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蔬菜“落下神坛”
2012-01-27
又是蔬菜丰收季节,昔日的品牌蔬菜如马家沟芹菜、章丘鲍家芹菜、潍县萝卜已不再辉煌,曾经售价高达上百元一斤的“天价”品牌蔬菜,如今在市场上已难觅踪影,价格也多降到了几元钱一斤。我们不禁要问:何为品牌价值?
据章丘鲍家村的双信鲍芹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刘先生介绍,章丘鲍家芹菜最“火”的时候是2010年获邀到上海世博会参展的时期,统一售价高达80 元·kg-1,之后逐渐遇“冷”,目前带根的鲍芹批发价已经跌到3 元·kg-1,最贵的菜心只有20~40 元·kg-1,比起往年的60~80 元·kg-1低多了。
相同情况还发生在青岛马家沟芹菜上,昔日热销数年的马家沟芹菜2012年也遭遇低谷,青岛平度沙戈庄菜农称,家里种了3 亩马家沟芹菜,送到马家沟蔬菜站时,收购价是1.0~1.2 元·kg-1,到菜市场零售价也才2 元·kg-1。不仅无法和每公斤几十元的时候比,就是比2011年的3 元·kg-1,收入也要差得多。
相关人士表示,一些品牌蔬菜价格之所以大起大落,是因为被“炒上天”时菜价高出实际价值过多,现在又大量涌入市场乃至饱和,才导致后继无力,价格暴跌。而价格、供应量相对稳定的蔬菜,如章丘大葱,则葆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部分商贩说,章丘大葱的价格有起伏,但波动一直不大。2012年批发价2.4 元·kg-1,2011年2.2 元·kg-1,相差很小。另外,章丘大葱比普通大葱明显高出一截,葱白也更粗,一般大葱很难蒙混过关,即使装入礼盒中包装相比散装的来说,价格涨幅也不大,普通大葱八九毛钱一斤,章丘大葱比之贵得有限,就算装进礼品盒,价格也不会太高。而且市场运进量是相对固定的,一天3 000~4 000 kg,每家商贩能分到250~300 kg,一般下午就能卖光。销量稳定,价格也能稳一些。
一些摊主表示,蔬菜有时候丰收,有时候欠收,每年产量、销量不一样,价格也会相应变化,如果蔬菜市场正确实施调控,也能把价格维持在合理范围内。至于如何“稳住菜价”,他们也坦言,这还要靠相关部门及蔬菜批发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希望多发布一些关于各类蔬菜种植面积、收购价、产量等的公告,让我们进菜、卖菜时心里有谱”。(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