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转换的探索

2012-01-27吴承红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4期
关键词:来访者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吴承红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An exploration about the mode convers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转换的探索

吴承红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An exploration about the mode convers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日益为当代人所接受的同时,其疗效也就成为了从业者研究的热点,当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流派已近百种,但真正意义上能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却少之又少,其原因是疗法的着眼点仅仅是意识层面。当意识层面受到“价值条件化”的作用后,人们的思维完全进入了自动化的加工过程,来访者有时能够意识到观念的错误但却无法改变它们。本文从模式转换的角度探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效,力图使心理咨询与治疗更加卓有成效。

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困境;无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在呼唤拯救人类心灵的前提下,对拯救的技术——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在进行理性的思考,心理咨询与治疗到底疗效如何?这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社会与受众相当看好这一行当,甚至感到心理咨询与治疗无所不能,只要有痛苦、纠结或者是自己解决不了的矛盾,就可以找心理医生;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从业人员却有着诸多的无奈。当来访者面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之时,一般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往往难以奏效,原因是一般的干预方法仅仅涉及的是人的意识层面,而来访者的意识层面在众多外部刺激干扰下显得完全不理性,道理上明白应该怎么做但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当今心理咨询与治疗面临的诸多无奈。

一、心理治疗面临的困境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来访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干预和改善的过程。心理咨询与治疗诞生于人们企图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其曲折的发展历程与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大体是同步的[1]。当今心理治疗的方法早已不下百种。随着2001年国家开考心理咨询师职业,大批热衷于此项工作的人纷纷涉足其中。经过这几年的运作人们开始反思心理治疗的疗效及其操作手段,一方面是社会对此项服务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心理治疗的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有调查表明仅2.7%的从业人员认为自己能解决严重的心理疾病[2]。1952年心理学家艾森克就对心理治疗的疗效问题作了研究,结论震惊了心理治疗界,即在康复率与心理治疗之间显然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越是采用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康复率越低[3]。上述结果首先涉及到的是疗效评估问题,心理治疗界缺乏统一有效的疗效评价标准,在此情况下来访者的主观评价还是能够说明问题的。现实心理咨询与治疗疗效与人们的期待存在相当的距离,致使许多已经开业的心理诊所纷纷转向培训,患者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还是依赖医学模式,而医学模式对于心理疾病的疗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就接待过若干例由临床心理科转介来的患者,他们的就诊线路往往是普通心理咨询—临床心理科—专业心理治疗,普通心理咨询门诊对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一般采用转介的方式,临床心理科主要是服药配合以简单的心理治疗,加之病流量大,医生难以实施心理治疗,绝大多数从业医生多由精神科改行,对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方法缺乏应有的掌握深度,使得多数专科医院的心理治疗形同虚设。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困境还来自疗法的局限,已有调查发现当前使用最多的是行为疗法,其次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4]。行为疗法之所以最受欢迎,是因为它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容易掌握;精神分析疗法在实践中往往被使用者所误解,认为对来访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就是精神分析疗法,契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内涵的治疗实践却因为时间的旷日持久和自由联想技术难以把握而无法真正使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与其说是疗法不如说是理念,是对治疗师治疗理念的指导。现今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多数涉及的仅仅是意识层面,来访者求助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其意识的调控能力下降,即显示出了意志不自由的特点,心理矛盾冲突的双方势均力敌难以一争高下,如果有一方面胜出形成失衡,即使胜出的一方并不符合社会认同,但痛苦的程度会降低,来访者寻求帮助恰恰是他在难以驾驭两种欲望之时,此时他会把这一两难情境推给治疗师。心理治疗的成效取决于来访者的认同与内化,或者通过心理改变来接受和正视现实层面的问题。但很多来访者是既改变不了现实又不想改变自己,任凭咨询师使用何种方法效果都不能尽如人意。

二、心理治疗模式的转换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迫切性以及所面临的困境,使从业人员不得不探索心理治疗模式的有效性问题。人的心理活动究竟受制于意识,还是无意识?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障碍患者在意志的自由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认识现有治疗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弗洛伊德曾经指出“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5]。莱考夫和约翰逊把认知无意识,即“思维大多数都是无意识的”,归入认知科学的三个重要发现之一。不但人的身体的活动大多数是在清晰意识的层面之下进行的,而且,“我们的思想是在认知觉知的水平下活动,难以通达意识”[6]。长期以来人们对自身心理活动的认识是伴随着争议和探究的,科学心理学是以人的意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并对意识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探讨,作为一种主流心理学其定位的影响根深蒂固。其实先驱们任何时候都未停止过对意识以外的心理活动的研究,尤其在心理治疗领域随着心理学第四种势力—超个人心理学影响的扩大,超个人心理治疗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超个人心理治疗旨在改变狭隘的意识状态建立超个人的心境和体验,此种超个人的体验是具有治疗作用的。

临床经验证明,不能尊重和保持自己的本性,脱离实际,盲目与他人攀比,追求过高的目标凡事皆求完美,或者好用心机、猜疑虚假的人,往往容易产生焦虑、烦恼、无助、后悔等不良情绪,甚至导致精神衰弱症、精神不正常或精神错乱;对于社会角色的过度认同,往往也使人失去本真之性,产生各种身心障碍[7]。带着以上障碍的来访者能够体验到痛苦和不适的心境,因此会主动寻求心理治疗。而一般心理治疗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只是干预了意识层面,意识是伴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给人打上的烙印,和社会保持一致,和他人进行攀比是人们的普遍心态,当外部世界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时烦恼和障碍自然就产生了。来访者怀着强烈的需求,期待心理治疗帮助他们从烦恼与不适中解脱出来,他们对心理治疗的要求是帮助实现自己的愿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拒绝自己不想发生的事情。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意愿存在问题,所以意识层面认知改变的努力往往无法替代无意识的自动思维,这种自动思维是个体在一般情况下无法意识到的,是过度社会化的结果。有时来访者不是不理解应该和不应该的道理,而是左右不了自己,因此一般心理咨询与治疗效果不佳是不难理解的。

三、无意识心理治疗的前景

当今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已经循着从意识层面向无意识层面转化趋势在发展,在后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之下,心理治疗领域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现象的研究[8],使心理治疗更注重对无意识心理的干预。

(一)众多无意识心理疗法的诞生

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至今其疗法已经不下于百种,而近二、三十年期间的一种趋势是众多疗法正在向无意识干预的层面发展。2002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引起巨大振动的家庭系统排列治疗,创始人是伯特·海灵格先生,其处理的对象是人的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9],2002~2004年海灵格先生亲自在台湾、香港和大陆主持过数场示范和工作坊,引发了家庭系统排列的热潮。家庭系统排列以其震撼和难以置信的效果有别于传统的心理治疗,很多人对疗法的作用机制感到难以解释,按照海灵格先生的观点:我们很多人承接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遭遇或命运,在现在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用共同受苦、共同负罪的方式,暗地里表达对家庭的忠诚[10]。和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有异曲同工的是萨提亚的家庭治疗,对于心理治疗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被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无论是海灵格还是萨提亚他们的治疗都涉及到了集体无意识,通过家庭的成员之间关系的调整,甚至通过对不同空间维次成员关系的修复,影响当前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

(二)超个人心理治疗——无意识心理治疗的集大成者

超个心理治疗是支撑超个人心理学的基石,超个人心理学的作为心理学的第四种势力,它的诞生和发展是与超个人心理治疗息息相关的。超个人心理治疗与一般心理治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注重潜意识层面,是对自我痛苦和烦恼原因作深层次探索。什么是痛苦和烦恼的根源?自弗洛伊德以来,西方深度心理学将自我与潜意识联系起来回答这一问题,认为痛苦和烦恼的解脱依赖于自我与其深层渊源的重新结合[11],实质上是在打通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界限,改变狭隘的意识状态和建立超个人的心境和体验,而超个人体验具有治疗价值。超个人心理治疗注重意识自我的超越及意识的变异状态,按照格罗夫的治疗理念,超个人是指“达到超越个人之上”或“提升个人”。这一层次的经验超越了我们平常的界限(身体和自我),超越了三维空间和线性时间的限制。当处于日常意识状态下时,这些局限影响了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超个人心理治疗的体验是超越意识的自我,打破狭隘个人意识的禁锢,去体验全新的“无我”状态,当体验了自我的“解构”后,本来对人、我、是、非的种种执著会顿时崩塌,全新的认知与心理状态即刻建立,成就了佛家的所谓“见性”。

(三)催眠是实施无意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效途径

从意识层面到进入潜意识层面,是心理治疗想要达到理想效果的必由之路,也是超个人心理治疗追求的目标。在致幻剂被禁用之后,超个人心理治疗也提出过全回归呼吸法以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如静坐、瑜珈、禅修、催眠等,这些能进入非常态意识活动的手段许多是需要较为长时间演练的,难以达到现代人对心理治疗的要求,这也是超个人心理治疗难以为大众所接受的重要原因。而其中的催眠疗法是在催眠师的引导下,使来访者被动地进入非常态意识,这和通过长期自我修炼能够达到的状态极为相似,所以催眠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禅定,在此境界中可以找到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的转换不仅是治疗效果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代表了心理学加强对无意识研究的趋向,这里涉及到弗洛伊德的深度无意识,但更多涉及到了超个人心理学所倡导的高度无意识,当人们通过心理干预和“本真”越是接近之时,也是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之时。

[1]江光荣著.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9页

[2]黄希庭.郑涌.毕重增等.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年第1期第2页

[3]张一帆. 从二歧到整合—现代西方心理治疗理论的对峙与整合[D].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12页

[4]罗晓路.廖全明.郝敬习.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调查[J]. 心理科学,2009年第4期第976页

[5]弗洛伊德. 高觉敷译. 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7页

[6]李恒威.黄新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J]. 哲学研究,2006年第6期第94页

[7]焦迎娜.超个人心理治疗观与老庄心理养生思想的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6页

[8]http://baike.baidu.com/view/2953090. htm?fr=ala0_1_1

[9](德)乌沙莫著.郑立峰译 家庭系统排列入门—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量[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译者序

[10]http://www.joy-soul.com/gzfx.asp?id=158

Whil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is increasingly accepted by contemporary, its effects also becoming a hot spot to practitioners. There are hundred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schools in current times, but a real meaning method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s still very few, the reason is that these therapies’ are only focus on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When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is affected by the “conditional value”, people’s thinking totally enter an automatically working process, sometimes visitors can realize but can not change the error of their concept.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from the angle of mode conversion to makes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have more affec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mode; consciousness; dilemma; unconscious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4.06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SJBXLX004)

猜你喜欢

来访者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