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风景区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12-01-27李山石刘家明
李山石 ,刘家明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00049,北京)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依托水利工程,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水利旅游正渐渐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不少水利风景区仍在沿用传统的“资源经营”方式,市场定位模糊,且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上。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厌倦了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转而开始进行以休闲、放松和娱乐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同时自驾车式的家庭自助旅游、小众会所定制旅游也逐步升温。而水利风景区在发展上述几类新兴旅游方式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主要从休闲度假的视角,在严格论证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度假型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并对适宜在水利风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按照水、陆、空三类分别进行阐述。对于丰富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内涵,促进传统观光休闲旅游逐步过渡到休闲度假旅游,具有指导意义。
一、度假型水利旅游产品开发制约因素
1.水利风景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其他一切都是“附属产业”
水利风景区以水体或水利工程(如水库、灌区、河道、堤防、泵站、排灌站、水利枢纽及河湖治理等)为依托,水利设施的主导功能是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其安全生产和运转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其他一切活动必须严格保证在不影响水利设施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相对而言,旅游的开展要受到一系列制约因素的限制,如对水体的严格保护、相关生活娱乐设施的选址等。
2.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以水环境为载体,但又受到水环境的制约
水利风景区的水体不同于一般滨水风景区。对于水库型的水利风景区而言,必须严格控制水体的开发强度和方式,对一切有损于水生态的项目要坚决禁止,以保证附近居民和供水地的用水安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水上活动受制于安全用水的要求。对于以防洪、发电功能为主的水利风景区,可以在相关工程监测基础上适当发展相关水上项目,但仍需保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
3.水利风景区管理和权属关系复杂
水利风景区涉及的地理区域较多,一般受多个行政区管辖,管理主体难以确定。水利风景区不仅包括水体,还包括相当部分的陆地。一般说来,水体部分通过征地已变成国有土地,由水利部门管理;陆地部分仍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相关的经营仍主要由当地村委和农民决策。这种较为复杂的产权关系,不利于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实施。如果按照股份经营制,由当地村民进行参与式管理,又由于涉及重大的国家和地区工程安全问题,很难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复杂的管理和权属关系给水利旅游开发带来一定困难。
4.景观要素相对单一,需要提升其文化内涵
相对于丰富的水利资源,大多数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元素和人文景观略显不足。而如何彰显源远流长的水文化魅力是水利旅游发展的基础,现代水利旅游的核心是建设富有特色的水文化,提升水利旅游资源竞争力,促进水利经济发展。现代旅游开发需要满足人们各个层次的需要,视觉、听觉、味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休闲、娱乐、游憩、康体等多方面的价值需要。仅仅依靠水体和水利工程,不足以带动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需要在开发过程中,提升水文化内涵和历史品位,使游客达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放松。
二、度假型水利旅游开发原则
1.优先性原则
水利工程是主体,确保工程安全是第一,因此开发旅游业绝不能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管理。要本着优先性的原则,将主次关系理顺,把安全置于第一位。对于以水库供水为主要功能的水利风景区,要将服务区设置在坝后或临近村庄内,力求对环境和库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如河南省南湾水库风景区本着“坝上保护,坝下开发”的理念和原则,使游客在库区观赏自然风光和进行无污染的水上娱乐休闲活动,在坝下设置度假休闲场所,同时将豫南文化灌入其中,做到文化和娱乐的融合。除此之外,水利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风景区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应确保防汛、抗旱、发电、供水,当出现重大变故和灾害时,一切其他活动都应该为此让路。
2.生态性原则
水是水利风景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保持景区的“生态性”是确保景区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所以相关专家在制定区域规划时,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做到环保用水、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在不对当地水体、水产、周边植被造成破坏的前提下,适时制定开发战略,以促进旅游业和生态的共生。在旅游开发中,必须请相关工程环境部门对区域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进行评估,同时请生态和旅游专家共同确定适宜在周边开展的旅游活动,在把握区域生态状况、水利设施条件和功能及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水文化内涵。
3.分类开发原则
由于水利风景区的不同功能和定位,应该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水利风景区大致可以分为水库型、工程型、发电型三类,以下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提出相应的开发原则。
(1)水库型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城乡饮用水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水库型水利旅游区对环境尤其是水质要求极为严格,因此环境因素是决定其布局的主要因素。应考虑三片布局原则,即核心片区为水体资源,应严格保护;在水库周边布局轻型娱乐区,主要设置一些无污染的旅游项目,如垂钓、划船等;将服务区置于坝下、坝后等隐蔽区域或置于临近村庄,以度假村的形式进行旅游开发。
(2)工程型
以堤防、涵闸、泵站、灌区为主体的水利风景区等都属于此类。工程型水利风景区相对于水库型限制条件较少,尤其是对水质要求较低。因此,一方面可以沿堤观赏江河两岸宜人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可在特定区域开展一些水上休闲娱乐等项目。但需注意,应该避免在泄洪区域修建相关设施,应选取坝上作为活动区域,并注意洪区季节性的影响,与周边度假区配合,保证淡季游客流量。
(3)发电型
发电站为了满足发电的需要,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位。因此,该类型旅游区全年水位变化幅度相对防洪型要小,可以基本保证一年四季相关水上活动的开展。同时,发电站本身就是一个集科普、参观、修学、观光于一体的旅游点。发电型水利工程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景点,可以采取 “中心环绕式”的开发模式,即以电站为核心,在周边修建相关的设置,层层布局;也可以“条带状”分布,将服务区、娱乐区、风光区、科普区一体化纵向开发,但是应最大限度保证景区内的生态环境。
三、水利旅游产品主要类型及适用性
1.水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水体旅游产品仅限于工程型和发电型的水利旅游区,且应该选择开阔的水面,做到与水利工程生产不冲突。水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大体上可以分为水上活动和水下活动。水上活动主要开展游泳、拖曳伞、划船、皮划艇、垂钓、游船观光、水上芭蕾、水幕电影、水中喷泉、溜冰等轻型水上运动,这类水上活动一般要求相关的配套设施较少,不会对生产和工程造成不利影响。水下活动主要包括各类潜水活动,分为穿潜水服和坐潜水艇两种。如千岛湖拥有13科94种形态各异的鱼类资源,有“鱼跃千岛湖”“水下金字塔”等奇特景观,各种水上水下项目开展得丰富多彩。
2.陆上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陆上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配备,应该综合考虑地形、环境、水文条件,设置于坝后或周边村庄。为了突出水利旅游区的游憩休闲功能,本文主要阐述相关的休闲度假娱乐设施。
(1)体育运动设施
体育设施主要考虑相关运动场馆的建立,一般来说,运动分为竞技和休闲健身两种。水利风景区应该在利用其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下,着重发展相关配套设施及人力资源,以达到最佳的运动保健功能。一般来说,体育运动包含的种类十分丰富,如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水上运动类、冰上运动类、自行车类等。但是笔者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开展活动,在设立基本体育健身场馆的基础上,注意突出特色。如水利风景区往往位于郊区,温度和地质条件有利于滑雪场的修建;同时,利用高差优势和水面优势,开展跳伞等活动。
(2)康体保健设施
康体疗养主要是通过利用相关药用资源、人力按摩推拿手法等,达到放松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在水利风景区,要着重突出水的功能。对于拥有优良水质、适宜气候条件、优良生态环境或附近拥有特殊有益物质 (如温泉、冷泉、药泉等)的水利风景区,多设计以水保健、生态健身等为代表的室外生态疗养型度假旅游产品,如水中静漂、静养房、森林浴等。同时,结合大众化的健身房、游泳馆、桑拿、SPA按摩使不同消费层次人群共同达到康体保健的效果。
(3)文化娱乐设施
除了设置文化馆、电影院、剧场、夜总会、歌舞厅、展览馆、博物馆、科普馆、艺术走廊、陶艺馆等一般性、大众性的消费场所外,应该在利用当地优势前提下,突出休闲娱乐功能。应该利用水利风景区特有的文化、地形、环境、水文、空气、植被条件,开展一系列的娱乐活动。这一类产品可以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无形的旅游产品主要是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与历史,同时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艺术形式而形成的具有深层文化内涵和视觉感官双重特性的活动,如各种文化表演、山水活动、反映古代的生产生活场景的舞台剧、重塑历史文化传说的音乐剧以及民间歌舞、祭祀活动、婚丧风俗等。有形的文化旅游设施内容多样,利用当地珍贵的动植物设立动植物园,或者利用水利风景区开阔的环境和场地以及森林植被等,开展森林游乐活动。如千岛湖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 824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20种,千岛湖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静坐、散步、野餐、植物迷宫、露营、登山、攀爬、赏景、摄影、团体聚会、表演、营火活动、骑马等,活动内容丰富,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4)休闲农业设施
休闲农业主要是以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经营形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为人们提供观光、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具体到水利风景区,可以根据不同旅游区独特的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农业体验园和休闲园等,如种植体验馆,或者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制造各种主题氛围等。
3.空中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空中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由于基本不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水库型、工程型、发电型水利风景区均适用。一方面,在大坝及下游处,适宜开展冒险刺激类的空中体验观光活动。另一方面,坝上的湖面视阈宽广,蹦极、热气球、飞艇、直升机观光、降落伞、滑翔伞等均是空中项目的理想选择。
五、结 语
度假型水利旅游产品具有重复性、高消费性等诸多优势,但应该在合理规划、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本着水利工程优先、生态优先、分类开发的原则设计适宜在水利风景区开展的项目和活动,通过度假型旅游产品的引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刘家明.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1999.
[2]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应丽云,黄显勇,毛明海.论浙江省水利旅游区的布局形式[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7).
[4]杨淑琼,肖燕舞.水利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5]吴殿廷,周伟,戎鑫,等.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和规划若干问题[J].水利经济,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