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时期以革命教育为主的群众教育初探

2012-01-28范国盛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井冈山红军革命

□范国盛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

井冈山时期以革命教育为主的群众教育初探

□范国盛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

井冈山时期的群众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主要以革命教育为主。将革命教育作为群众教育的核心内容,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教育高度重视的示范因素的影响,又有马克思主义对革命教育认识的方法论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井冈山时期艰苦斗争的现实因素所造就。通过革命教育,共产党宣传了自己,发动了群众,壮大了队伍,瓦解了敌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井冈山斗争时期;群众教育;革命教育

井冈山斗争时期,群众教育蓬勃发展,广大群众被充分发动起来,根据地呈现一派热热闹闹的革命场景。但是,这种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党对群众教育以革命教育为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探索过程,它是通过对20世纪初期各种教育思潮的仔细分析、鉴别,吸取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教育的认识成果;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提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要推动革命的发展就必须对群众给予革命教育;井冈山时期群众教育以革命教育为主更重要的是井冈山残酷的斗争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党的性质和任务的需要。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在宁冈步云山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专门提出了要重视宣传革命教育的问题,他说:“过去边界各县的党,太没有注意宣传工作,妄以为只要几支枪就可以打出一个天下,不知道共产党是要在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1]P70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教育的认识及其对共产党人的影响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教育救国论的认识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丧权辱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逐渐深入,从器物层面突破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文化层面。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是因为封建旧文化的影响,中国要步入西方发达国家行列,就必须“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2]P340因此开风气之先的晚清大思想家们无一例外,都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甚至提出“教育救国论”的思想主张。但是当他们创办新式教育时,却发现旧制度、旧政府是不允许教育独立,自行贯彻和执行自己的主张的,因此教育脱离政治、经济的制约而独立无异于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二)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教育的认识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世界已经发展到民权时代,我们便不能不顺应世界潮流而实行革命,任何违反潮流的抗拒,终归要失败。革命是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绝不可以等到“开民智”之后才去实行,腐败政治是不会允许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对此孙中山先生对建议革命暂缓进行的严复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3]P453-454

孙中山指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方法“在兄弟的意思,只有革命”。[3]P473-474但是孙中山先生反对把教育与革命进行简单的对立,强调教育的功能发挥应该围绕革命工作而展开,十分重视教育在宣传三民主义革命理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用三民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大脑,以其形成强大的“群力”,去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中山先生认为,革命能否成功,不在于专恃武力,而在于革命的“主义”能否为百姓所理解、接受和欢迎。“到了现在,人类的政治思想极发达,民权的学说极普遍,更不可专用兵力。必要人人心悦诚服,都欢迎我们的主义,那才容易成功。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3]558-560“若必俟我教育之普及、知识之完备而后始行,则河清无日,坐失良机,殊可惜也。必也治本为先,救穷宜急,‘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实业发达,民生畅遂,此时普及教育乃可实行矣。”[3]P228

邹容在《革命军》中大声疾呼以“革命之教育”来培养“革命之健儿,建国之豪杰,流血之巨子”。他认为革命教育应树立三种观念:国家民族观念,平等自由观念,政治法律观念;养成四项品质:“上天下地,惟我自尊,独立不羁之精神;冒险进去,赴汤蹈火,乐死不避之气概;相亲相爱,爱群敬己,尽瘁义务之公德;个人自治,团体自治,以进人格之人群。”[2]P353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和维新派、保守派等辩论,深刻认识到“教育救国论”、“教育独立论”的迂阔不切实际。中国要走上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革命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要实行三民主义革命,必须有三民主义的革命宣传。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4]P568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教育思想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影响

早期的共产党人主体是新知识分子,这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群体性特征如出一辙。这批早期的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曾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成为其中的一员,思想上受其影响,行动上积极参与;或者虽未亲身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但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他们所受的影响主要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及其所宣扬的民主革命理论,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派出版的大量革命刊物完成思想启蒙。据相关统计,1895~1911年间,海内外各地各种革命书报“约千数百种”。如此规模的革命书报在近代出版业刚刚兴起的中国,对于主要借助新媒体获取知识的新知识群体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期共产党人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有陈独秀、吴玉章、李大钊、朱德、董必武、林伯渠等杰出代表。以陈独秀为例,陈出生于1879年,比较完整地感受及经历了清末民初政治与思想的大变动,其思想也几度飞跃,常变常新,呈现由改良派、革命派而共产主义派的发展轨迹。而与陈独秀、吴玉章等辛亥革命亲身参与者有所不同,毛泽东、恽代英、周恩来、瞿秋白等人的经历则代表了早期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另一种关联。以毛泽东为例,毛泽东1910年入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其间阅读《新民丛报》等康梁派书报,思想倾向维新。1911年春,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那里,首次读到革命报刊,知道革命党人的事迹,“激奋之下,写一篇文章贴在学校墙壁上,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主张由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组织新的政府,反对专制独裁的清王朝”。武昌起义爆发后,毛泽东投笔从戎,成为驻长沙起义新军二十五混成协的一名列兵。民国后,身为学生,心忧国事。1918年4月,与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呼应新文化运动。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开始接触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或曾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起义;或是徜徉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出版刊物中完成思想启蒙,因此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对于革命的认识和革命教育的认识无不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使早期共产党人认识到革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社会之分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人在观察世界时有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他们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希望,深信经济基础变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革命行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理性选择。革命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只有通过革命改变了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的观念形态才能够建立起来。而配合革命首要做的就是革命宣传教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让中国广大的劳工阶层受到启蒙,认识到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奴役地位,他们才能够觉醒,并进而迸发出挣脱身上手链脚铐的勇气和力量。

(二)早期共产党人对革命教育的认识

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李大钊先生号召:“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作些开发农村的事情,是万不容缓的。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他们的愚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去开发他们,使他们知道要求解放、陈说痛苦、脱去愚暗、自己打算自己生活的利病的人,除去我们几个青年,举国昏昏,还有那个?”[5]P648-649

《共产党》月刊曾发表《告中国的农民》一文,指出:“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设若他们有了阶级的觉悟,可以起来进行阶级斗争,我们底社会革命,共产主义,就有了十分的可能性了。”该文指出:革命者应面向农民,“要设法向田间去,促进他们的觉悟”;并号召农民“集合起来”,“抢回你们被抢的东西”,抢回你们被抢的田地。“你们一起来,自然有共产主义来帮你们的忙的”,“共产主义就能使你们脱出一切的痛苦”。[6]P3,6,7

毫无疑问,要想从根本上推翻殖民主义的思想奴化和封建主义的礼教牢笼,建立符合中华民族意愿的新文化和新教育,首先必须通过革命把旧政治、旧经济转变为新政治、新经济。有鉴于此,毛泽东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教育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革命斗争的需要,任何超越这一需要的文化教育方针都是不妥的。[3]P501毛泽东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便把教育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斗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不仅通过农民夜校、工厂矿区宣传革命道理,而且还通过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主持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途径去培养革命干部。湖南自修大学的目的不是要办成一所纯粹学术的大学,其目的是为“改造社会”做准备。一方面学生不但修学,还要有向上的意愿;另一方面自修大学的目的在于改造现存社会。对于自修大学的学生,首要的是考察其人生观、政治观,以保证收罗有志于革命的青年。自修大学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宣传,课程中贯穿了革命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何叔衡在结业仪式上形象地将学校的师生比作“酒药子”,将在四面八方“各处发酵”。[2]P405

三、井冈山残酷的斗争是群众教育以革命教育为主的重要原因

井冈山时期群众教育蓬勃发展。受五四新文化教育的影响,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新文化教育运动,移风易俗,废除封建迷信,倡导做新时期的新人。各地的妇女砸掉“三从四德”枷锁,剪发、不穿耳朵、不缠脚;同时,毁神坛打菩萨,不求神拜佛,不卜卦,不看相算命,将符箓签卦等法器摧毁烧化,改造道士和风水先生,使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深入人心。[3]P133对于识字教育,扫盲教育,井冈山革命时期亦非常重视。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决议案指出:“特委要组织教宣委员会,制定训练教材,计划每周的训练工作”,“同时要做识字运动,以提高工农同志‘写’‘看’能力。[3]P132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根据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当时,红军经常与工农群众一起联欢,主要节目有:曲艺春锣词《毛委员带兵打文家市》;莲花闹《反对帝国主义》;渔鼓词《推翻国民党最后得解放》;新五更《邓英自叹》;话剧《打土豪》、《活捉萧家壁》等。

井冈山时期是根据地初创时期,刚上井冈山时,“冷冷清清”,红军急需扩大革命影响,让群众知晓红军的性质、主张和目的;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对群众进行革命教育,发动群众,使革命事业获得群众的支持。而在延安时期,党的执政得到巩固,边区政府得到国民党的承认,因此延安时期有更多的力量进行地方建设和办正规的教育。虽然井冈山时期也有一些零星的普通文化教育,但是普通的文化教育也是围绕着“革命教育”这个中心目的的,这是井冈山残酷斗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一)破除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虚假污蔑宣传的需要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时,虽然中国经过大革命的影响,但是井冈山地区的人民对共产党并不了解。敌人对共产党极尽歪曲污蔑报道之能事,共产党被污蔑丑化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不敬祖宗,不敬鬼神,共产共妻,不要历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道理的十恶不赦的歹徒暴徒。敌人的这种反动宣传,使得老百姓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存在着严重的畏惧心理。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红军再度到宁冈新城、古城、砻市一带时,有数千农民听信反动派的共产党将要杀死他们的宣传,跟了反动派跑到永新。经过我们‘不杀反水农民’、‘欢迎反水农民回来割禾’的宣传之后,才有一些农民慢慢地跑回来。”[1]P70“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一方面有少数小块地方的红色政权,一方面全国人民还没有普通的民权,工人农民以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的权利,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的犯罪。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和敌军打仗,不论哪一军都要硬打,没有什么敌军内部的倒戈或暴动”[1]P77-78因此,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污蔑及对群众的欺骗,让群众了解工农革命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了解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及任务,是一件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

(二)让老百姓了解红军与旧军队的根本不同的需要

当时,受封建军阀旧军队的影响,老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对军队的惧怕心理,不敢和革命军接触。井冈山老红军陈士榘回忆说:“秋收起义后,毛委员带领我们向萍乡、莲花、永新一带转移。在永新三湾从组织上进行了改编,建立党的组织,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那就是部队要担负武装宣传队的任务,向群众宣传我们是代表工农大众利益,反抗统治阶级的革命军队,是一支与旧式军队截然不同的工农革命军队。如果不让老百姓了解我们军队的特点,了解我们与旧军队有截然的区别,我们便无法接近群众,发动群众,没有群众我们就无法存在。当时,我们虽然已经改为工农革命军,打的是五角星加镰刀斧头的红旗,但部队的服装与旧军队没有什么显然的区别。旧军队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是抓夫、派差给他们挑东西,拿东西不给钱,动不动打人骂人。老百姓见到‘丘八’就要‘跑反’,到山上去……。每到一处,老百姓往往是十室九空,除留有少数老年人以外,很难见到青壮年人。为了争取群众,必须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宣扬我们革命的主张和宗旨。”[7]P197由此可见,共产党为了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信任,赢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就必须让老百姓尽快了解我们的工农革命军。通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通过红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实际行动和红军帮助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得解放的实际行动,再加上共产党对工农群众的广泛深入的宣传,老百姓终于认识到红军是为着老百姓利益的,是为群众谋福利的,因此广大劳苦大众很快接受了红军的主张,并积极支持红军的工作。“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表,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8]P51

(三)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要求必须以革命教育宣传工作为主

“扩大政治影响,提高革命觉悟,争取广大群众”,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群众革命教育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偏远,经济困难,既要通过宣传获得外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又要通过革命教育,获得根据地群众对根据地建设和保卫的有力支持,这对于根据地的存亡是一件头等大事。对于根据地的群众宣传教育,只有“普遍的”、“深入的”革命教育,才能争取他们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参加革命斗争,促成革命高潮的到来。

当时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陈毅在1929年9月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这样记述:“红军在成立初期宣传工作仍沿国民革命军旧习,把宣传工作认为是某一部分人的事,尤其是感觉部队是打仗的,宣传是卖假膏药,是讨厌的,这自然是表示士兵对于国民党的不兑现之口号的一种强烈的反抗。红军在经过许多斗争,觉得宣传工作太差,每每红军经过某地,只是少少的几张标语,群众毫不懂红军是什么东西,甚至许多把红军当作土匪打。红军为解决这困难,宣传才逐渐进了步。”[8]P192

“老同志刘育柱回忆,毛泽覃在乔林建党的时候,经常采取开会、上党课形式,启发群众诉苦或以问答方式宣传、动员、团结贫苦农民,教他们革命的道理。毛泽覃在这里工作了约两个半月,经常开会,给我们上党课,他讲了党支部应如何建设,党员如何听党的话。毛泽覃说:中国穷了几百年,由于没有共产党,没有革命军,所以人民受压迫受剥削,在黑暗之中,抬不起头。现在共产党来了,像个太阳一样,大放光明,穷人在黑暗中站起来,闹革命,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买办资产阶级,打倒地主阶级,原来穷人被地主踩在底下,现在要翻身,把地主阶级压下去,以前穷人如何受苦,不要忘记。他让每个人把过去受苦做牛马的事诉出来,他打比方说,地主讲你们穷人是块死铁,没有用,我们共产党人讲你们这块死铁最有用,共产党来锻炼,如同熔炉,久炼成钢,造成枪来打敌人。”[9]P97-98

当时红军的革命宣传教育工作极其艰巨。第一要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党和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及方针、政策,使人民群众对马列主义、党和红军有正确的认识;第二要宣传教育群众,让他们明白自己受剥削、奴役和压迫的真正原因,从而促使民众觉醒,发动群众推翻封建主义、宗法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使广大的工农劳动群众自动加入工农红军,自愿组织起来,积极参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保卫;最后还要无情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和反动罪行,开展对敌统战宣传工作等等。

根据地全盛时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广大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在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中得到了实际锻炼,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保卫。其实,通过实际的革命斗争让群众接受革命教育也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比任何教育方式都来得真切、生动和有力。比如第一个农民县长王次淳,由于受到革命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并担任了遂川县县长。毛主席说:“我们的王次淳县长,是西庄村人。前几天还在挑大粪,现在当县长了。”这些实际的活生生的例子,对于广大群众具有极大的鼓舞性,这也是井冈山革命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佐证。

综上所述,井冈山时期群众教育以革命教育为主,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教育高度重视的历史因素;又有马列主义对革命教育观察思考的方法论因素;同时更重要的是井冈山斗争形势和事业发展的现实因素所造就。通过革命教育工作,共产党宣传了自己,发动了群众,壮大了队伍,瓦解了敌军,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保卫。对于革命教育的巨大成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就连杨池生(国民党赣军第九师师长)的《九师旬刊》,对于共产党和红军的这种办法有‘毒矣哉’的惊叹。”[1]P68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张瑞璠,黄书光.中国教育哲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8卷[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5]李大钊.李大钊文集·青年与农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共产党月刊第3号[J].1921年4月7日出版,第3、6、7页.

[7]李小三.解读井冈山[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写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9]毛泽东.毛泽东江西革命斗争时期著作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On the Revolution-oriented Mass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Struggle in Jinggangshan

FANG Guo-she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 343600,China)

The mass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struggle in Jinggangshan had enriched contents and diverse forms,but it was focused on revolutionary education.The revolution orientation was formed under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bourgeois revolutionists’emphasis on revolutionary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Marxist methodology in understanding revolutionary education.More important,it was shaped by the actual factors of struggling in Jinggangshan.Through the revolutionary education,the CPC made itself known to the people,mobilized the people,expanded the armed forces,and disintegrated the enemies,having consolidated and developed the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period of struggle in Jinggangshan;mass education,revolutionary education

D231

A

1674-0599(2012)02-0049-06

2011-10-23

范国盛(1979—),男,江西峡江人,教育学原理硕士,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干部,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为2011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一般项目(编号11dsy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贺文赞)

猜你喜欢

井冈山红军革命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少寨红军桥
中国的出行革命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井冈山上唱井冈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