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工程的历史文化挖掘与利用
2012-01-27刘冠美
刘冠美
(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610072,成都)
中国水工程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深入发掘水工程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古代水工程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工程的历史文化挖掘
水工程的历史文化挖掘,应分解成两个层次:一是古代水工程的挖掘,二是水工程的历史文化挖掘。
古代水工程的挖掘,应包括对本地区古代水工程的摸底、排队,确定古代水工程遗址的名称、性质、位置、范围、内容、年代、功能、影响、主要相关人物、工程修建演变情况等。
水工程历史文化的挖掘,首先是对其相关文献资料的全面收集。涉及水工程相关资料均一一收录,为系统分析、研究历史水工程文化做好资料准备。其次,应在广度、深度、准度上下工夫。
①在广度上做文章。应注意涵盖其空间序列,探究该文化的性质、特征、范围、艺术风格、形态构成、传播途径、所涉人种群落、社会历史背景、创造和形成过程、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等,分析其所包含的哲学、艺术、科技、景观、历史、民俗等因素。
②在深度上做文章。应注意涵盖其时间序列,揭示其在历史长河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态,并探究其原因,从而引出其所蕴含的规律,用以指导现代水利实践。如都江堰的建堰材料经历了软—硬—软的过程,由最初的竹笼、杩槎发展为铁牛、铁龟的鱼嘴,再发展到现代的混凝土。管水、用水制度由粗放到细致,岁修制度由简单的维护到周密的规划。
③在准度上做文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把握实质,准确定位,明确核心价值。
在广度上做够功课,才能找到表现水工程历史文化的丰富形式和手段;在深度上做够功课,才能有创意十足的历史文化外延;在准度上做够功课,才能准确定位,明确方向,达到全面保护、科学开发、服务现代、传承后世的目的。
二、对水工程历史文化的鉴定
对水工程历史文化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为保护和发展指明方向。
鉴定的实质是分类,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哲学型、艺术型、科技型、景观型、历史型、民俗型、复合型等。
①哲学型。都江堰被誉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都江堰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导、泄、引功能所体现的精神理念,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普适性。都江堰的水工程文化理念是“开”“放”“延”“引”, 是耗散结构,系统在同外界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求得更高、更大、更快的发展。都江堰这一重要人文特性是中华水文化的精髓。
②艺术型。白鹤梁水文题刻数量较大,艺术价值极高。字体篆、隶、楷、草、行皆备,风格颜、柳、欧、苏氏尽有,年代唐、宋、元、明、清俱全。年代的跨度大,字体、风格齐备,数量规模宏大,艺术价值上乘,再加上它独特的环境风貌,可谓世界罕见的水下碑林,白鹤梁的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白鹤梁上所刻石鱼,实际是古人用来记录当时长江水水位最枯的标志。这些浮雕和线雕的大、小鱼形图案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和高度上,各时代题刻文字的内容多数是以石鱼为标准记载当时的水位高度,因而可将其称为“石鱼水标”。刻石鱼为水标,以它记录枯水变化,预卜农业丰歉,这是古代水利科技的伟大创举。
③科技型。大坝专家称赞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其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秦人将松木纵横交错排叉式的夯实,插放在坝底,其四围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形成整体。2000多年来任凭洪水冲刷,大坝巍然屹立。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设立陡门,把渠道划分成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只航行,灵渠陡门最多时有36座。由此可见,高的科技含金量是灵渠水工程文化的突出特色。
④景观型。杭州西湖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白居易、苏东坡是西湖水工程文化的实践先驱,西湖综合治理是苏轼治水生涯中浓墨重彩的大手笔,系统工程、综合治理、恢复生态、疏浚河道、营造景观、突出人文、政策配套、狠抓落实等思想都有所体现,这些治水理念是水工程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⑤历史型。郑国渠不仅有郑国渠遗址,而且包含先后修建的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龙洞渠等历代渠道。各代渠道均有历史遗存,是其水工程文化的独特性,其景观具有唯一性,是水工程演变的历史原型博物馆。
⑥民俗型。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安徽省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流入村中半月形的池塘,即“牛胃”中,再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良好环境。宏村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体现出给排水工程文化的魅力。
⑦复合型。正在申遗的大运河是复合型的古代水工程文化,涉及8个省(直辖市),时间跨度达2000年。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我国历史上南粮北运、水利灌溉的黄金水道,是军资调配、商旅往来的经济命脉,是沟通南北、进行东西文化交融的桥梁,是集中展现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古代文化长廊。它承载着上千年的沧桑风雨,见证了沿河两岸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积淀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纽带。其涉及的文化品类极为丰富,包含哲学、艺术、科技、景观、历史、民俗等,大运河是漕运文化、都市文化、民俗文化的复合型水工程文化,体现了开放性与凝聚性的统一、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
三、水工程历史文化的利用
1.功能性利用
部分历史文化悠久的水工程至今还在“效力”,如都江堰、芍陂、坎儿井、河套灌区、大运河、灵渠等。都江堰灌区已发展成为灌面超过1000万亩(66.7万 hm2)的大型灌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大运河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对历史久远的水工程的功能性利用,应在维持、保护历史水工程原貌的前提下进行,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从以上实例可看出,水工程的历史文化功能利用呈维持、扩大、拓展三种状态。河套灌区由最初的单一灌溉功能,发展成为一个以灌溉为主,兼有航运、公路运输、发电、工业供水及渔业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焕发出历史水工程的强大生命力。都江堰是无坝取水的水利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该水工程的三大历史文化标志,具有分、泄、引三大功能。原有的自然分流无法满足灌区日益扩大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在枯期引进更多的流量,这就需要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鱼嘴处修外江闸,在飞沙堰下游200m处修节制闸,这两项措施满足了现代发展的需要,对原有历史风貌也有较大影响,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2.文化性利用
水工程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其既能为当代水工程建设带来哲学启迪、艺术灵感,又能带来美学享受,且使文脉得以延续。
(1)哲学思想的启迪
李冰治水用的是当地最常见的竹子、卵石以此构成竹笼,竹笼既阻水,又透水。竹属木,石属土,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相生相克,竹柔石刚,以柔束刚,竹石合一。小水时,与水共存,友好相处,大水时自行溃决,以宣泄更大的洪水,既阻又泄,体现了古代的治水智慧。
(2)艺术灵感的激发
水工程的历史文化为各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灵感,如文学、诗歌、绘画、音乐等。
明代公安派文学大师袁宏道认为“文心与水机”相通,其《文漪堂记》以水喻文,以其水乡人对水的体验来解读文学创作的过程。
水工程也是历代画家作画的重要题材。宋代李唐《清溪渔隐图》画面中心为水车提水,通过木制渡槽,将水输至对岸。水车左侧设茅屋水榭,水车当以河中孤石和水榭为支撑,水车位于河中流速最大处。茅屋水榭以正立面示人,挡板格栅,悬挑地板,屋顶以正交三角构形,两层坡面,应是工作房。从房屋宽度看,房内应有与水车联动的水碓或水磨。
(3)美的享受
杭州西湖在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突出的美学价值由六大要素组成,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等,从各个侧面体现了西湖美的特征,也特别展现了西湖历史水工程的美学特点。
(4)文脉的延续
历史文脉是古代水工程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精髓,代表着这个工程的风格和文化风貌,是水工程的灵魂。历史文脉的延续是个动态的过程,是在对水工程文化内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对其核心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然后在时空序列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表现方式进行延伸和演绎。
研究水工程物质和非物质的属性是把握历史文脉的关键,把握历史文脉就是把握水工程的时空脉络。
注重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的完整
性、真实性和连续性,不仅在规划上注重文化导向,更在建设中着重体现文化品位;不仅注重整体文化氛围,
更注重历史细节和文明碎片;不仅重视风景名胜的文化内涵,更注重景区内外商业环境的文化特色,加大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做到山水与人文完美结合、天然与人工精致和谐,保持历史文化序列完整、特色鲜明,使人们在领略湖光山色的如画风景中体味独特的文化气息,在抒发怀古之情怀中感受风景魅力。
(注:本文为作者在水利部政研会组织完成的《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撰写的部分内容。)
[1]张元刚,蔡洪卿.从文化的视角规划布设水利工程设施 [J].中国水利,2010(14).
[2]刘冠美.人文水利和水工美学[J].中国水利,2007(11).