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β作为抗AD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2012-01-27蒋术一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伤害性靶点毒性

蒋术一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93期,辽宁 沈阳110001

Aβ作为抗AD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蒋术一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93期,辽宁 沈阳110001

Aβ(β—amyloid peptides,Aβ)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过程中的核心因子,目前普遍认为有神经毒性的Aβ聚集是AD发生和发展的始动因素,这也为治疗AD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Aβ作为药物靶点开展的治疗AD的策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阿尔兹海默症 ;β-淀粉样蛋白; 药物治疗

阿尔茨海默症,又称早老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有: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出现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P),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以及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减少。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A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β一分泌酶和γ一分泌酶裂解产生的,一般认为,高浓度Aβ、Aβ的β折叠和纤维形成是其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的基础。

1 Aβ神经毒性作用与AD

很多体内、体外实验中均已证实刚产生的可溶性寡聚体和纤丝状Aβ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可以诱导细胞凋亡[1]:一是其直接毒性对神经元的损伤:如诱导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二是增强放大各种伤害性刺激对神经元的损伤,并诱导神经元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如兴奋性毒、缺血缺氧等;三是促使各种毒性反应和伤害性刺激连锁激发形成毒性网络,加快神经元的凋亡和坏死。

2 Aβ作为药物靶点开展治疗AD策略

2.1 抑制APP生成Aβ的途径

病理状态下APP的裂解主要为β一分泌酶和γ一分泌酶的协同作用,产物为极具神经毒性的Aβ1~42和一个含有毒性片段Aβ1~20的APPdeltaC31[2],这条途径是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也是AD病人神经元丢失的主要形式。针对Aβ的产生,其常用药物有分泌酶抑制剂、调节胆固醇药物、神保护性药物等。

2.2 控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临床研究中,多数认为AD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的含量下降,但少数结果相反。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升高对AD患病风险的影响不定。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APP和β-分泌酶都存在于脂筏中,因此APP酶切为Aβ的过程以及Aβ的聚集主要发生在脂筏中。胆固醇通过调节α-分泌酶和β-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调节细胞中APP的降解,决定胞内Aβ的含量。

2.3 抑制Aβ诱发炎症反应

临床尸检已经证实AD病人脑内存在炎症反应,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能延缓AD发病,可能的机制是抑制COX、抑制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及其产生的炎症介质,降低NO产生,对抗谷氨酸盐的毒性,从而保护神经元;布洛芬可增强配体活性核受体激动子一γ(PPARγ)对BACEl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进而调节APP代谢,减少Aβ产生[3];消炎痛可通过抑制核因子NF-kappaB的活性而减少炎症介质释放、降低Aβ1~42的水平和神经毒性、抑制caspase对APP裂解来减轻细胞凋亡[4]。

2.4 抗炎症作用

炎症反应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Aβ中发现了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炎症分子,同时抗炎药物能够减缓AD发病的过程。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如罗非昔布、吲哚美辛等能抑制小胶质细胞增生,干扰老年斑形成,因此提出用NSAID来延缓AD的发展或预防其发生。

2.5 防止Aβ形成低聚体或者增强其从大脑中清除

防止Aβ形成低聚体或者增强Aβ从大脑中清除Aβ1~42从产生到凝集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致病作用[5],刚产生的可溶性寡聚体毒性最强,所以防止其形成低聚体或者增强它从大脑中清除是最有效的办法。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AD的治疗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相关Aβ的研究,给AD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虽然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很多研究仍在继续探寻着治疗的方案,有些研究还不能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已为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观念和方向。

[1]Lacor PN,Buniel MC,Furlow PW,et al.Abeta oligomer—induced aberrations in synapse composition,shape,and density provide a molecular basis for loss of connectiv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science,2007;27:796~807.

[2] Lu DC,Soriano S,Bredesen DE,et al.Caspase cleavage of th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modulates amyloid beta—protein toxicity[J].Neurochemistry,2003;87(3):733~41.

[3] Sastrc M,Dewachter I,Rossner S,et 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repress betasecretase gene promoteractivity by the activation of PPAR gamma[J].Proc Nail Acad Sci USA,2006;103:443~8.

[4] Valerio A,Boroni F,Benarese M,et al.NF-kapppaB pathway:a target for preventing betaamyloid (Abeta)-induced and neuroal damage Abeta42 production[J].Eur J Neurosci,2006;23(7):1711~20.

[5] Hoozemans JJ,Chafekar SM,Baas F,et al.Always around,never the same:pathways of amyloid beta 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throughout the pathogenic cascade of Alzheimer’s disease[J].Curr Med Chem,2006;13(22):2599~605.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8.105

猜你喜欢

伤害性靶点毒性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Cheap Shoots
CHEAP SHOOTS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 ——核能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公民记者新闻报道特征及伦理问题研究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