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标准文献服务工作新发展
2012-01-28郝小玉张立新
郝小玉 张立新
标准文献服务工作是推动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标准文献服务的发展和对标准文献的利用率及吸收速度,从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标准文献服务工作现状
1.传统的标准文献服务方式:一是标准的纸质文本发行;二是收集、整理、加工的馆藏标准文献提供检索服务;三是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文献资料互通,这种服务方式已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对标准的需求性。
2.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数字信息化已成为标准文献服务的新手段。为提高服务覆盖面,相继开发和建立了电子标准数据库,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开放式和方便快捷的服务。
3.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利用标准传统出版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标准发行方式,建立了“标准文本数字打印系统”,实现了标准出版和发行一体化,极大缩短了标准发行周期,做到了按需打印、立等可取,及时满足了市场对正版标准文本的及时化和个性化需求。
4.为满足用户通过网络快捷获取正版标准文本的需求,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建立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网上全文免费阅读系统”和“国家标准网络发行服务系统”,基本解决了异地客户购买、阅读、下载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困难。
5.针对标准文献的修改、作废、替代等动态特性,相继开发了客户的标准动态跟踪服务系统和标准有效性确认系统,拓展了标准文献服务领域,满足了用户及时获得现行有效标准信息的需求。
二、标准文献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足
标准文献服务工作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基础工作,虽不直接从事发明创造和产生物质利益,但一旦被经济社会吸收和利用,却与生产物质部门创造产品一样重要,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它又是一项公益性服务工作,直接经济效益较低,因而在工作发展上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标准文献服务工作的发展。
2.公共投入不足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每年靠公共投入30万元~40万元用于馆藏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维护和运行等工作,这对于标准文献的完整性、发展性和数据库加工以及标准信息化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根据调研,目前,上海、山东、深圳等地对标准文献的公共投入为每年600万元~1000万元。
3.人才不足
目前标准文献队伍一是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仅熟悉传统标准文献服务方式,创新能力不足;二是年轻和新来的同志又从事专业时间短,不熟悉标准文献业务工作;三是随着标准文献信息化的发展,缺乏专业人才。人才的不足,影响队伍的结构和稳定,从而影响着标准文献服务工作的发展。
4.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由于对标准文献服务工作存在认识不足、公共投入严重不足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影响到标准文献的收集完整性和正常维护运行工作,影响到馆藏数据库的加工,更新能力和可检索性、可获取性;影响到四川省主导行业、支柱行业等数据库建设。
5.标准文献信息不完善
对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出口国家标准及相应的技术法规的信息收集渠道不畅,影响到收集信息不及时,收集信息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标准文献数据库为出口企业服务。
6.服务意识弱
标准文献服务,就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地改进服务方式,就是要不断地关注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及时和服务好的目的。但是,在标准文献服务工作中,依然还存在着与客户沟通不足,满足客户需求不及时,主动开拓服务市场和上门服务不够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政府公共投入
标准文献服务工作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既是标准化基础工作,又是公益性服务工作,更是提供产品质量技术基础,服务经济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用立足当前,面向长远,注重实效的原则,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逐步增加标准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更新的经费,保证标准文献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服务的及时性、快捷性、时效性。
2.夯实基础,加强队伍建设
标准文献服务队伍,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也要熟悉专业知识,更要有一定的实践积累。队伍首先必须要有熟悉标准文献业务,标准文献服务的主要骨干;二是从工作出发,要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三是要有或引进适应于标准文献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完善和扩展标准信息化;四是要强化培训,不但要提高业务技能,也要用服务的观念,服务方式的提高,服务手段的加强,服务内容的完善来提高服务技能;五是鼓励自学、学专业、学技能、学服务,努力提高自我能力,胜任岗位要求。
3.扩大和整合资源,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1)进一步做好标准文献的收集、加工、储存、发行工作,加强标准数据库的加工、更新能力和完整性;拓展服务领域,加大客户的标准动态跟踪系统和标准有效性确认的应用力度。
(2)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完善和发挥标准信息化功能,逐步建立质监系统的省、市州、区县三级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开展重点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并大力推广延伸至企业,提高覆盖面。
(3)结合四川省主导行业、支柱产业,名优特产品和省质检系统工作特点,结合四川省地方标准,分行业区域和产品逐步建立相应的标准服务信息子平台。
(4)适应预警需求,加快收集、整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出口国家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建立相应标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为出口企业服务。
(5)发挥“四川科技条件平台”子平台作用,链接“四川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平台”,形成包括标准文献、科技文献、图书文献、经济信息、行业信息、公共信息、科技成果、创新资源等服务系统在内的开放、高效、功能齐全的综合文献信息。
(6)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发挥传统的标准文本发行、标准文献检索,“四川省标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国家标准网络发行服务系统”、“标准文本数字打印系统”,标准动态跟踪服务和标准有效性确认系统的综合作用,形成整体推进发展的合力。
四、完善标准发行机制,严厉打击盗版标准的违法行为
标准化相关部门应加强相互联系,加强沟通,共同加大对盗版标准违法行为的打击,严肃标准的合法性,保证正规发行机构的合法权益;同时,完善标准的相互合作、发行机制,进一步解决“查标准难,买标准难,卖标准难”的问题,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五、强化服务概念,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服务客户的教育,主动上门服务,改变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程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客户沟通,注重客户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开创提供一流服务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