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底该怎样祛除“中国式烦恼”

2012-01-28黄羊滩

浙江经济 2012年18期
关键词:治本公共资源户口

文/黄羊滩

到底该怎样祛除“中国式烦恼”

文/黄羊滩

治本之策依然在于切实实现权利平等,让全体国民能够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走动

生活在当下,大抵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有些烦恼能够说出来,并获得共鸣;有些却只能憋在心里,发酵,折磨自己,或者举身一跃,万事皆休。

以前者为例,据搜狐、华声在线披露,一对浙江夫妻在广州创业,孩子该上小学了。虽然他们一直在交教育附加费,但孩子上学还是颇费脑筋。他们选了四所学校去报名,一家说他们没交社保,直接拒绝;另一家要求在学区有房产;托关系找到能接收的,需要赞助6万元。想想孩子未来高考要回原籍,夫妻俩无奈,放弃创业回老家。户口、房产、社保像冰冷的大山,阻挡着这个家庭在城市追求幸福之路。

这些烦恼,都可笼统归结为“中国式烦恼”。即此时此地作用于此身的难题、困扰以及焦虑,冠以“中国式”,不过是强调其专有属性而已。

这几个月来,浙江那对夫妻在打拼了4年的广州城里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只是为了找到孩子的一张课桌。这中间,有冷漠,有推拒,更多的却是公事公办的冷脸。没有户口、没有社保、没有住房……一连串的“没有”,导致了最后的“没有机会”。对于他们这样的外来创业者而言,九年制义务教育似近却远。在所谓的地方性规定、程序面前,公民的权利卑微而脆弱。

这样的事情似乎每天都在城市里面发生。学校就在那里,设施先进,老师们都洋溢着迎新的笑脸,可是,还有那么多孩子无缘这样的笑脸,斯人独憔悴。那么,该如何纾解危局,祛除这种种“中国式烦恼”?

通常的办法是赎买。也就是浙江那对夫妇最后也是唯一的解决之道,支付6万元赞助费,即可暂时抹平外来人口与当地人之间的教育权利鸿沟,得到一张平稳的书桌。事实上,很多人都是这样解决难题的。而在紧张的教育资源争夺战中,外地人是这样,本地人也概莫能外,区别只在于费用数额的多寡。一所“好”幼儿园、一所“好”小学,往往需要用钱来赎门槛,不然,只能远远望着。

还有一个法子则是找关系。尽管找关系同样花钱,但是花钱却是需要资格的。浙江那对夫妻6万元的赞助费,也是在找了关系的前提下给出的额度。这样的灰色资金流动,每年都在一个个城市里涌动。当事者尽管不甚情愿,却也无奈。总有一种说法在指责中国人习惯、甚至纵容种种潜规则乱象,殊不知,这样的说法实在轻巧,站着说话不腰疼。非身在局中,不可能有那种真切的感受。

凡此种种,实在令人无语。什么时候,原本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部门竟然沦落到如此境地,一方面在不断推拒民众,人为地制造权利不平等,增添本不必有的烦恼;另一方面,却又在悍然滥用公共资源设租寻租,满足一部分人的欲望。而源自民间自发的纾解之策,不仅不能改变这种现状,反而会加剧这种严重的倾斜,从而使得城市一些稀缺公共资源离公众越来越远。

治本之策依然在于切实实现权利平等,让全体国民能够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走动。仅仅是开放户口、降低进入城市的门槛还远远不够,必须祛除附着于户口之上的公共资源的门槛。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祛除形形色色的“中国式烦恼”。

猜你喜欢

治本公共资源户口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盆景乎?风景哉?
治本安全观视阈下监狱教育改造问题研究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户口
云南省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工作
供给侧改革:治本之道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
供给侧改革: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