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幸福与政府责任

2012-01-28薛金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幸福感公平政府

□薛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湖北武汉 430023)

人民幸福与政府责任

□薛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湖北武汉 430023)

幸福和尊严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幸福不仅与主体自身状况密切相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客观社会条件的影响,而这些幸福的条件的保障与供给,政府的角色都不可或缺,都负有重大的责任。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外部条件,努力让人民获得更大的幸福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民幸福;影响因素;政府责任

影响人民幸福的因素有多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除了主观因素外,诸多客观因素如经济条件、政治参与、精神文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公正、收入分配、公共安全等等,政府都大有可为,都负有重大的责任。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外部条件,努力让人民获得更大的幸福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幸福问题研究的兴起

幸福和尊严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历史。2006年,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明确指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2010年3月,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中央领导的讲话,昭示了党和政府的幸福宣言,自此,学界和政界掀起了一股幸福研究和幸福建设的热潮。至此,幸福,这个人类千年孜孜追求的价值目标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宗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诉求,在当代中国变得更为明确、现实与具体。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统计资料显示,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公众幸福感的同步提升。可见,仅有物质保障,人们不一定会感到幸福。幸福感的提升与财富的积累并不必然正相关联,从而形成了一种“财富与幸福”悖论。所谓“财富与幸福”悖论(或“收入——幸福”悖论),是指一定条件下,财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但是,更多的财富并未必带来更大的幸福。幸福与财富之间呈倒U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财富与幸福”悖论。也就是说,收入对幸福的影响有一个阈值,在达到临界值以前,收入增长对提高幸福感和幸福指数有重要作用,而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个临界值,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对于提高幸福感和幸福指数的影响很小或呈现负相关。[1]例如分配问题也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同时,政治也是影响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由于贫富差距悬殊,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加之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公共资源的不均等占有,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增强,社会满意度正在走低,幸福指数也在下降。这种现状引发了人们对幸福的反思,如何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二、影响人民幸福感的多元因素分析

从根本上说,幸福是人的主观的内在体验,个人是幸福的主体。但是,幸福不仅与主体自身状况密切相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等。也即现代幸福的客观条件,不但要有繁荣的经济,还要有清明的政治、健康的文化、公正的社会和绿色的生态。

其一,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幸福只可能是空中楼阁。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成员贫穷而又悲惨,这个社会就谈不上繁荣幸福。[1]P72一般情况下,生活在富裕国家或地区的民众总体上比生活在贫穷国家或地区的民众更加幸福,较高收入群体普遍比较低收入群体更加幸福。

其二,政治民主与人民幸福。政治也是影响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仅有物质保障,他们不一定会感到幸福。因为,人除了物质需要之外,还要有民主、自由、平等、参政议政等政治需求。一般来说,民主政治程度越高的社会,民众的主人翁感越强,幸福感相应也越高。

其三,文化发展与人民幸福。文化权益也是影响人民幸福感和幸福水平的重要因子。文化因素对人民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其就业和收入水平,影响其获得幸福的能力。二是人民多元文化的发展需求。

其四,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建设主要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形式影响民众的幸福感。

其五,生态文明与人民幸福。生态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政治民主、文化发展、社会公正、生态文明等是影响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和条件,政府正是通过创造、提供这些要素和条件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民的幸福感。

三、政府提升人民幸福感的路径选择

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外部条件,努力让人民获得更大的幸福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换言之,人民的幸福生活所必需的某些基本条件,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政府对人民幸福应当提供的必要条件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第一,加强经济建设,夯实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物质财富的获得只能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乃是政府的第一要务。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3]P265并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P372和“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和评判的依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与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4]P123并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P2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中国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一百多年才取得的成果,也积累了其他国家一百多年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把历时性的矛盾和问题变成了共时性的存在。我们要在压缩的时间和空间内,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走完西方几百年的道路。作为后发国家,赶超型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亦步亦趋,可想而知,困难和挫折前所未有,矛盾和冲突也前所未有。突出表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矛盾进一步加深。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但是,发展应是科学的发展,应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总结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6]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7]P850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些一脉相承的发展理念正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提升着中国人的幸福感。

同时,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并不意味着财富在各个群体中分配是公平的,分配问题也是影响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等反映国民收入差距程度的指标将直接影响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幸福水平。由于分配不公造成的贫富差距悬殊正在削减着人们的社会满意度,降低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也是确保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财富生产还是财富分配,无论是蛋糕做大,还是蛋糕分好,都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第二,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民众的幸福生活提供制度保证

政府只有在保障和实现公民经济权益的同时,也保障和实现其政治权益,人民才会有生活的幸福感。因此,要让人民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政府就要努力扩大民主,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公民权,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一是要畅通人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诉求渠道,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司法制度、信访制度、新闻自由等制度,从而实现人民多层次、宽领域的政治参与。二是要推动政府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8]P789-790

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多元文化发展需求满足程度是影响人民精神幸福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方面,还是满足人民多元文化的发展需求方面,都需要政府积极作为。

就教育因素而言,教育是实现民众脱贫脱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投入少,历史欠帐太大。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合理,教育投入在落后地区、贫困群体与发达地区、富裕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高校扩招后全面收费,使一些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望而生畏、退而却步。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动力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通过教育获取幸福的渠道也越来越窄了。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实现教育公平,确保人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就满足人民的多元文化发展需求而言,目前,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如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等等。[9]这些问题的存在,就需要政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增进人民的精神幸福。

第四,以加强社会建设为重点,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人们的消费分为商品的消费和公共产品的消费,商品的消费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而公共产品的消费必须由政府来供给。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民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政府要改善其服务的质量和提高其服务能力,要按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0]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五,加强社会公正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与否也是影响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幸福便无从谈起。从当前的社会问题来看,很多矛盾和冲突都与社会公正问题有关。种种不公正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民众的幸福感。如果民众的幸福感普遍下降,社会就会潜伏巨大的紧张和冲突,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公平正义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关系到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社会的满意度、政策的满意度和收入的满意度,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势必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必然给人民带来痛苦和不安。从制度上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社会动乱都常常以‘不平等’为发难的原因”,“内讧总是由要求‘平等’的愿望这一根苗生长起来的。”[11]P234亚当·斯密也反复强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认为公平正义“是支撑整个(社会)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柱子被移走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宏伟巨大的建筑物必然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12]P101恩格斯也坚持要实现利益共享,应当“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13]P24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6]这就要求政府要从政策、体制与机制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从而为公众的幸福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就权利公平而言,政府要确保每个社会成员在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方面的平等。就机会公平而言,政府要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参与机会均等,包括起点上的平等和过程本身的平等。就规则公平而言,政府要确保规则制定和执行的合法性和程序性。就分配公平而言,一方面政府在分配政策上要确保劳有所酬,劳动成果的分配方面要体现公平。另一面,政府掌握着公共资源,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幸福家园

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而公共产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仅靠市场机制难以保障这类公共产品的合理高效供给,还需要政府提供制度供给和政策导向来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总之,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外在的基本条件,政府责无旁贷。人民的幸福程度应当成为评价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政府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是提供了“可能幸福”的必要条件。幸福是人的主观体验,是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的统一。真正的幸福获得还是要靠个体主动来积极争取和把握。正如罗素在《幸福之路》中所指出的,幸福取决于个人心理和社会制度,通过心理调适和制度改进有助于增进国民幸福感。只有通过外因和内因的结合,政府和个体的联动,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俞可平.善治与幸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10]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7.

[1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The People’s Happiness and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XUE Jin-hua
(Institute of Marxism,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Party School of the CPC Wuhan City Committee,Wuhan,Hubei 430023,China)

Happiness and dignity are eternal pursuances of human.Happines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subject,but also affected to a great degree by objective social conditions like economy,politics,culture,society and environment.The governmen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and assumes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in providing and guaranteeing these conditions.To create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the people to live happily and help them obtain more sense of happiness is the undeniab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people’s happiness;influencing factor;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D610.3

A

1674-0599(2012)05-0037-05

(责任编辑:朱文鸿)

2012-08-08

薛金华(1976—),女,湖北襄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编号:12CKS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幸福感公平政府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笨柴兄弟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幸福感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