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来吧,信用!

2012-01-28观察家

中国发展观察 2012年9期
关键词:个人信用信用体系

◎ 观察家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言必信,行必果”……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训作为孩提时代的记忆,如今还时不时地蹦出来。为何?触景生情。重温经典,感受不灭的光芒:信用之于社会犹如空气和水之于人类。信用是个大问题。

都有这种认识吗?答案是:不完全。不完全并不等于没有共识,只是这种认识还没有转化成整个群体和社会的自觉行为,没有切实形成一种内在的硬约束。这种知行的背离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公民文化素质低下,而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对传统的忽视、信用文化的缺失、法制不健全而致失信成本过低等因素在起作用,影响着社会信用、文明程度的高下。比如在乡村,许多农民视信用如命,本刊专栏作者刘奇分析认为,在乡村这个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里,一个人一旦违约,不仅要被整个熟人社区集体抛弃,还将付出祸及子孙的沉重代价。“父债子还”、“人死债不烂”等都是乡村古老而现代的规约。在现代化都市里,这些规则同样存在。但是,正是在这个平均文化程度高的群体聚集的城市社会里,时常曝出诸如非法集资若干亿、高息借贷而无力偿还后选择“跑路”的新闻,且在各地轮番上演;近期又有北京的京东、国美、苏宁三大电商巨头用“价格战”吸引消费者,最终被国家发改委查实存在严重欺诈行为:促销价高于原价、未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用独家销售的产品进行比价等。网友惊呼,号称让利消费者的三大电商巨头竟然都是骗子!对此,发改委将给予处罚。处罚多少?还没有确定。正是这个不确定透出了一个事实:按照现有法律,最终处罚结果相较于欺诈获利可能只是九牛一毛,对违法企业缺乏应有的威慑力,料将不会造成什么大影响,生意照做。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频发的制假、售假问题,如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情况如出一辙。甚至贵为文化和水平制高点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了职称评定、科研课题、学术奖励、“个人进步”等,为达到自己或小团体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近期还在热炒的“北大丑闻”事件,竟由一个自称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通过微博来炮制,称自己是在“反腐败、反淫乱”,受到质疑之后承认夸大其词,“夸大是我一贯的风格”。“反腐败、反淫乱”之名是正当的,但是忽略事实依据,把夸大其词当风格来回应法律,是“造谣有理”还是漠视法律、个人信用的坍塌呢?法律和道德底线不能突破。

由此,我们还是清楚地看出来,信用等级的高低确实与学历、水平、地位不成正比例关系。在很多时候,能力、学历、水平、地位越高,做起失信的事情来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这些失信的企业和个人精明地算着经济账,有利可图就可以冒风险,所谓的信用、诚信、责任等这些社会伦理约束都抛诸脑后。从客观来说,在一个尚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里游荡,这些无视信用、惟利是图之人,其违法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违法成本过低、代价太小的暗示和纵容。正是这种失衡的状态,对尊崇守信文化和市场秩序、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一个负向激励,对守法守信者无疑是一个打击。

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谁的权利都无法实现、无法保障。因此,建立一个完整且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十分重要。在这个体系中,作为构成要素的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而公共信用体系(政府信用体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社会全局的信用体系。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前提条件。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至关重要。现实中,一些负面事件的爆发却降低了普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比如,“方大国殴打空姐事件”发生之后,出现广州越秀区官方调查与新华社记者调查两个结论相反的报告,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认为这是组织的袒护为个别官员的失信买单,因应对失当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不值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官员是形成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和一个呈现的窗口,规范和约束官员行为,加强监督非常重要。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的“微笑门”事件不断发酵,从“名表门”再到“‘表哥’浑身都是宝”,不但被网友帮助恢复记忆,从自称的五块表增加到十一块,还搜索出不同场合佩戴的名贵眼镜多付、腰带几条,“有图有真相”。尽管还待纪委调查给出结论,但是如何解释网友的搜索结果?这中间的出入本身就是个人信用的巨大损失,同时是对组织——人民政府的信用的一次透支。正如我们常说,政府官员、学者个人再牛,如果没有组织信用——政府(国家)信用做担保,啥也不是。因此,官员、学者需要自律。戾气、霸气、匪气、牛气,这些不都是信用气息,不仅损害自身形象,也损害组织信用。

社会信用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在一个信用环境下才会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识别、管理系统,完善信用法律体系,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营造一个无信用便寸步难行的氛围非常重要。及时、公开、透明地应对公共事件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准则,公信的损失要修复比建立还难。就目前来说,夯实社会信用的基础刻不容缓,这是一个大国崛起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归来吧,信用!

猜你喜欢

个人信用信用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论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论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云平台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将直接与个人信用挂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