长,还被任命为南下先遣司令。他率领第九军教育团作为先遣队离开南昌,向广东开进,担任开路先锋。他率部沿途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千方百计地找寻粮食,安排宿营。后来,朱德回忆自己率先遣队南下时的工作说:“我从南昌出发,就是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寻粮食……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队,又是粮秣队。”[4]8月25日,朱德指挥第二十军第三师的一个营,作为前卫营南下,在壬田与敌钱大钧部遭遇。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朱德指挥部队与敌军激战一昼夜,坚持到第二天中午,直到后面的大部队赶到参加战斗,终于将敌军打败,使其向会昌溃退。8月30日,朱德指挥第二十军第三师为左纵队,参加攻打会昌的战斗,担负进攻会昌东北高地的任务。朱德指挥部队向敌军阵地发起攻击,并鼓励部队说,我们这边吃力些,右纵队那边就好办了。经过一天激战,敌军钱大钧部经不住起义军左右两侧的攻击,再次吃了败仗,该敌伤亡、被俘和逃散的多达6000人。9月19日,起义军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后,根据前敌委员会的决定兵分两路: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第二十军和第十一军的第二十四师,从粤闽边境的大埔乘船,经韩江而下,直奔潮汕;朱德率领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军教育团共约4000人留守三河坝,准备抗击从梅县向起义军进攻之敌。10月3日至6日,朱德指挥所部在三河坝背水与约2万人的敌军激战3天3夜,在完成掩护主力进军潮汕的任务后,主动撤出三河坝。
朱德在南昌起义的酝酿、准备和发动以及起义军南下军事行动中,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艰巨任务,充分展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二、在南昌起义军余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勇担保存新生人民军队革命火种的重任
在酝酿决策南昌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方面只有北伐战争的经验,只能模仿俄国十月革命以占领城市为革命战争的中心目标。起义军占领南昌后,根据起义前党中央的决定,南下广东,准备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占领出海口,进而取得国际援助,然后重新举行北伐。结果,南下广东的军事行动遭到严重失败。起义军余部除1300余人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军会合外,剩下就只有朱德率领的由三河坝和潮汕撤退下来的这支约2000人的队伍了。
朱德率部撤退至饶平后,敌人大军压境,从四面八方扑来,起义军随时都有可能被消灭。在这种情况下,失败主义的情绪笼罩全军,军心涣散。由于这支队伍刚从各方面会合起来,不同建制,大部分官兵都不是朱德的老部下,因此,朱德要领导这支队伍面临很大的困难。早就立下“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工作”之志愿的朱德,抱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英雄气概,挺身而出,毅然地担当起把部队带出困境的重任。他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部队干部会议,研究部队今后的行动方向等问题。针对会上有人提出要解散队伍的意见,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3]P108-109他还坚决地表示说:“不愿继续奋斗者可以走,我虽有十支八支枪,还是要革命的。”[5]P5朱德的意见得到陈毅等人的坚决支持。一些有失败情绪的干部,被朱德坚定的革命意志所感动,也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在此基础上,经过讨论后,朱德综合大家的意见,作出要尽快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要带领这支部队到既隐蔽又有群众基础的湘粤赣边界地区去找个立足点、要继续对全军做艰苦的政治思想工作等4条重要决议,确定了部队总的军事行动方向: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
在部队转移途中,朱德和士兵一样扛着枪,背着包,有时还搀扶着伤病员。他和基层官兵一路行军,一路讲革命道理,提高官兵的革命觉悟,培养大家坚定的革命意志。朱德指挥部队与尾追的敌人在闽赣边界发生激战时,还亲自率警卫人员攀登陡壁悬崖,突袭敌人侧后,夺取隘口,为部队前进杀出一条血路。部队虽然又受到很大的伤亡和散失,最终进入赣南山区,摆脱了敌人的重兵追击。朱德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动了部队官兵,极大地稳定了军心。粟裕回忆说:这时,“大家不仅把他看作是这支部队的最高领导,而且简直看成是我们这个革命集体的好‘当家’”。[6]
朱德在南昌起义军余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毅然地担当起把部队带出困境的重任,并成功地指挥部队摆脱困境,为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保留了十分珍贵的革命火种。
三、整顿思想,培养新生人民军队坚定的革命意志
朱德率领这支部队离开茂芝,经福建沿闽粤边界北上途中,与尾追的敌军发生激战,部队受到很大的伤亡和散失。当部队到达江西安远的天心圩时,仍然没有摆脱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失败的情绪再次蔓延开来。这时,一些经不起失败考验的官兵相继不辞而别,有的甚至带着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有的甚至要求解散部队。针对这种军心涣散、官兵离队的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1927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利用20多天的时间,朱德先后在安远县天心圩、大余县地区、崇义县上堡,3次进行了整顿、整编和整训,这就是著名的“赣南三整”。
在天心圩进行的“赣南三整”的第一整,就是整顿思想,主要是针对部队官兵思想混乱、军心涣散而进行的一次坚定革命信念的思想教育。在南昌起义时,部队的政治工作是相当薄弱的。许多官兵称政治工作人员是五皮主义:皮带、皮鞋、皮包、皮鞭、皮手套。这时,在失败情绪蔓延的情况下,部队官兵更加看不起政治工作人员。有些士兵甚至公开地对政治工作人员说:“又来吹狗皮膏药,不听他的。”[6]因此,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整顿部队的首要任务。朱德在回忆这次整顿时曾经深刻地指出:“在当时的情况下,需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分析革命形势,指出革命是有前途、有出路的,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大家的革命意志。”[7]在整顿开始时,朱德在全体军人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中国革命虽然现在失败了,但中国革命一定会像俄国十月革命一样取得最后胜利。“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8]P379-380根据粟裕回忆,陈毅对朱德的讲话“作了极高的评价。他曾经说,朱德同志的这次讲话,是讲了两条政治纲领,我们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就是依据这个纲领作些发挥工作。”[6]陈毅所说的两条政治纲领,就是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革命必须自愿。后来,陈毅本人也回忆说:“朱德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9]P560“当时如果没有朱总司令的领导,这个部队肯定的说,是会垮光的。个别同志,也许会上井冈山,但部队是很难保持的。”[9]P558-559
通过这次整顿,虽然让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离队了,但留下来的七八百人经过了严峻锻炼和考验,成为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四、建立新的军事指挥制度,加强党对新生人民军队的直接指挥
虽然在南昌起义时,曾经对起义军进行过整编,并在起义军中进行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在师一级设有党代表,在团一级建有党支部,在营一级建有党小组,力图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但是,由于军队没有进行改造,在实际工作中,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很不得力的。贺龙称在起义军中,“党的领导很薄弱”。[10]
在大余进行的“赣南三整”的第二整,主要是针对党的领导很薄弱,整顿党、团组织和整编部队,目的是要加强党对新生人民军队的全面领导。整顿党、团组织,主要是重新登记党、团员,调整党、团组织,发展一批党员,成立党支部。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各个连队中去,依靠他们做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巩固队伍。还选派了一些优秀党员去基层担任指导员,加强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在整顿党、团组织的同时,为了更有利于指挥作战,还进一步整编了部队。主要取消了“军、师、团”建制,根据实际人数把部队改编为一个纵队。朱德回忆说:“在大余,我们把部队分成5个支队,每一支队设有政治指导员一人,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尽量吸收新党员。旧的军事指挥制度取消,代之以直接指挥的制度。”[11]P245显然,党对军队的直接指挥的制度,就这样初步建立起来了。
通过这次整顿,这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已成为一个比较巩固的战斗集体,成为一团不灭的革命火种。后来,陈毅总结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说:“没有党的坚强褓姆,力量一定被消灭。党强则强,党弱则弱,弱者必败。海陆丰的力量本来比朱德的力量大,但海陆丰失败了,就是因为那里党的领导弱。”[9]P559
五、制定铁的纪律,转变作战形式,提高新生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在上堡进行的“赣南三整”的第三整,主要是整顿纪律和整训部队。部队到达上堡后,正如朱德所预料的那样,湘粤军阀之间重新开战了。朱德抓住湘粤军阀混战一时无暇他顾这一有利时机,部署部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在打土豪和分财物的过程中,制定纪律和加强遵守纪律的教育,成为这支部队纪律建设的迫切任务。在朱德的指导和支持下,部队明确规定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官兵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侵犯工农群众的利益。[12]P15同时,对官兵进行了自觉遵守纪律的教育,并且严格执行纪律,枪毙了3名抢劫当铺的士兵。
在整顿纪律的同时,还对部队进行新的游击战术的军事训练。朱德从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游击战的重要性,认为在今后的武装斗争中,必须思考“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也就是打游击战”的“新战术问题”。[13]P394为适应打游击战的新战术,由朱德口述编写了新的训练教材,规定在战斗队形上把旧式疏开队形改为梯次配备的疏开队形,把旧式的一字散兵线改为人字队形,既有利于对敌交叉射击,消灭死角,又减少自己队伍在接敌运动中受到的杀伤。还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游击战的战斗动作和战术要求。
通过这次整顿,部队有了铁的纪律,步调一致了,学会了新的游击战战术,增加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本领。部队根据朱德的指示,以上堡、文英、古亭等山区村镇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实行从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后来朱德回忆说:“我们由福建退至江西,开始被迫上山,被迫进行游击战争。这有一个好处,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争的方向,不是采取过去占大城市的办法,而是实事求是,与群众结合,发动群众起义,创造革命根据地。战术也变了,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有把握的仗就不打,不打就‘游’。方向正确,革命力量就能存在,而且还能得到发展。”[13]P125
六、带领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组成名扬天下的“朱毛红军”
在“赣南三整”期间,朱德运用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利用与范石生的同学关系,在部队编制不变、组织不变,要走随时可以走等条件下,同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范石生部建立统一战线,使部队的子弹、被服、医药等方面得到很好的补充。1928年初,朱德率部离开范石生部,转入湘南,于1月12日在宜章发动湘南起义。接着,南昌起义军余部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还招收了一批修筑粤汉铁路的民工参军,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在短短的3个多月里,湘南起义的革命风暴遍及20余县,又组建了3个农军师和2个独立团。因“左”倾盲动错误的影响,湘南起义失败后,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万余人主动撤出湘南,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下辖第10、第11、第12师3个师。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红四军是毛泽东和朱德艰难缔造的当时全国红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部队。正如朱德所说:“这两支部队的会合,就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为红军中的骨干和核心,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红军和中国武装革命的基础。”[13]P358-359
重温朱德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缔造人民军队的历史,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不仅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充分发挥了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起义军南下广东失利,余部四面临敌、孤立无援时,挺身而出,毅然地担负起保存起义军革命火种的重任,成功地带领这支部队冲破艰难险阻,转战粤赣湘边界地区,发动湘南起义,最终带领上万人的革命武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我们还深切地体会到,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朱德在军事实践中,初步探索了缔造新生人民军队的成功经验,如培养新生人民军队坚定革命意志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等新生人民军队的铁的纪律;把党、团员分配到各个连队,选派优秀党员去基层担任指导员,加强党对军队直接指挥的新生人民军队的军事指挥制度;由打正规战转为打游击战的新生人民军队的作战方式。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有了朱德参加南昌起义,才有朱德保存和发展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才有朱德带领上万革命武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才有中国工农红军中的“骨干和核心”红四军的诞生。
[1]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吴玉章年谱[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赵镕.从南昌起义到井冈会师[A].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话说朱德[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金冲及主编.朱德传(修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朱德.朱德自传(1886 -1937)[R].手抄稿本,1937.
[5]聂荣臻.聂荣臻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6]粟裕.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N].人民日报,1978-12-01.
[7]朱德同解放军政治学院负责同志谈话纪要(1957年11月13日)[R].文献和研究,1986(第6期).
[8]杨至诚.艰苦转战[A].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革命史研究室编.南昌起义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陈毅.陈毅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10]贺龙.南昌起义军与我军建设——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一周年[N].人民日报,1958-08-01.
[11]〔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1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13]朱德.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The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s Made by Zhu De in Participating in and Leading the Nanchang Uprising and Founding the People’s Army
TUO Ping
(The Second Edition and Reasearch Department Party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31,China)
The Nanchang Uprising is the starting point from which the CPC created the people’s army.As one of the major founders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Zhu De participated in and led the uprising,and bravely assumed the task of reserving the revolutionary kindling of the newly born people’s army at the critical moment when the remaining insurgents faced the hopeless situation.Before leading the army to Jinggangshan,he rectified the soldiers’mind to cultivate their revolutionary will,established a new military command system to reinforce the Party’s direct command over the newly born people’s army,and worked out irony discipline and transformed forms of battle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bilities of the new army.At last,Zhu De led an army of more than ten thousand soldiers to join Mao Zedong’s army of 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 at Jinggangshan,composing the world-famous“Zhu-Mao Red Army”.
Zhu De;Nanchang Uprising;army building;contribution
D231
A
1674-0599(2012)05-0042-05
(责任编辑:贺文赞)
2012-08-16
庹平(1959.11—),男,湖南澧县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