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实践与发展论述
——以庆安帝圣矿业有限公司为例
2012-01-27李昌干
李昌干
(庆安帝圣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江 绥化 152432)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主题,重点强调“发展绿色矿业”。并在规划纲要辅导读本专篇论述“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主要政策措施中明确要求“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示范”工作。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中,确定在全国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工作。以此,绿色观念融入了矿业领域,深入到每一座矿山建设之中。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动矿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矿业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新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建设绿色矿业实践中探索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完善、建设绿色矿山。
南京钢铁集团冶山矿业有限公司控股的庆安帝圣矿业有限公司,在政府主导下,完成了对黑龙江省庆安县二股铁多金属矿资源整合。按照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标准,已建成年采选铁多金属矿石量20万t矿山,目前正在扩建提高到50万t生产能力。公司在建设绿色矿山实践中,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切实转变传统的矿业开发模式,注重变革落后的矿山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走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矿山与林地和谐”,符合矿业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绿色矿山发展道路。
1 矿山的基本概况
矿区地处小兴安岭林区的马永顺林场中,矿床特征十分显著。目前,已探明铁的总量在1100万t以上,以锌为主的铅锌金属量为中型矿床规模,共生铜矿体,伴生钨、锡、钼、铋、镉、镓、铟、金、银、硫、砷等多种元素。矿床的矿石类型达11种以上,矿石物质组份复杂繁多,矿石综合性明显。地质勘查评价圈出了多种类型的单一矿体,以及由多种组份共生或伴生组合的多矿种复合矿体。这种由多种组份共、伴生元素组合形成的综合性复合矿体,开采难度大,选矿较复杂。需要针对它们的赋存特点,进行有效、合理、科学开发,才能达到对主矿种及共、伴生组份充分利用的效果,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目的。
矿山本着“高起点,重规划,求科学”的原则,编制提出对二股矿区整体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经主管部门批准,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在三年时间里,投资1.06亿元,建成了一座年采选铁多金属矿石20万t生产能力的新型矿山。
新建的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竖井—斜井联合开拓,利用部分原有的矿井,从地下联通,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新建选矿生产线,采用优先浮选铜、铅、锌,后磁选铁的工艺方案。生产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铁精矿产品,综合回收金、银、镉、铟、硫。同时,新建两座充填站与井下全尾砂充填系统、及选矿回水循环利用高位水池处理系统。2011年采选处理矿石量24.02万t,创造工业总产值近1亿元,利税总额占总产值的20%左右。
2 绿色矿山建设成果
按照“以人为本,诚信至上,勇于创新,追求完美”的矿山企业精神,在建设绿色矿山的实践中,十分重视资源,环境、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矿山坚持依法办矿为基础,规范管理为手段,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切实做好节能诚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企业文化及社区和谐工作,追求绿色矿业发展道路,取得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显著成果,特别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高效开发资源,实现资源节约、合理、有效利用
矿山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工艺、方法,严格执行规范和规程,淘汰落后设备,利用科技含量高、节能降耗好的先进设备,2009~2011年矿山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3840.86万元,用于高效开发资源。
1)优化采矿生产系统。利用原单矿井,从地下联通,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开拓、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贫富矿兼采,富含共、伴生多种资源的复合矿全部开采,实现节约、合理、有效开采资源。
2)为充分利用资源,取得了浮选—磁选混合选矿方法及工艺。根据试验新建的选矿厂,采用优先浮选铜、铅、锌,后磁选铁的工艺流程,生产出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铁精矿四种主要产品,提高主产品附加值,其中:铜精矿、铅精矿金银含量较高,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了10%~15%。实现了“一矿多用”与复杂难选矿石的综合开发利用及节约、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2.2 提高资源利用的“三率”,增加经济收益
在生产过程中,矿山积极引进新型设备,改进采选技术工艺流程,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009~2011年,采矿回收率比设计核定的83.64%提高了3.86~5.76个百分点,达到了87.5%~89.4%;选矿回收率,以铁精矿为例,比设计核定的51.51%提高了18.01~23.14个百分点,达到69.52%~74.65%;整个矿山的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1.90%。“三率”指标达到并超过设计核定的标准,为同类矿山的先进水平。
2.3 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实现零排放
矿山十分重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石、选矿工艺废水等废弃物作为资源再利用。在矿山建成了两座充填站,两条井下充填系统,分别处理利用尾矿、废石,每年充填尾矿砂60000m3,减少尾矿库堆存量50000m3,利用升井的废石10000m3,处理为井下充填料,再进入井下充填系统。选矿工艺废水,经科研单位开展的回水条件下铜、铅分离选矿工艺技术的试验,解决了回水的循环利用。进入尾矿库的废水,经沉淀处理打入选矿厂高位水池作为循环回水利用。
矿山废弃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能够实现矿山生产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节约、集约开发资源的水平,走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道路——“绿色矿业”之路。
2.4 恢复治理保护矿山环境,实现矿区园林绿化与林海生态环境协调一致
矿山坚持“边建设、边生产、边复垦”恢复治理矿山环境,对矿山整合后不再利用的废弃窿口、堆场,辅助设施进行全面清理、关闭和拆除。以往采矿活动形成的废弃物,特别是丢弃的富含多种资源的矿石约18万t,全部回收加工利用,满足选矿生产约一年的需求量。
对废弃地、占用地形地貌、林地景致,全面开展整治和绿化。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隐患地段修建排水沟,砌筑护坡挡土墙等工程。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部署治理恢复工程10个项目,建立地质灾害,水源污染监测预警工程3个,并建立和完善了监测网站与监测系统。矿山地处林区,矿山专门成立森林防火及防火消防组织机构,建矿以来未发生一次事故。尤其是资源的高效利用,资源的综合回收,尾矿、废石、选矿回水资源化再利用,对矿山及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好发展。
2.5 矿业开发与林业发展互补,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山处在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铁力市二股林区,铁力市及二股马永顺林场是我国早期的森林城市和乡镇。由于林业过度开发,这座林业资源型城镇已完全进入育林期,林业经济增长缓慢,待业职工富余,急需转移安置。二股铁多金属矿的开发,从建矿至今,矿山企业已安置林业职工已达500人以上。为此,可以发现矿业开发与林业发展有一个互补、互存协调的机制。矿山企业实施“资源属地化发展”,通过就地注册,就地加工生产矿产品,就地融资核算纳税,就地吸纳劳动就业,从卖资源到向卖产品转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对林区发展的强势驱动作用。矿业开发与林业发展的互补性、互存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建设发展绿色矿山的意义
3.1 建设发展绿色矿山,为时代赋于矿业企业的责任
国土资源部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建设发展绿色矿山,是时代赋于矿山企业的责任,是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一次改革,是转变传统矿业开发模式的有效途径,从而保证矿业健康、持续向绿色矿业领域发展,融入绿色经济社会中。
矿山企业是建设发展绿色矿山的责任主体,必须增强行业自律、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观念落实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以低消耗、低标准,生态资本不断增加为特征,以绿色矿业创新为基本途径,以积累绿色财富和增加社会绿色福利为根本目标,以实现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为根本宗旨,建设发展绿色矿山。
3.2 建设发展绿色矿山,树立新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观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开发过度、消耗过度,人们的资源观念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社会对资源的紧缺状况仍然认识不够,节约、节能、节水、节矿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对资源优先的战略认识不到位。落后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传统的矿业开发方式,导致我国矿产资源大量消耗。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在30%和35%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为主线,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观念,即:资源节约观念、资源整体观念、资源效益观念。充分认识资源的稀缺性,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充分认识矿产资源是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有机统一的整体,重点是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协调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建设,大力推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止,发展资源领域的循环经济、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益、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增值功能,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收益率。以新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观念,建设发展绿色矿山。
3.3 建设发展绿色矿山,推进矿地和谐发展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忽视当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现实社会发展中,矿产资源富集地区,特别是处在贫困山区的资源集中区,相当部分都面临着“财富拿走,贫困留下;资源拿走、污染留下”的困境,由于这些地方的经济不能分享到深加工环节产生的附加值,所得到的粗级矿产品价值甚至不足以弥补矿业开发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现在这种矿业开发理念及开发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伤害人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主要因素,它既牺牲了环境又影响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秉持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为民的理念,以有利于推动矿地和谐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建设发展绿色矿山。
3.4 建设发展绿色矿山,符合中国绿色发展战略规划
当今绿色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趋势,绿色经济就是低碳的、资源节约的社会包容的经济。无论如何表述,绿色经济的内涵,都是相对于传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黑色”或“褐色”发展模式而言的,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统一协调”,即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又防止环境恶化和增加环境影响,更将其环境影响削减至一定的限度内或者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脱钩,从而达到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和双赢。
绿色发展与绿色转型是中国的必由之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高速经济增长建立在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基础上。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的GPD增长了15倍,而能源消费增长了近4倍,单位GPD消费的主要资源和污染物排放远高于发达国家。这种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生产、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凸显出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为此,我国政府从1996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提出了一系列与绿色发展有关的策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为迎接和应对国内外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必须依靠绿色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步伐,满足绿色发展与转型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绿色矿山建设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合理统筹协调资源、环境、社会效益为目标,转变传统矿业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矿业经济与资源产业领域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绿色矿山是发展绿色矿业的基础。绿色矿业是构筑我国绿色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表明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不仅对中国的绿色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也完全符合我国绿色发展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