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循环、生态、智慧、便捷、宜居的“子牙模式”——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建设经验推介

2012-01-27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天津园区经济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以下简称园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我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先后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工信部和环保部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和“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

2008年5月7日,在胡锦涛总书记与日本时任首相福田康夫的见证下,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和北九州市市长北桥健治共同签署了两市开展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备忘录,园区成为中日循环型城市重点合作项目。201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循环经济工作座谈会,会上听取了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开发建设情况汇报,强调要加快推广循环经济,着力推动绿色发展。201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一行莅临子牙园区调研工作,对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园区开发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逐步形成了循环、生态、智慧、便捷、宜居”的循环经济“子牙模式”。

1 科学编制规划,产业布局合理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2008—2020)》通过专家评审,天津市人民政府以津政函[2009]126号予以批复。《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天津市发改委以津发改函[2009]165号予以批复。其他如:电力、热力、燃气等17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毕并获有关部门批复。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35 km2,目前正在开发建设50 km2。构建“一心、两带、三轴、三区”的总体布局结构。高标准的科研服务中心为园区发展核心,南北贯通的“林下经济发展带,子牙河生态保护带”将园区划分为“产业功能区、科研服务功能区、居住功能区”3个主要功能区,在3个区域发展轴线上实现协调互动发展。东西横跨2 km、南北延伸10 km的林下经济带,既是黑龙港河两岸自然生态景观的纵深延展,更是隔离经济区与科研居住区的人工生态屏障。

工业区21 km2,重点发展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加工、报废汽车拆解、橡塑加工、精深加工与再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并配有各种节能环保设施,实现了自消化、零排放。

科研居住服务区9 km2,是全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设有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科技研发中心等机构,围绕工业固废的有价延伸和无害化处理开展广泛研究。居住区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公建和住宅上分别配有地源热泵和太阳能供热系统,形成绿色建筑群,规划常住人口约8万人,建筑面积约110万m2的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

林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20 km2。重点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项目,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并建有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为青少年提供循环经济、农业科技等内容的教育培训。

通过工业区、林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科研居住区“三区联动”的发展,实现产业集聚、优势互补,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打造“循环、生态、智慧、便捷、宜居”的子牙模式,把园区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2 产业链条完整,示范效应初显

围绕主导产业,循环经济上下游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大力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格局。建立了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废橡塑再生利用、新能源产业生产加工、环保产业生产加工等六大生态产业链,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共生型产业体系,实现了产品相互支撑及产业链条的延伸。

3 基础设施完善,环保设施齐全

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了“九通一平”,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亿元,社区文化体育中心、中小学、幼儿园等配套公建项目完善,酒店、蓝白领公寓等正在启动。园区以“厂在林下,林在厂中”为理念,建有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废弃物处理等为一体的综合节能环保系统,日处理量8万t(一期1万t/d)的新污水处理厂已基本竣工;投资2亿元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年处理废弃物4万t。发展独立的环状再生水管网系统,实现生产生活污水的生态净化和污水处理后的再生利用,共同用于河道补水、生态用水。将工业区的低品位热能用于供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等均达到100%,实现“自消化”和“零排放”。

4 管理科学规范,指标体系健全

园区建有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管理委员会,依法对园区的建设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三区联动、协调发展,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政企分开管理模式。同时,建立了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管体制和“全天候、无缝隙、保姆式”的服务体系,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数字化跟踪,严格控制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总体规划从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园区管理等4方面,确定了32项发展指标,比国家规定的20项指标多出12项。重点产业的资源化率达到99%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低于2.1 t/万元,小于国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7 t/万元的标准;人均工业增加值15万元/人,土地产出率达到380万元/667 m2,均高于国内同行业平均值。

5 产业基础雄厚,节能减排显著

目前入园企业160家,年处理加工各类工业固废150万t,TCL奥博公司废旧家电项目和天津国联报废汽车项目投产运行,在全国同行业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实现了天津市废旧机电产品、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橡塑的产业集聚,成为天津及环渤海地区的“城市矿山”基地,每年向市场提供再生铜45万t、铝25万t、铁30万t、橡塑材料30万t,其他材料20万t,成为优质的新的再生资源,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每年节能524万t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166万t、二氧化硫10万t,节约石油90万t,节能减排效应显著。

6 科技支撑坚实,自主创新强化

园区建有循环经济科技研发中心、再生资源研究中心等6家产学研合作机构,先后被批准为“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天津市专家服务基地”、“天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天津静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汇集了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多学科研发力量,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等课题开展科技研发,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科技支撑等多个项目。

7 倡导生态环保,宜居子牙崛起

园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绿色宜居子牙。城市建设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按照低能耗建筑设计原则,高效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建设富有循环特色的城市生态空间,营造亲和怡人的现代生活气息,着力打造“生态携产业起飞,环保与建设并重,新城共山水一色,文明伴和谐同行”的新子牙。建筑面积约110万m2的一期工程已竣工,9个村的1.6万人将在2011年搬入新居。至2020年,常住人口将达到8万人。

8 林下经济势头强劲,循环农业基本形成

园区建有20 km2林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文化教育等产业,形成农林牧各行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林下产业链条,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2万t,打造林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投资2亿元在林海区建设林下经济和高档设施农业基地,2012年新建一期标准食用菌大棚46.67 hm2,种植品种主要为香菇、平菇、双孢菇等,平均每亩林地增收8 000元以上。

9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教育基地雏形初显

园区建有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占地276 hm2,以加强国际间青少年循环经济、绿色能源教育和交流为出发点,以推进我国循环经济教育深入化发展为目的,以园区拥有的资源为基础,建设工业循环经济企业观光基地、农业循环产业基地、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循环经济展馆、培训驻地)、军训基地等现代化服务设施,开辟一个集循环经济展览、工业观光、农业实践、兴趣培养、清洁生产教育、军训、团队合作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教育示范基地,年接待能力达约18万人。让子牙园区成为循环经济教育的摇篮和创新实践的沃土。

10 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大力支持

园区的建设纳入了天津市“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连续5年纳入了天津市委工作要点;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发展领导小组,天津市政府制发了津政发[2008]89号文件《关于加快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园区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推动机制和政策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园区将继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科技研发体系、物流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商贸市场体系和基础配套体系,全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回收处理再生资源总量340万t,年产值650亿元,循环产业资源化率99%,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绿色建筑普及率、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天津园区经济
如果天津有“画”说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天津卷
园区的开放样本
《天津之眼》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