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记者新闻报道特征及伦理问题研究

2020-09-06幸小利

传媒论坛 2020年9期

幸小利

摘 要:本文主要以视频网站的公民记者为样本来源,以新闻伦理为分析框架,从新闻真实与客观性认知、伤害性、责任理念三个维度,通过实证与定量调查的手段,考察了公民记者在报道新闻的内容特征以及与伦理意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经常报道目击事件以及调查性事件的公民记者其伤害性意识相对比較薄弱。

关键词:公民记者;伦理意识;责任理念;伤害性;新闻真实与客观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9-0-01

一、引言

本文内容主要考察公民记者报道新闻的内容特征以及涉及的伦理问题,并分析各自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其中公民记者的伦理意识由三个维度构成:新闻真实与客观性认知、伤害性、责任理念。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获得

本文的调查问卷主要是通过问卷星来进行发布,然后以邀请填答的方式,将问卷星的链接发布到拍客记者群,以及在拍客网站以发送站内信的方式邀请拍客记者来填答。由于通过总群发送问卷的回收率比较低,因此笔者针对每个拍客记者发送问卷调查链接一共500份,一共收回有效问卷139份。

三、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一共分为几个部分:公民记者报道新闻的内容调查、报道内容与伦理意识之间的相关性调查。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分别从“1”到“3”分别表示对某个问题的认知程度。本研究采用SPSS19.0中文版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主要为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公民记者报道内容的描述性分析

由于对公民记者发布内容采用的是五点量表法,即用5个分数分别表示对某一项内容发布的频率,分析显示分数均值最高的是目击型内容,说明公民记者发布最多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突发现场恰好碰见和亲眼所见的内容。分数最低的是调查型,即需要自己去观察、采访和调查的内容。相对来说,第三种类型对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技能要求更高,可见受访者中,公民记者较少报道这一方面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内容。

(二)公民记者报道内容与伦理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1可知,部分报道内容之间具有相关性,如自报道型内容与目击型内容,目击型内容与调查型内容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报道内容与公民记者伦理意识的相关性来看,是否经常报道与个人生活和权益相关的公民记者与伦理意识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目击型内容与伤害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代表此类公民记者的伤害性意识越弱。目击型内容与责任理念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经常报道目击事件内容的公民记者,其责任理念越强。

调查型内容与伤害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代表此类公民记者的伤害性意识越弱。调查型内容与责任理念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经常报道调查性事件内容的公民记者,其责任理念越强。

五、结论

从以上研究结果来看,公民记者是否经常报道某种类型的内容与其伦理意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经常报道目击事件以及调查性事件的公民记者伤害性意识相对更弱,即不太顾及所采用的报道手段是否对他人造成不好影响,但是相反他们的责任理念更强,即可能更关注弱势群体,或者更主张公平正义等。由此可见,公民记者的更加关注容易受主流媒体忽略的弱势群体,但是其新闻报道的合法性以及法律意识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马倩.公民新闻的问题研究[D].长江大学,2015.

[2]高雅娜.公民新闻[D].中央民族大学,2011.

[3]张婷.公民记者对公民新闻媒体的使用与满足[D].汕头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