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浮选技术进展
2012-01-27赵文娟刘殿文宋凯伟李洪帅毛莹博徐国印
赵文娟,刘殿文,宋凯伟,李洪帅,毛莹博,文 娅,徐国印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2.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 昆明 650093;3.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3)
早在1670年,西班牙人就用酸性坑矿水在RioTito矿浸铜,但并不知道这种浸出是细菌在起作用。1922年,Rudolf等首次报道了一种未知的自养土壤菌对铁和锌的硫化矿的浸出。1951年,Templehe和Hinkle首次从坑矿水中分离出这种作用菌群,并命名为T·f菌。从此,微生物浸出法正式登上选冶研究舞台。随后,学者们开始进行更多地研究,不断的将微生物与矿冶业联合起来。随着浮选药剂带来的环境压力,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寻找另一种科学环保的选矿方法是缓解这种压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微生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食品业、污水处理厂等工业的废菌种,可以选择性的驯化为选矿药剂,它还可以用这些工业的废料、废水为培养基,在选矿领域中不仅节能降耗,而且分选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于是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选矿方法—微生物浮选法[1]。
微生物浮选是经过充分搅拌,使得细菌与矿物表面发生生物吸附或是代谢产物吸附,改变矿物表面亲水性,并与浮选工艺相结合,用于处理各种难选矿物的一种选择性分离浮选方法[2-3]。
1 微生物浮选的应用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的烃链等非极性基团和羰基、羟基、磷酸基团等极性基团,致使这些微生物菌液类似于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生物积累、生物吸附、生物吸收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和矿物发生作用,使其疏水或亲水,絮凝或分散。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矿物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锡石、石英等。
1.1 生物捕收剂
微生物捕收剂首先需要具备捕收剂的特点—由极性基(亲固基)和非极性基(疏水基)组成,要求接触角在65°~85°之间。现应用较多的有草分枝杆菌(M.phlei)、多粘芽孢杆菌(PP)、不透明红球菌(R.Opacus)等。
J.Duble等人曾研究了一种革兰氏阳性菌M.phlei菌的捕收性能,该菌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疏水性(接触角65°~70°),其细胞壁成分里有大量非极性碳氢键,类似于脂肪酸类捕收剂,因其具有脂肪酸类捕收剂的性能,可吸附于细粒赤铁矿表面,作为赤铁矿的捕收剂。研究当其作为赤铁矿浮选捕收剂时,-52+20um粒级的矿物回收率与菌种浓度呈正相关增长,但是-20um粒级的矿粒则随着菌种浓度的增大,赤铁矿回收率降低[4-8]。
杨慧芬和张强等人[9]研究对比了M.phlei菌和另外两种普通的赤铁矿捕收剂(石油磺酸钠和油酸钠)的捕收性能。研究发现,M.phlei对赤铁矿的捕收性能明显比常规捕收剂的捕收能力强。经研究,是因为M.phlei对赤铁矿具有絮凝-捕收双重作用,在该菌胞外分泌物(脂肪酸和氨基酸)作用下,可发生生物絮凝作用(“桥键”原理),使赤铁矿絮凝再浮选。且M.phlei菌的捕收性能在pH≤7时效果更好。
A.E.C.波特罗等[10]人对一种疏水性R.Opacus菌作为巴西方解石和菱镁矿的生物捕收剂进行了基础研究。发现该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较大,在pH值接近中性时,R.Opacus菌对矿物亲和力最强,极大增加了矿物可浮性。且在所有pH值条件下,菌种对菱镁矿吸附力均比方解石强。L.M.S.迪梅斯克特等[11]研究用这种非病原类疏水菌在赤铁矿-石英浮选体系中浮选赤铁矿,发现这种R.Opacus菌可与赤铁矿表面发生强烈反应,改善赤铁矿的疏水性。虽然菌种对两种矿物均有捕收性,但是可以通过pH值的控制达到浮出赤铁矿的同时抑制石英的效果。综合两种研究,发现R.Opacus菌的吸附速度快,其细胞壁的特殊结构使它具有高疏水性(接触角为70°±5°),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微生物捕收剂。
有研究指出,不仅菌种自身,其代谢产物也可以作为浮选药剂。菌种的代谢物脂肪对氟石具有高选择性,现有研究用微生物脂肪从伴生矿物(方解石、石英、重晶石)中分离出氟石。另有K.A.纳塔拉扬等[12]研究了PP菌作为捕收剂,其代谢产物胞外蛋白质(EBP)成分可以改变石英和高岭石表面性质,增加其可浮性[5-13]。
1.2 生物调整剂
1.2.1 抑制剂
常用菌种有氧化铁硫杆菌(T·f菌)、氧化硫硫杆菌(T·t菌)和红假单胞菌(Rhodo Pscudomonas)、硫酸盐还原菌(SRB)、诺卡氏菌(Nocardi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枯草杆菌(B.subtilis)、酵母菌等。
T·f菌和T·t菌多用于生物浸矿,但其在生物浮选中也可用作生物调整剂,起抑制作用。在方铅矿-闪锌矿浮选体系中,T·f菌和T·t菌都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方铅矿。但两者作用机理不同,T·f菌是强氧化菌群,通过氧化作用,使矿物表面亲水,不可溶的硫酸铅吸附于矿物表面,而被强烈抑制;T·t菌是选择性的吸附于方铅矿上,一定pH值条件下可几乎完全抑制方铅矿,从而优先浮选闪锌矿[14]。
分离辉锑矿和辰砂时,T·f菌可以氧化辉锑矿表面,降低其可浮性,同时不与辰砂发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分离两者。
微生物抑制剂很重要的一个应用,是T·f菌在煤的生物脱硫技术中的作用。硫是煤中的主要有害元素,陈雪莉等人研究了T·f菌可以选择性的吸附于黄铁矿上,改变其表面性质,使其亲水性增强[15],从而达到脱硫效果[16],说明T·f菌可以取代毒性氰化钠成为黄铁矿的有效抑制剂。周长春等人在煤的生物浮选脱硫研究中,提出另有一种Rhodo Pscudomonas菌比T·f菌的脱硫效果更好。研究中,Rhodo Pscudomonas菌和T·f菌可以吸附于黄铁矿表面并改变其表面性质,使其亲水,优先浮选出煤,达到脱硫效果。据研究可知,在煤的脱硫技术中,Rhodo Pscudomonas菌所要求的操作条件温和,对设备损害小,是比T·f菌更优秀的菌种,极具推广性[17]。
另有一种强还原性菌种SRB菌,在黄铜矿、闪锌矿、辉钼矿和方铅矿体系中,可选择性的使黄铜矿和闪锌矿表面生成黄原酸盐,使两者解吸而被抑制。
据文献[12],PP菌除了可以作为石英、高岭石的捕收剂外,其胞外多糖(ECP)还可以抑制赤铁矿、刚玉、方解石等矿物成分。
沈岩柏等[18]研究了Nocardia菌在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发现胞面菌丝是重要的吸附部位,认为在浮选分离中可以用该菌抑制黄铁矿而优先浮选方铅矿。魏德洲等[19]研究了Nocardia菌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发现该菌对黄铁矿吸附性更强,pH值是影响该菌吸附性的主要因素。
国外有报导指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代谢产物对矿物表面捕收剂油酸钠具有解析作用,它可以在重晶石、方解石、菱镁矿浮选体系中,选择性解析重晶石和方解石表面的油酸钠,但是不影响菱镁矿表面的油酸钠作用[20]。
Z·Xiapeng等[21]研究比较了B.subtilis菌和M.phlei菌在白云石-磷酸盐矿石阴离子浮选体系中的抑制作用。两种菌种可以与捕收剂对矿物进行竞争吸附,发现枯草杆菌比分枝杆菌对白云石的抑制作用更好,为从白云石中阴离子浮选磷灰石提供了参考。并证明了该细菌可以改善浮选环境,为难分离矿物的优先浮选提供了另一种有效途径。
代淑娟等[22]在废啤酒酵母对赤铁矿的抑制作用研究中,发现酵母菌可以很好的抑制赤铁矿,在石英-赤铁矿体系中抑制赤铁矿实现赤铁矿的反浮选。
1.2.2 絮凝剂[23]
用微生物做絮凝剂具有用量少且絮凝效果好的优点。常用菌群有草分枝杆菌、多黏菌属、酵母菌等。
目前,M.phlei菌在国外多用于微细粒矿物的絮凝剂。M.phlei菌胞外分泌物中含有脂肪酸和氨基酸,使其可以做高选择性的生物絮凝剂。目前,用于处理细粒煤粉的脱硫[24],磷矿、细粒赤铁矿、高岭土等矿物的絮凝剂。
P.Partha等[25]研究并论证了PP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EBP和ECP对黄铜矿和方铅矿的絮凝作用。研究发现,ECP对黄铁矿的絮凝作用不明显,且ECP的存在会增加方铅矿的沉降率。而用EBP处理经预先混合的矿物后,其只选择性地絮凝黄铜矿,并同时分散方铅矿。因此在实际浮选中,可以预先用EBP处理矿物,便可选择性地浮选出方铅矿。
另外,P.Partha等[26-28]还研究用PP菌处理印度某矿山的多组分矿物,先用SDS-PAGE电泳和ASP沉淀法分离出不同组分的EBP,然后ASP-EBP处理矿物,评估了不同的EBP对不同矿物的吸附力差异。通过此研究,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针对性的提纯出对特定矿物有特异性吸附力的EBP。预先用EBP处理调浆,可以有效地对黄铜矿和黄铁矿进行选择性絮凝,并能分散闪锌矿、方铅矿和石英。可见,用PP菌代替常规的高价、有毒的捕收剂(如黄药),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酵母菌和它的代谢产物可以絮凝赤铁矿、方解石和高岭土。并且通过pH值的控制,可以调节絮凝效果达到最佳。如在方解石-石英体系中,通过酵母菌和其代谢产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可提高石英疏水性,增加方解石亲水性,选择性的絮凝方解石[29]。
2 其他
陈建华等[30-31]曾对锡石和其共生脉石方解石等进行了生物吸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影响矿物表面微生物(这里用到的菌种是产碱杆菌和酵母菌)吸附强度及对矿物选择性的因素,如反应时间、温度、pH值及生物类群和驯养条件等。研究发现,产碱杆菌对锡石的吸附效果比酵母菌更优,而且产碱杆菌在锡石上的吸附力以静电力为主。该研究为微细粒锡石的生物浮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另外,武汉工业大学袁欣等[32]通过试验发现,失活的菌种对矿物依然具有吸附作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会比活菌种对矿物的吸附效果更好。但是,经陈建华等研究后发现,产碱杆菌经超声波失活处理后,对方解石吸附效果比失活前提高了3倍,但是对锡石吸附效果大幅度降低[31]。说明失活菌种的应用具有选择性,目前这方面研究不多,有待继续深入。
3 结语
目前,微生物浮选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国内外已经开始工业应用的报导不多。综合各方面因素,微生物浮选法极具潜力,在不久的将来,在选矿领域,它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处理矿物的途径。
对于微生物浮选,在将来还需要经历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药剂研究方面,应加强菌种代谢产物对矿物作用的机理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外部条件对微生物吸附矿物的影响,并发现大多菌种受酸碱度影响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微生物代谢产物极其丰富,结构也多种多样,加强其代谢产物结构与矿粒特效性作用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创造更优化的菌种驯化条件。
2) 应继续寻找可用于选矿的微生物。目前的研究仅限于以上几种菌种,还不能充分满足选矿的需求。应用一定的技术(如Rame-Hart测角器测量菌种与矿物表面的接触角、扫描电镜观察菌种固着性,或比浊法测量菌种吸附率等)发现并驯化出更多的特效菌,无论对于微生物浸矿还是微生物浮选都是一个重要任务。
3) 关于微生物浮选,目前很多研究局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国内还未形成规模性推广。应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扩大试验规模,尽量达到与将来的工业试验的条件一致,这样在经历真正的工业挑战时就不容易失败。
4)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试着将菌种与选矿药剂结合使用。已有研究指出,某些菌种可以解析浮选药剂,从而也可以研究菌种加固浮选药剂。由此,不但可以节省药耗,还可以研究讨论是否两者结合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另外,此研究对于浮选尾水处理也有重要意义。
[1] R.W.Smith, Miettinen.M. Microorganisms in flotation and flocculation: Future technology or laboratory curiosity[J]. Minerals Engineering,2006,19(6):548-553.
[2] 浸矿技术编委会.浸矿技术[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
[3] 魏德洲,朱一民,李晓安.生物技术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4] 钟宏,杨运琼.生物药剂在矿物加工和冶金中的应用[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3):28-32.
[5] 刘朝华,龚文琪,袁昊.矿物加工过程中生物药剂的应用[J].矿冶,2002,11(z1):206-208,223.
[6] Somasundaran.P, Deo.N, Natarajan.KA. Utility of bioreagents in mineral processing [J]. MINERALS &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2000,17(2):112-115.
[7] J.Dubel, R.W.Smith, M.Misra, et al. Microorganisms as Chemical Reagents: The Hematite System[J]. Minerals Engineering, 1992,5(3-5):547-556.
[8] M.Misra, Smith.RW. Hydrophobic biopolymers for flocculation of minerals[A]. Laskowski JS. POLYMERS IN MINERAL PROCESSING[C].1999.
[9] 杨慧芬,张强.草分枝杆菌与常规捕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捕收能力的比较[J].矿冶工程,2003,23(4):32-34.
[10] Ana Elisa Casas Botero, Maurício Leonardo Torem, Luciana Maria Souza de Mesquita. Fundamental studies of Rhodococcus opacus as a biocollector of calcite and magnesite[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7,20(10):1026-1032.
[11] L.M.S.de Mesquita, F.F.Lins, M.L.Torem. Interaction of a hydrophobic bacterium strain in a hematite-quartz flotation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03,71(1-4):31-44.
[12] K.A.Natarajan, Namita Deo. Role of bacterial interaction and bioreagents in iron ore flo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01,62(1-4):143-157.
[13] Somasundaran P, Deo N, Deo P, et al. Role of biopolymers on bacterial adhesion and mineral beneficiation[J]. Minerals &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2005,22(1):1-11.
[14] 邱冠周,伍喜庆,王毓华,等.近年浮选进展[J].金属矿山,2006,35(5):41-52.
[15] J.V.Mehrabani, M.Noaparast, S.M.Mousavi, et al. Depression of pyrite in the flotation of high pyrite low-grade lead-zinc ore using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0,23(1):10-16.
[16] 陈雪莉,马喜军.煤的生物浮选脱硫技术研究及发展[J].煤质技术,1999(5):24-26,21.
[17] 周长春,陶秀祥,刘炯天.煤的微生物浮选脱硫影响因素研究[J].煤炭学报,2006,31(4):497-500.
[18] 沈岩柏,李晓安,魏德洲,等. Nocardia在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2):2016-2022.
[19] 魏德洲,沈岩柏,李晓安,等.诺卡氏菌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6):1081-1087.
[20] 杨慧芬,张强,王化军.微生物选矿药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矿产综合利用,2001(1):32-35.
[21] Xiapeng Zheng, Peggy J.Arps, Ross W.Smith. Adhesion of two bacteria onto dolomite and apatite:their effect on dolomite depression in anionic flo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01,62(1-4),159-172.
[22] 代淑娟,魏德洲,丁亚卓,等.废啤酒酵母溶解相对赤铁矿的抑制作用[J].金属矿山,2008(6):41-44.
[23] K·H·拉塔拉扬,李长根,崔洪山.矿物的微生物诱导浮选和絮凝: 前景和挑战[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7,44(3):4-11.
[24] 李宏煦,阮仁满,温建康,等.矿物资源加工中的微生物技术[J].矿冶,2002,11(z1):79-81.
[25] Partha Patra, K.A.Natarajan. Microbially-induced separation of chalcopyrite and galena[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8,21(10):691-698.
[26] Partha Patra, K.A.Natarajan. Role of mineral specific bacterial proteins in selective flocculation and flo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08,88(1-2):53-58.
[27] Partha Patra, K.A.Natarajan. Microbialy induced flocculation and flotation for separation of chalcopyrite from quartz and calci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04,74(1-4):143-155.
[28] P.Patra, K.A.Natarajan. Microbially-induced flocculation and flotation for pyrite separation from oxide gangue minerals[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3,16(10):965-973.
[29] S.Usha Padukone, K.A.Natarajan. Microbially induced separation of quartz from calcite us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2011,88(1):45-50.
[30] 陈建华,陈晔,吴伯增,等.方解石、石英和锡石生物吸附试验研究[J].有色矿冶,2005,21(z1):26-28.
[31] 陈建华,陈晔,吴伯增,等. 产碱杆菌在方解石、石英和锡石表面的吸附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6(1):27-32.
[32] 袁欣,袁楚雄,钟康年,非金属矿物的微生物加工技术研究(Ⅱ)-黄铁矿的微生物浮选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0,(4):17-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