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先兆流产几点心得
2012-01-27王立娜
王立娜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中医院 黑龙江肇州 166400)
1 先兆流产的定义
流产是指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者。发生在妊娠12周以内的流产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的流产称晚期流产。根据发展过程、特点,流产又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过期流产、习惯性流产6种。先兆流产是指有流产的表现,但经保胎处理后,可能继续妊娠不能至足月者,常发生在妊娠早期,有早服反应,少量流血,出血少于月经量,伴发轻微的间歇性子宫收缩。妇科检查子宫未开大,羊膜囊未破裂,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妊娠试验阳性,一般见于黄体功能不全、子宫敏感性增强等,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部疼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胎孕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
2 先兆流产的辩证分型
(1)肾虚妊娠期少量阴道出血,腰酸膝软,小腹下坠或痛,头晕耳呜,尿频。舌淡,脉细沉而滑。
(2)气虚妊娠期阴道出血量少色淡,神疲乏力,小腹空坠,气短懒语。舌淡,脉细弱滑。
(3)血热。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红,心烦不安,口干咽燥,便秘尿赤。苔薄黄,舌红,脉滑数。
(4)外伤。妊娠阴道出血时有时无,时多时少,小腹坠胀。舌或紫,脉弦滑。
3 先兆流产的分型治疗
3.1 肾虚治法:补肾固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菟丝子12g、续断12g、桑寄生9g、阿胶9g(烊冲)白术9g、杜仲12g、艾叶3g。
3.2 气虚治法:益气安胎
方药:泰山磐石散加减。党参9g、黄芪9g、升麻3g、当归9g、柴胡3g、砂仁3g(后下)、黄芩9g、熟地12g、炒白芍10g、白术9g、川断12g、菟丝子9g、阿胶9g(烊冲)加减:出血多者,加仙鹤草15g;下腹空坠者,加芋麻根15g。
3.3 血热治法:凉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加减。生地3 0 g、淮山药9g、生白芍10g、川断10g、黄芩10g、黄柏9g、旱莲草12g、麦冬9g、阿胶9g(烊冲)甘草3g。
3.4 外伤治法:养血益气安胎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0g、黄芪12g、白术10g、茯苓9g、当归9g、白芍15g、熟地12g、阿胶9g(烊冲)、菟丝子12g、川芎4.5g。
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下,注意选用疗效确实的安胎中药,效果较好。
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及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症,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此外,据古籍记载,海风藤、大蓟等也有一定的安胎作用。
另外,中医还很重视孕后调理,“胎教”学说始于周朝,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慎始”观的体现。妊娠早期是流产的好发阶段,也是致畸敏感期,因此早孕阶段的调护尤为重要。中医主张,情志安和,静养其心;起居有度、静养其体;房事有节、顾护肾气;饮食清淡、均衡饮食;用药平和、守而不走。这些对孕妇早期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杜君威.黑龙江医学,2005(9).
[2]魏方方,陆启滨.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4).
[3]李小苹.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
[4]刘梅香.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