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目前血源紧缺的原因及对策

2012-01-27蔡敏高潘东傅强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型血液

蔡敏 高潘东 傅强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南京 21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至今,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临床用血紧张情况时有发生。只有深入探究其成因并作出有效的策略应对,才能走出用血困局,促进采供血事业健康、稳定、和谐地向前发展。

1 近期血液紧缺的成因分析

1.1 城市大医院的不断扩张加速导致了临床用血紧缺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便利的交通缩短了城际间的距离,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病人源源不断地向医疗专业人才相对集中,各种医疗设施相对齐全且装备精良的大城市医疗机构流动,导致各大医院因病员增长迅猛而导致临床用血量急剧放大。与其相对应的则是大城市的本地采供血机构采集范围相对弹性较小,巨大用血需求不能短时间内被本地采供血机构适应和跟进因而引发血液紧缺。以南京地区为例,2010年南京市多家三级大医院进行了扩建,其中南京市鼓楼医院南扩工程面积达22万余平方米,是国内医院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医院。建成后其总面积将达30多万平方米,共建有2500张床位,相当于3个现在的鼓楼医院。除此之外南京市第一医院新大楼建成后将增加300张床位,市妇幼保健医院新大楼增加床位400张。这些三级医院在解决住院难问题的同时,病人集中用血问题更加凸显。进而使南京地区血液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更为加重,由此对采供血单位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1.2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拐点效应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经多年,有统计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1990年下降到21.06%,2005年下降到12.4%;而人口死亡率1990年下降到6.67%,2005年下降到6.51%。自2011年全省普通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考务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一组数据,明年(2012年)高考江苏省考生数量将比去年减少3.66%。可见中国人口已全面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社会形态转型。预计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2010年底将达到12.8%,2015年将升至14.4%,之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2025年老龄化水平为20%,2048年人口老龄化将高达30%!我国仅用不到50年时间就达到英、美、法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新医改使得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覆盖超过12.6亿人,使得人人看得起病,做得起手术,输得起血的理想社会得以在中国加速实现。由此而带来得一个现实问题是:一边是医院临床大量用血,一边是生育率下降献血人群不断减少,我国人口的低死亡、低生育率导致全国各地采供血机构采血量远远追不上医院临床用血量。

1.3 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环境污染造成献血人群不合格率增长

60、70年代出生的人,从小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大家了解的并不多,但只要是救人生命、助人为乐的事,人们往往都积极参与。80、90年代的年轻人出生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剧烈变化,从小在比较优厚的物质条件和家人的宠爱呵护中长大,自我意识较强,凡事“利我”比“利他”考虑得更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人际关系的实利化和物质化。加上独生子女缺乏传统生活中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际交往,导致人情之间变得疏远、冷漠。对别人给予的帮助无动于衷,对父母、他人的体恤麻木不仁,在现实生活中,有些80、90后认为自己献不献血无关紧要,如果家人朋友要参加无偿献血他们会直接阻扰,错误地认为无偿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献血容易用血难”等等,认为反正自己要用血时医院不可能不给血用,有人甚至认为自己得到别人献血帮助是别人应当做的,甚至认为别人帮助不过是举手之劳等等……。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家频发的灾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广西天坑,舟曲泥石流,云南盈江地震,温洲动车追尾...在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80、90后们总能迅速行动起来,在危难时众志成城,在困难中守望相助。他们有的在网上发贴给灾区群众鼓舞加油,有的通过各种方式捐款捐物,有的排队为受伤灾民献血……凡此种种无不说明80、90后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巨大社会责任感!只要我们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大力开展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及血液重要性宣传。引导80、90接受这一观点。完全可以激发蕴藏在80、90后心中极大的无偿献血积极性。虽然80、90后被社会指责为“不负责任的一代”似乎对他们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伴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聚合力弱化,道德凝聚力下降,80、90后背负着越来越多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工作占据了他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再加上频繁的出差和额外的“充电”学习,家庭、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都使得无偿献血者献血次数越来越少。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化学致癌物,急慢性金属中毒,农药中毒及类激素对人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造成无偿献血者体检初筛不合格率持续增长。

2 缓解血液紧缺的对策

为医院临床提供充足的血液制品,是满足临床急危重病人临床救治用血的需求,是维持基本医疗平衡,实现医疗卫生长期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如何缓解临床用血紧缺的形势,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建立多网点献血及返还用血费用的“一站式”服务窗口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满足医院临床用血,是全国各地采供血机构的新课题。在各大医院内建立无偿献血及返还用血费用“一站式”服务窗口,(1)可以方便参加互助献血的市民,(2)可以极大地减少参加过无偿献血的病患及家属为报销血费而往返血液中心的次数和排队等候时间。这样做即可让献血员满意,也可使献血员和血站关系更加融洽。“一站式”无偿献血服务窗口是集“献血前宣传,献血中服务,献血后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献血服务平台。其作用(1)接待市民爱心献血、核实查询服务,提供献血体检情况、献血次数、献血量等基本信息的核实查询等;(2)免费用血办理,参加过无偿献血的病患及家属在医院就可享受“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办理、查询、告知等系列服务;(3)宣传教育,献血服务平台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宣传《献血法》及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发放各类无偿献血宣传资料,播放无偿献血宣传片等。

2.2 我国人口生育率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最近20年一直都在减少。在上世纪60年代,每年大概出生2600万至2700万人,而现在每年大概净增700万人左右,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0~14岁人口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中国年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虽然政府对当前现行生育政策进行了微调,由“双独”生二胎向“单独”生二胎过度。但由于养育孩子成本高,80后的年轻人普遍生育率低下。随着中国人口结构不断老化,人口红利逐渐枯竭,以及血源紧缺从季节性,周期性的紧张,转变为趋势性、总量上的紧缺,过去那种靠源源不断的招募献血员献血来促进增长的模式必将难以为续,只有让人口生育率保持在一个合理地水平才能使献血适龄人群与用血需求量相适应。

2.3 拓宽招募献血员渠道,建立固定无偿献血的5支队伍

2.3.1 采供血机构目前应致力于建立固定无偿献血的5支队伍,这5支队伍分别是固定全血献血队伍;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固定应急献血队伍;志愿者工作队伍以及固定稀有血型献血队伍 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以当地城镇市民为主体的献血员。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该中心借助知名BBS网站“西祠胡同”创办了稀有血型(熊猫血友会)讨论版,并同时创建“熊猫血友”QQ群,不定期组织开展稀有血型血友联谊活动。熊猫血友讨论版为了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以及有些血友先入为主的负面意识,版主“美丽故事”通过耐心地倾听详细解答为稀有血型献血员理清献血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疑虑与担忧,通过与血友们的互动使更多地稀有血型献血员们明白了“互助献血”不只助人更是助己的道理,并通过这种有效地互动平台帮助稀有血型献血员了解稀有血型相关知识并在献血员自身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提供有效信息和建议。从2009年10月开版并开通QQ会员以来,通过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源科工作人员和稀有血型献血员的共同宣传努力,总计稀有血型献血员献血已超928人次,献血量超过30万mL。虽然这与全市用血量比起来只占了其中很微小的一部分,但有力地保证了稀有血型患者临床用血以及依赖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血液供应,没有出现因稀有血型紧缺而导致择期手术的病人被迫推迟甚至取消手术,危重病人延误救治威胁生命的情况出现。固定无偿献血五支队伍的建立使无偿献血工作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在夏冬季血液紧缺、血液偏型、突发应急事件中正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2.3.2 完善法律法规,借鉴国外成熟的做法 在招募献血员方面,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提请修改,放宽献血年龄、缩短献血间隔期是必然趋势。从实际情况看,放宽献血年龄、缩短献血间隔期有很大的制度操作空间。(1)如果将我国献血年龄放宽至60岁,则男女都有5年的提高空间,每年可为我国增加约3%的献血人群。(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这为放宽献血年龄、缩短献血间隔期提供了现实依据。(3)在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延长献血年龄、缩短献血间隔期更是必然选择。(4)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献血间隔期均为3个月也见证了我国实行的6个月献血间隔期太长,应当缩短。因此,放宽献血年龄、缩短献血间隔时间对现行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给出新的界定。

2.3.3 建立社区无偿献血宣传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社区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采取各种方式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使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以达到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促进全社会对无偿献血境况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献血员长期献血奖励制度。长期献血奖励不仅可以提高现有献血员的献血率,还可以将非献血员或潜在的献血员转化为现实的献血员,有利于凝聚献血员对血站的向心力,增加血站的亲和度,减少血站再培训的成本。在建立社区无偿献血宣传服务体系的同时提高无偿献血员终身享受免费用血标准。目前北京、上海血液中心现在执行的终身免费标准远远高于江苏地区采供血机构地执行标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规定无偿献血员本人临床用血需累计献血量达1000mL(含1000mL)才可终身享受免费用血。未达到1000mL的,按本人献血量5倍返还;上海市血液中心规定无偿献血员献血5年内本人临床用血时,按本人献血量5倍返还,献血时间超出5年的无偿献血员,本人临床用血时,按献血员实际献血量等量提供,而没有终身享受免费用血的规定。江苏地区采供血机构现执行的标准是无偿献血员本人临床用血累计献血量800mL(含800mL)即可终身享受免费用血,未达到800mL的,按本人献血量3倍返还。很多人认为终身享受免费用血门槛偏低会降低无偿献血员献血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对相关规定提请修改,从提高广大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忱上考虑给出新的界定。此外,借鉴国际经验,立足国情,采用按照户口或结婚证登记日发放献血通知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积极探索将针对适龄公民献血由社区组织开展的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解决血源紧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需要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更需要新闻媒体理性正确的舆论导向等。因此,采供血机构必须去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下无偿献血的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营造无偿献血的良好环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不断推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1]吴海霞.低微无偿献血者招募的探讨与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47.

[2]季阳,郑忠伟,蔡辉,等.谈谈解决我国当前血荒的策略和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2011:1~2.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型血液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