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初探

2012-01-28叶建丰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宣教处杭州310013

中国司法 2012年4期
关键词:创意作品法治文化

叶建丰 (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宣教处 杭州 310013)

朱 宁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司法局 杭州 310013) ■文

"法治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初探

Tentative Exploration of'Legal Culture Originality Industry'

叶建丰 (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宣教处 杭州 310013)

朱 宁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司法局 杭州 310013) ■文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奏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精神,推动形成法治的生活方式,是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创意产业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 "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特点

(一)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是指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将法治元素与文化创意相融合,把文化引入到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将法律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创意之中,是一种使法律知识与智能相结合产生创意及作品的过程。

(二)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1、是法治文化与创意产业的联姻。法治文化是个大概念,在实践中我们以具体的形式来表现,它既包括法制新闻、法制文学、法制文艺、法制网络等某项具体的文化活动,也包括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某种具体的形式和手段。法治文化与和谐文化相辅相成,是立法、司法、执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等社会法治文明活动的综合体现。在当前以法治文化为核心开展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各类丰富的文化形式被广泛地运用。

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创意产品来源于创意者的灵感、想象、知识、技术、经验,这些都是以文化为底蕴的。没有文化就没有创意,也就没有创意产品,更谈不上创意产业。因此,创意产业天然地与文化发展相联系。但是,创意并不局限于文化产业,而是广泛渗透到其他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好的建筑设计拉动建筑业,好的服装设计拉动服装业等。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是法治文化建设与创意产业的联姻。

2、核心在于创造力。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其实就在于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创意"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创意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以及有意义的。在 "内容为王"的时代,无论是电视影像这样的传统媒介产品,还是数码动漫等新兴产业,所有资本运作的基础就是优良的产品,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良产品恰恰来源于人的丰富的创造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质就是一种"创意经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自身的创造力,法治文化创意也是如此,由原创激发的 "差异"和 "个性"是 "法治文创产业"的根基和生命。

3、最终表现为拥有知识产权的作品。文化创意及相应的作品属于智力劳动成果,法治文化创意产业也应该以作品为基本表现形式。这同样离不开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作品利用、转让、许可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经济权利,包括复制、发行、演绎、表演等。这一部作品有多少种利用方式,作者就享有多少利益。其他人利用作品应当获得作者授权,否则就构成侵权。

二、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一)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同步的法治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布局中,不能忽视法治文化建设,它既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 育 的第六 个 五年规 划 (2011-2015 年)》 明 确 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做为主要任务,并提出要 "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推出精品、创出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

检讨当下的法治文化状况,简单地说就是:我们 "不差法",但缺乏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小悦悦事件"充分反映出这个问题。本来救死扶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道德资源和法律资源;另外,法律对未成年人也有充分的保护。但是却因此引发了诸多立法争议,而争议的本身就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法律素养的欠缺。借这次文化大建设的东风,将依法之治上升到文化层面,引领社会公众认同和接受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人守法这些法治文化观念,以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升级法治文化的社会培育度,是我们的应然之举。其中,法治文化作品的创意创造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且这种普法教育要突破以往对具体法律条文的培训方式,重在让公众对法律产生感性认知和亲近感,进而形成合乎现代法治需要的公民法治观念,以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二)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提档升级的有效途径

法治文化软实力是综合竞争力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而基于法治文化与创意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理应成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渗透法治文化创意因素,衍生法治文化创意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产生的新机会,也为保持经济增长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是有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建设一个团结和睦、宽松自由、协调有序、运行良好的法治社会,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规范体系,而且更需要一个尊崇法治精神、敬畏法律权威、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良好社会环境。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就需要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法治文化来支撑和塑造。

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和智力的产业,对有形资源要求低,通过文化价值引导推动企业、居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让人们在享受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法治教育,可以大大减轻社会矛盾带来的种种压力,可以有效地弘扬和谐共建、公平正义、权利平等、保护人权等法治精神,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多地掌握法律规范和更好地理解法治精神,强化社会成员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合法保护自身权利、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意识观念,积极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理性、宽容、克制、守法的优秀品格,减少社会经济交往中的各类矛盾问题,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从而争取以最小成本来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有效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构想

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从法治文化创意与创意产业本身的规律出发,正确定位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才能获得持续而长久的发展动力。

(一)基本思路

遵循 "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开发、企业运作"的建设模式,激发文化创意企业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活力,延伸法治文化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触角,促进公民法治文化理念的深入,使文化创意的 "软实力"和法治建设的 "硬支撑"成为推进法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 "双引擎"。

(二)主要内容

1、开发法治文化创意作品。法治文化创意产业是法治文化与创意产业的联姻,其生命力在于创新和新作品的开发。因此,把创意和科技引入法治文化建设领域,通过开发法治文化创意作品,加大法治文化创意作品的科技含量,并通过作品的宣传树立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实现法治、文化、创意和科技的完美结合,这是打造法治文化创意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

2、提供法治文化服务。一个社会的公众法律意识状况,往往直接决定着法律的有效性和生命力。人民群众对法律的掌握和运用,才是法律巨大力量的源泉。因此,提供大众化的法治文化服务,是打造法治文化创意工程的目的。要让老百姓明白法理,真实地感受到法律的真谛和意义。这才是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落脚点和根本。例如,隽永绚丽的普法书画展;视角独特的法治摄影展览;朗朗上口的法治文化语录和诚信短语;简明清晰的校园法律教育读本;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演出;寓理深刻的法治研究论文等等。生动有趣的法治文化,要与单位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学校文化、法院文化、检察文化、公安文化进行互动,在政府、法院、学校、街道、商业区、旅游区、图书馆、公园等公众场所营造出浓厚的法治社会氛围。

3、保障法治文化产权。知识产权制度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虽然我国已经签署大量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也颁布和修订了大量的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但许多文化创意产品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出现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法治文创产业,除了必要的经济、政策、文化条件之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同样是创意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保障和基础。

(三)工作举措

1、守正出奇,选准区域法治文化亮点。法治文化创意,既要守正,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规范行事,合法合理合情地进行经营;也要出奇,突破习惯认识、思路和做法,勇于创新,找到更先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所有的法治文化资源都适宜用作法治文化创意的材料,只有选择其中的亮点才适宜。这些文化亮点必须具备两大特征:一是知名度高,为公众所熟知。文化创意,自然要谋求当地文化资源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实际上就是要借名扬名,如所用的历史文化、法治文化知名度不高,不为民众熟知,就难以起到借名扬名的作用。因此,要首先选用知名度高、为民众熟知的当地历史文化;若目前尚不为人熟知,则要通过学术研究揭示其价值,并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大力宣扬,使其先为民众熟知。二是有区域特色,民众能够把这些文化亮点与当地联系起来。

2、多措并举,建立法治文化创意基地。一是建立 "法治文化创意工作室"。法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文化创意企业的积极性,让文化创意企业有意识地融入到法治文化作品的创造中来;通过深入挖掘法治文化资源,通过对法治元素的收集、整理、提炼、传承,将法治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与创意文化相融合,开发出有特色的法治文创作品;通过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法治文创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开辟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二是广泛征集法治文创作品。在发展法治文创产业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个创业园区内,还要努力发掘散落在政府、民间等各个角落的法治文化人才和法治文化元素,让这些民间的创意人才和创意元素都能发光发热,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法治文化创意氛围才能越来越浓。创意不是某些高端人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活力,只有多数人的创造活力被尊重、被维护,社会的创造活力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例如,面向学校、市民群众开展普法童谣、普法彩信 (短信)、普法格言、普法动画征集、 法 治 摄 影 大 赛、 法 治 DV(Digital Video, 数 字 视频)创作大赛等。一颗珍珠或许看来平淡无奇,但是通过法治文化这一条主线,将一个个单项的法制宣传活动串联成一条耀眼的珍珠项链,将体现出更大的价值。三是建立 "法治文化创意作品展厅"。依托创意产业园、图书馆等建立 "法治文化创意作品展厅",打破行业界限,将历史的与现代的、本土的与舶来的法治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与集中展示法治文化创意作品的交流平台。在展厅内,可以设置法治图书博览室、举办各种法治文化创意专题博览及各类论坛、讲座。

3、整合资源,组建产学研头脑风暴联合体。世界产业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只有产业主体、政府部门、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充分互动,才能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我国一些先发的产业园区,有很多都是依托高校自发集聚的;英国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对相关研究机构的培育与扶持;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就吸纳了一些富有民望的专业人士和企业界代表加入。目前,政府和民众对于文化 (创意)产业园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均衡,政府研究、企业实践与学界探索还不能很好地交流与对话,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合力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产、政、学、研的合作空间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因此,要整合上述资源,加强对创意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并通过举办创意论坛等方式,为创意人才提供同行交流沟通的机会。

4、乘风借力,开办法治文化创意作品市集。用扣子做眼睛的可爱布偶、会随音乐发光的T恤、手绘球鞋……自杭州市西湖区于2008年暑期西湖创意市集在西城广场推出首场后,"用钱买创意"的概念,已经慢慢融进许多杭州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时尚人士加入了 "赶集"的行列。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期间,定在杭州市休博园圣马可广场举行的"西湖创意市集"专场,突出创意文化,与另一市集品牌"酷卖街"联手推出。我们可以借助类似的有力平台,开办"法治文化创意作品专场"、"法治文化创意作品集市",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丰盛的 "法治文化创意作品"大餐。

5、传名造势,实现文化创意价值创造链条化。好的名声、大的名气、响亮的品牌,是法治文创产品或服务赢得市场的关键。这些从根本上说是群众赋予的,而不是自己造出来的。造实,始终是第一位的,但并非说这项工作就不需要造名。事实证明,造名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进而调动法治文化创意企业的积极性。因此,要建立双赢机制,通过充分运用传统的和新兴的传媒手段,加大媒体对法治文化创意产品的宣传力度,开发法治文创产品的宣传平台、新载体,大胆探索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法治文化宣传新手段新方法。

(四)组织保障

1、构筑法治文化创意长效运行机制。法治文化要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构筑起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效运行机制,将法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与其他文化载体同繁荣共成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2、建立健全法治文化创意组织机构。构建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和推动作用,形成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合力。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创办、法治办、依普办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宣传、文化、广电、新闻部门等单位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权责明晰、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成立 "法治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指导协调小组,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左右联动;统一开发、统一展播法治文化创意产品,加强省市区之间的上下联动;通过购买市场化外包服务等模式,加强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专业力量之间的内外联动,形成法治文化建设合力。

3、进行法治文化创意政策资金倾斜。制定产业倾斜政策,拨付 "法治文化创意专项资金",为法治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配套的金融和政策支持。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扶持法治文化创意产业做强做大,为促进法治文化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责任编辑 赵海鸥)

book=18,ebook=44

猜你喜欢

创意作品法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这片天空属于你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谁远谁近?
秋水长天(创意作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为提高创新思维开展的焊接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创意作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行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