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呈现新趋势

2012-01-28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教授洪涛

中国合作经济 2012年9期
关键词:冷链流通生鲜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教授 洪涛

在农产品流通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冷链从广义上讲包括农产品、加工品、药品的冷链物流,而我们通常说的冷链物流主要是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包括生鲜农产品、肉、禽、蛋、奶的冷链物流和其加工品的冷链物流。冷链物流问题的解决不仅能让农民和消费者受益,也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冷链物流七大特点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冷链物流的空间巨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产量、贸易量、消费量、加工的数量、流通量等都非常巨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消费的升级,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成为了迫切需要。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1700万吨,其中近几年来新增冷库824座,新增库容340万吨,增长7.94%。到2015年,争取新增冷藏运输车4万辆,大幅提升冷链运输能力。预计到2015年,国内冷链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元。三是冷链物流运输网络初具规模。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农产品流通 “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实现了大批量农产品从南到北,大量的水果从西到东。四是冷链科技日趋多样化。多种多样的科技被应用在流通领域,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科技也开始运用在新鲜的农产品的采销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被广泛推广。五是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产地冷库储备型、批发市场区域配套型、销地配送型、干线运输型等各种各样的冷链库相继出现。六是第三方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在流通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通过外包给第三方来做,因为第三方更加专业,这种专业化能够提高流通效率。七是冷链物流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目前,我国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不断出台、完善和修订,使冷链物流的发展环境日益好转。我们有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各企业的标准,特别是国家发改委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些标准及规划使我们的流通更加规范。

冷链物流呈现出新趋势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从宏观趋势来看呈现一体化、链条化、信息化、规模化、网络化和高效化的趋势。一体化趋势即农产品从产地采收 (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实现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一体化。链条化趋势即从产地采收 (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分级预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信息化趋势是指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无缝物流趋势。要实现物流接口的无缝化对接,必须依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先进的无缝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模化趋势即指农产品冷链的规模化,包括自营的规模化和第三方冷链的规模化,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益;网络化趋势指的是 “三网融合”的趋势,如宽带信息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的融合趋势,在此基础上的形成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化趋势,便利生产、流通、消费;高效化的趋势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种效益,其核心是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满足,以及供货商 (生产者效应)的满足。

同时,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呈现出智能化趋势,即创新智能农产品冷链和智能冷库有效模式。智能农产品冷链是指将物联网的标识技术、识别技术、传输技术、应用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过程;智能冷库则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冷库入库管理,库内温度、湿度、环境管理、出库自动化管理,以产品在途冷链运送管理。

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鲜活农产品冷链比例低、农产品产后损失较大、断链经常发生、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推广滞后、第三方发展滞后、园区发展滞后等。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村的流通、影响农产品的流通、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冷链的比例较低,产后损失率很大。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每年我国零售损失2000多亿元,其中物理损失、生鲜瓜果腐烂损失占有一定比例。

加快冷链物流建设的建议

如何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广现代理念。最近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流通体系。这就是现代化流通的发展方向。二是明确国家 “十二五”冷链目标。流通环节果蔬、肉类、水产品产品腐损率分别下降15%、8%、10%;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上涨20%、30%、36%;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运输率分别上涨30%、35%、60%。三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从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转变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主要包括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屠宰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技术、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技术、包装规格化技术、上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技术、一体化冷链技术、冷链物流服务外包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温度监测技术、食品追溯技术。四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五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发展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缝”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超低温储藏、运输、包装和加工体系,促进远洋等高端水产品消费。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推进乳制品、冰淇淋、速冻产品等其他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六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但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提高流通效益不是简单的搞一个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必要的中间环节和第三方还是要提倡的。七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八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加快节能环保的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九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鼓励市场信息、客户服务、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交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推广应用条型码技术、RFID技术、3S技术、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猜你喜欢

冷链流通生鲜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生鲜灯的奥秘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