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执法监察信息系统构建长效管理新机制

2012-01-28奉化市国土资源局

浙江国土资源 2012年3期
关键词:国土资源巡查监察

奉化市国土资源局

依托执法监察信息系统构建长效管理新机制

奉化市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指示精神,在宁波市国土资源局的具体指导下,奉化市国土资源局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着手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全力构建“天上看得清、地上查得实、网上管得住”的执法监察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信息化、智能化。

一、主要做法

奉化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于2011年初研发,2011年7月投入运行。系统以“简单、快速、高效、准确”为前提,具备“动态实时巡查”、“人员车辆监控指挥”、“违法案件管理”、“卫片执法检查”、“综合统计分析”、“领导督办”六大核心功能,并综合应用“一张图”工程,实现全方位管人、全天候管车、全过程管案和全覆盖管地的目标。

(一)全方位管人

为满足建立执法监察长效管理机制需求,2010年,该局招录了一批以退伍军人为主的国土资源协管员,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超过了60名,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对执法监察队伍的管理中,该局依托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实行全方位管理。

一是区分任务,明确职责。为了加强对人员管理,确保每一个执法监察人员尽职尽责,该局将全市11个镇(街道)、1277平方公里土地划分成14个责任区块,全体执法监察人员编成14个巡查小组,分片包干实施动态巡查,并将每个责任区块、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录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加强网上监管。

二是依托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管。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将每一个执法监察人员的身份信息录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由信息系统自动记录每个执法监察人员每天的工作轨迹,只要查阅信息系统记录,就能准确掌握每一个执法监察人员动态巡查工作开展情况。

三是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依据信息系统记录,对执法监察人员实施考核。根据《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违法用地巡查发现率、报告率达到100%,有效制止率、依法查处率、执行到位率超过95%的,给予片区巡查小组每人每年3000元的奖励;对巡查不到位、该制止的不制止、该报告不报告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扣发奖金、解聘辞退、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

(二)全天候管车

2010年下半年,在宁波市实行车改的背景下,奉化市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保留和增配了14辆执法用车、30辆警用巡查摩托车,保证了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有4辆执法用车,每个国土资源所有2辆执法用车,每个协管员有1辆警用巡查摩托车。为加强执法车辆管理,该局一方面在每一辆执法车上统一喷绘醒目的“国土执法”字样,巡查摩托车还安装了警灯,既形成强大的执法声势,震慑土地违法行为,又便于群众监督,防止执法车辆乱停乱放和公车私用等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该局将车辆管理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在每辆执法车上安装了GPS定位仪,信息系统对每辆执法车的工作状态和运行轨迹实施24小时全天候的监管。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执法车辆如果没有按规定巡查或违规停放、违规使用,都可在信息系统内一目了然,管理成效明显。

(三)全过程管案

根据信息系统管理要求,奉化市国土资源局为每名巡查人员配备了一台具备GPS功能的手持移动端——CORS机,巡查发现正在动工建设的地块,只要在CORS机上输入3-5个边界点,短短10秒之内,就可以迅速获取该地块的规划、审批和现状等信息,属于违法用地的,系统会自动转换到办案程序。违法用地行为从发现、制止,到立案、查处,结案,办案人员都能在信息系统内适时查阅案件办理情况,准确掌握案件办理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办案进度。各级领导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案件办理实施全程监管,及时督办。在卫片执法检查中,将卫片图斑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能自动对卫片图斑信息进行红线分析和核对,实时生成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实现土地卫片执法数据的快速核对与上报,外业核查任务大大缩减,数据统计准确率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四)全覆盖管地

2010年,奉化市建立健全土地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改变了国土资源部门唱“独角戏”、跳“单人舞”的被动局面,营造了“大家管、依法用”的良好格局。2011年,奉化市国土资源局以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做足长效管理深度拓展文章。

一是实现动态巡查精细化、科学化。在动态巡查中,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为平台,10秒钟内,能够准确判定一宗土地是否违法用地;鼠标一点,能够实时监控调度巡查执法人员和车辆;借助CORS系统,能够实现每一宗土地的厘米级精度定位,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利用信息系统能记录每辆车的工作状态和运行轨迹这一功能,科学制定动态巡查计划、合理安排动态巡查路线、适时调配动态巡查力量,动态巡查效率明显提高,动态巡查范围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在市、镇(街道)两级领导的办公电脑上安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管理终端,各级领导可随时了解辖区内土地违法情况,便于及时处理和督办。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在信息系统内开通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信访、巡查情况通报》专栏,每月定期向各镇、街道通报当月违法用地发生情况,分析违法用地产生的原因,提出工作建议和要求。对发生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由该市土地长效管理办公室牵头,及时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处置方案、制定措施,组织联合执法。

三是严格责任考核,确保责任落实。为充分调动镇(街道)加强土地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奉化市政府都与各镇(街道)签订《土地管理工作目标责任状》,提高土地管理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分值,把对土地管理的责任真正地落实到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各镇(街道)也将土地监管工作纳入对农村工作指导员、村(社区)干部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室对各部门履行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查,刊发督查简报,年底进行统一考核,以责任考核促进共同责任落实。

二、工作成效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的建成,标志着奉化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从平面执法到立体执法,从手工操作到科技执法,从单枪匹马到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执法的根本性转变,较好实现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经过半年实践,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三高一低”上。

(一)是动态巡查落到实处,违法用地发现率大幅提高

通过车载GPS定位系统,将每位巡查人员与车辆“捆绑”,实时跟踪巡查情况,系统记录历史轨迹,公布巡查里程和时间,随时督查巡查效果,使动态巡查变得可视、可查、可考核,确保动态巡查制度落到实处,确保违法用地在第一时间发现。据GPS实时统计,2011年7月1日-10月31日,累计巡查7500人次、3.6万小时,巡查里程38万多公里,巡查发现违法用地93宗,巡查发现率超过98%。

(二)办案程序规范透明,违法用地查处率大幅提高

巡查发现违法用地第一时间录入管理系统,违法用地查处所有环节都按预定流程全部在网上完成,各级领导能够对每个案件进行网上跟踪监督。凡是相关案件没有及时办理,或巡查未发现而被群众举报、卫片执法中发现的,都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杜绝了执法监察人员可能存在的瞒报漏报、有案不查等情况,确保各类违法用地的到位查处。据系统自动统计,巡查发现的违法用地基本得到了及时制止,当场拆除违法建筑9270平方米,复耕21560平方米,违法用地结案率达到100%。

(三)数据信息自动生成,执法监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巡查人员可以现场划定红线,图斑数据实时发送并与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对,迅速判定是否属于违法用地,短短10秒钟时间就可完成以前2个多小时甚至半天以上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提供了科技保障。系统的实时统计、分析功能,又能及时准确生成统计报表,各类数据、报表的上报变得更加及时、准确、方便、快捷。

(四)共管责任落实到位,违法用地发生率大幅下降

系统提供外网监控端,方便市、镇(街道)两级领导通过网页随时查看当地土地违法情况,进行及时的督办和相应处理,确保共同监管、协同查处责任落到实处。据统计,2011年1-10月,全市共开展联合执法98次,出动执法人员2180人次;对违法用地实施停电停水38次,停办工商营业执照年度核准26次;新发土地违法案件同比下降70%,从根本上遏制了奉化市违法用地的多发势头。

猜你喜欢

国土资源巡查监察
明代监察逾权对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新设的监察委与纪委有什么不一样
江西:网上监察“阳光灿烂”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