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要略初探
2012-01-27郑伯康
郑伯康
(浙江省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口问题,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了28年,可以说成效显著。而资源和环境问题却愈加严峻,发展到现在已到了再也不能熟视无睹的地步了,以至于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也不得不大声疾呼:“由于我国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很不完善,不仅影响废物利用,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回收、运输、处理、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已刻不容缓。”
这给了供销社人一个强烈的解读信号:政府已经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列为“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性问题了;政府已经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回收、运输、处理、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上;政府和社会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主力军”,供销社该做些什么呢?现在,对于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不仅仅是如何解读的问题,而是如何重新定位、如何总结和如何进一步展开的问题。
(1)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设是一门真正的政治经济学,它是一个庞大而深刻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当前,国家没有系统的规划,而现实又没有完美的模板,理论界也没有完整的论述,一切只能在试点的践行中摸着石头过河。
体系建设者不仅仅只专注于经济范畴的投资、成本、布点、经营、利润的问题,而且要善于调动运用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力量,还要善于长袖弄舞,保持多方面长期持续的平衡和配合。供销社参与体系建设的战略不仅是单纯的“三位一体”有形的硬件目标的建设,而是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市场化竞争、行业整合、系统联合等综合起来考量,这是在考验供销社全部的智慧和能力。
(2)回收体系对供销社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于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供销社回收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这个时代和国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两者高度统一的节点就落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项目上。国家指明了发展方向,部委布置了实现途径,政策给出了扶持重点,期望在这历史难得的机遇期内,再次书写供销社再生资源的新篇章。
(3)供销社回收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它不是空穴来风臆想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一个漫长的实践基础之上凝结而成的。它奠基于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于20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发展于近5年的现代城市试点时期。所以,要拿出百倍的自信,完全没有理由妄自菲薄,自矮三分,回收体系理论应该是具有真金白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价值的,放在国家的层面上也毫不逊色。
(4)供销社参与体系建设本身一定要体现先进性,要着眼于创新、着眼于未来。无论在回收方式、运营模式、利用技术和设施装备,还是网点布设、场地环境、规范化管理、劳动保障,以及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率方面都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以技胜人,以理服人。并要注意团队、技术、手段、设备、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一个企业是如此,一个区域是如此,供销系统更要如此。只有各方协调好了,才能形成合力,才能体现出它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5)体系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时一处的建立就得以完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具体的运营企业而言,既要考虑生存的问题,又要考虑发展的问题,在生存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具体地讲,运营企业必须解决一边赚钱、一边推进体系建设的双重问题。千万不能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需要长、中、短期规划的协调发展,也不能过于好高骛远。要时时刻刻研究和关注体系建设要素形成的具体条件,待机而动,随势而发,只有在有利的条件下,力所能及地、有序地次第展开,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战士也容易变成烈士。
(6)体系建设在指导方针上,商务部有一个社区回收、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是在全国视野下立足于长远来规划制定的。而地方供销社在具体执行时,总是要根据最直接的和最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奥秘只能是自己去琢磨和把控。譬如程序的先后、规模的调整、突破口的选择,等等,总之,弄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是最基本也是最正确的方法。体系的整个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推进过程,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模式都是不存在的,成功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完全复制和模仿,这取决于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7)回收体系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必须是供销社及其指导或管理下的企业,这是供销社职能和功能决定的,也是供销社体制和系统的优势决定的。供销社相对于其他任何部门都最容易达成各方利益的长期统一和平衡。对于具体执行企业来说,只有供销社组织才是体系建设最大的最可靠的组织保证。在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很难想象,一个庞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在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下能简单地取得成功。而体系的规划者和支持者可以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其最大的执行依据就是法律法规和专项的政策条例。
(8)省、市一级的大型体系建设比较理想的体制模式可以设计为:实施主体围绕“资”为核心,构建资本、资质、资源、资金四位一体的运营平台。即以供销社为基体的社有资金、财政资金注入作为控股主体,建立大型的体系实施龙头企业;赋予龙头企业以社区回收网点的资质预审权和分拣中心的规划建议权;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的废旧物资资源调拨协商机制和经营机制,保证资源集中、有序、合理的流动;解决了前三项,流动资金的解决就不成问题,可以采取利废工厂付预付款的“订单式”发货机制。其中“资质预审权”的获取,堪称社区回收系统的牛鼻子工程,是社会化回收体系得以全面建立的关键性问题。
(9)体系运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供销社“三结合”特点的合作机制方面的优势,即供销社与龙头企业相结合构成体系的投资主体,龙头企业与回收合作社相结合构成体系的运行实体,回收合作社与回收农户相结合构成体系回收基体,三方面各就各位,围绕集散市场、分拣中心、社区回收等环节展开广泛的串联与合作。这种机制不仅解决上下配合、虚实结合等问题,而且为今后供销社在环保产业纵深发展方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真正可以把再生资源培养成为大产业、大气势的朝阳板块。
(10)再生资源行业的公益属性和基础产业特性,决定着其天生与国家优惠政策有着不解之缘,政策的好坏成为行业景气度的晴雨表。行业可以影响政策的某些导向,但没有政策的制定权,所以只能全面立体地去解读现行的政策。
现如今政策导向正在日趋多样化:基地化、产业化、地方化、电子化、连锁化、技术化。基地化即迎合国家创导的集散市场、城市矿产项目,动辄得以享受财政补贴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产业化即享受优惠的土地价格开发工业地产和重点循环经济项目,据此享受各类政策扶持;地方化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返还和地方所得税的减免,优惠的比例及力度由地方政府确定;电子化即网上收废、数字化管理等新技术,最能吸引政府的眼球,也最容易得到某种政府补贴,在资本市场上估值也很高;连锁化即回收门店连锁经营,是新型模式,也容易得到政府的认可;技术化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可以申请增值税全额退还。总之,能否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因势、制宜地随机应变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考验着供销社人的智慧,做法可以创新,政策也可以跟着创新,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11)实施体系建设必须在务实和务虚两条线上同时启动。务实方面主要依据自身实力和享受相关政策,着重于“三位一体”框架后两项工作,即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的建设;务虚方面依靠企业自己的特长、品牌、资质、政策、管理、宣传等软实力优势,着重于构筑“三位一体”前一项工作,即回收网络等服务平台。虚实结合,共同发力,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体系建设。其中,务实方面力量要高度集中,务虚方面力量可适当分散。但务虚归根结底是为务实服务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为条件,互相转化。虚实结合,虚在前,虚为实打开空间;实在后,务虚才有意义。
(12)商务部提出的社区回收、分拣中心、集散市场的“三位一体”构想是体系建设中有形的框架,而三者之间严密、高效、公正的联系、结算、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却是无形的内容。无形的内容维系着体系长期持续运营的保障和传输系统,也就是控制体系整体和全局的神经系统。如果没有后者的全面配套,前者就如同空有一身华丽的衣衫,没有灵魂也没有生命。
(13)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再强大的龙头企业都不可能具备一个区域内面面俱到、全线铺开的实力和能力。运营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择其重点,力求在效益可期、风险可控的基地建设、分拣中心等重点项目上率先突破,才能在重点项目的支撑下稳步推进体系建设。再在社区回收方面假以时日、蓄势待发,构成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的区域性回收网络,则运营企业成功的概率可以加大。
(14)在体系建设中,次序问题尤为关键。重点基地项目的选择和开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命线。在重点基地项目建设的选项中,一定要遵循其固有的土地低成本、资源或企业或从业人员集聚基础好、政府配合良好、政策优惠、面积大小档次相宜等市场化条件下存在经济的可行性,才能启动。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政策补贴,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更不要贪多求全,动不动圈地成百上千亩,轰轰烈烈启动,蹒蹒跚跚前行,其最后的结果不是因现金流枯竭而动弹不得,便是低层次、重复建设、变分散污染为集中污染的丑陋市场。尤其在金融动荡、经济形势恶化的背景下,轻资产和现金为王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否则,容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5)目前,体系运行主体遇到实际的最大问题是战略上赢得主动,战术上陷入被动。大致存在着:在高层方面主动吆喝,在基层方面被动应对;在政策层面上主动给予,在执行层面上被动应付;在基地建设方面主动有为,在社区网点方面被动牵制;在项目立项上通过容易,在土地落实上困难重重;在理论导入方面容易,在实践操作层面困难;试点布线容易,全面铺开困难。从这些情况看,其大致的规律是:在虚、实两方面较适合去做,即务虚的、实中带虚的、建设性务实的(虚中带实的、基地建设、大型设施等)工作;而既虚又实的工作相对困难一些,即操作性务实的、贴身竞争性的、虚中带实的一些具体琐碎又分散的工作适合回收农户去完成。两者之间如何协同好,考验着团队的能力和智慧。参考毛主席为我军规定的三大任务,即发挥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作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要训练一支全能的体系建设队伍,完成“既抓革命又促生产”的任务。
(16)在社区回收布点方面,较为可行的做法宜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战术。在一个城市里,与其做些东南西北零星都布有回收网点的表面文章,还不如一个街道一个乡镇地连成片,更能增强示范效果和体系的提振作用。回收网点的物资流动,应该按照协商机制和市场定价的原则进行有序流转,在流转过程中,龙头企业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回收体系的正常运转往往体现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之中,依靠公司的经营去带动和维护,否则容易使回收体系流于形式、流于散漫。
(17)体系建设的推进与市场业已存在的经营者之间,不一定是竞争关系,也可以是同盟关系。只有经过包容、培训和吸纳,促其加盟后才能结成同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服务去包容转化,通过培训提高规范化程度,也可以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去加速促成。只要有利于形成体系建设最终目的的手段,都是积极的措施,都是会受到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相信最终也会被广泛接受的。当然,需要讲究策略和方式方法,什么阶段,什么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都会影响工作效果,既要和风细雨,又要疾风暴雨。
(18)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面对城郊结合部违规成片的回收点,许多地方政府采取行政执法的手段加以清除,却没有其他建设性措施加以跟进,其结果往往是死灰复燃,老方一贴。这相当于战场上的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对战局无济于事。这就要求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结合体系中规划的进程,采取围合、分化、引导、吸纳、改造等多手段地协同跟进,进行综合的处理和建设。
(19)在社区回收具体操作的技术层面上,一定要立足于实践,向一线的个体回收商学习,回收方面的真才实学在他们身上体现。必须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短板,要善于总结,在行动上要高于他们,并指导和完善他们。必须要有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所谓剑不如人,剑法胜于人,再到剑胜于人,直到剑法更胜于人,才不至于倒在战场上。
(20)在回收市场上,如同胖墩的大块头与精干的机灵鬼抢馒头,只有让自己瘦下来才会形成优势。走街串巷收破烂的人有优势,是因为他时时刻刻在流动。夫妻档回收商有优势,是因为他们时时处处灵活机动。共产党在战法上是依靠游击战立住脚跟、运动战打开局面的。回收网点只有打破机械的僵化的条条框框,全面动员起来才有活路,否则,所谓的体系,只能成为毫无生机的无根之木。在社区回收环节上,应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动在前,静才有意义。否则,在线回收仅仅是一句空话。
总之,如果把一项体系建设工程比作一个超级航空母舰战斗群的话,那么航母发挥的是既有战场上的威慑力,又有实战效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战场的局面,即由平面战场向立体战场转化,以航母为核心,集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为一体的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一体化部队,可以承担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的连续作战任务。体系建设对于供销社同样具有象征意义和实战意义,很难想象,一项没有理论支持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可以由几个项目和几个回收点的拼凑来完成。虽然文中所述的几条粗略的原则不足以构成理论体系,观点和方法也未必正确,但抛砖引玉的作用乃是作者所期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