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现代化在于新型城市化

2012-01-28秦诗立

浙江经济 2012年14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

文/秦诗立

新时期浙江实现基本现代化的主动力应集中到新型城市化上来,需以新型城市化所积聚的高端要素资源和所蕴含的金融服务创新、现代商务发达等,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深入

1998年浙江正式提出推进城市化,2006年召开新型城市化工作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这些,在全国来说都具有创新性。目前,浙江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通过都市区培育、小县大城培育、小城市试点,以及通过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等,浙江城市化质量也正积极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

新时期浙江再提新型城市化建设,需对新型城市化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给予新的认识。此前,较普遍共识在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新型市场化,是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三化归一”的主方向与落脚点即是基本现代化。浙江“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建议与纲要,都明确实现基本现代化是全省发展的主方向和主目标。但“三新”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是并列关系还是谁主谁次,或者谁先谁后?尚未很好解决。在浙江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主动力选择存在过困惑。

其实,新型工业化实质在于经济服务化,即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附加值增加的来源,应主要在于创新性服务的提供。即便是石化、钢铁、船舶等传统工业,其主利润源也在于金融服务创新、科研设计、总承包及后期服务,而不在于冶炼、加工、组装等环节。要实现经济服务化,则需有着丰富的人才、科技、教育等储备,及金融、信息、商务等创新。而这些,并不是通过远离城市的工业园建设可以实现的,而是需通过城市化及提升城市化质量来予以实现的。现各类工业园建设,也需通过城市新区建设或与主城市对接,来提高质量。

新农村建设实质在于通过城乡统筹,把城市服务功能延伸到乡村。这既包括农村现代信息、便捷交通、安全饮用水、垃圾回收等设施服务与城市的对接,也包括农村医疗、文化、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对接,还包括产前优良苗种、生态化肥、低残留农药等的研制、产后展览包装、品牌营销等农业服务与城市的对接。对浙江来说,新型城市化需更加关注城市服务功能向乡村延伸的普及性,针对性,更多在农村社会保障健全、农村生态秀美建设上下功夫,前者要实现与城市居民的均衡化享受,后者要实现“城市繁荣发达、农村洁净秀美”的分工格局。

至于新型市场化,尚无规范定义。目前相关表述与关注的重点,多集中在对“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国进民退”经济形态回潮势头的反思、检讨上。但需知,任何理念和制度出现都需从供给与需求双方的情况及平衡点位置来分析。新型市场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既在于制度供给方的主动性不够,也在于需求方力量的缺乏,即市场化主体的分散化。新型城市化重点之一就在于通过鼓励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社会组织建设及发达化,来形成和维护现代市场治理秩序的制衡性力量,并在“小政府、大社会”构建中形成现代经济管理模式。

可见,新时期浙江实现基本现代化的主动力应集中到新型城市化上来,需以新型城市化所积聚的高端要素资源和所蕴含的金融服务创新、现代商务发达等,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深入;需以新型城市化的服务功能增强及其向乡村基层的有效延伸等,来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层次;需与新型城市化所支持的社会组织建设健全及其“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倡导,来加快新型市场化的推进和深入。对应,浙江只有深入发掘、科学认清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把新型城市化作为浙江推进基本现代化的主动力,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新型城市化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